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万岁”考     
王春瑜 《廉政瞭望》2011,(21):67-67
万物有生死,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正如曹孟德所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中国历代帝王,活到100岁的,不但一个没有,就是90岁也成了从未能跨越的铁门槛。乾隆皇帝弘历,一生好自大,他自鸣得意的一项资本,就是长寿,但也不过活到89岁。  相似文献   

2.
“神六”刺苍弯,中华再争荣。 多人又多天,再把高峰攀。 嫦娥问聂、费,何日月宫飞? 解我寂寞苦,看我人间母。 “神七”即待发,接你回娘家。庆“神六”升空@张天龙~~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世纪桥》2013,(13):71-72
先秦是中国历史和思想的真正诞生地。由于“绝地天通”的宗教政治改革,致使神权为王权所把持,并使神为人间拖累,无法抽象到创造世界的彼岸之物的高度,由此人格神渐渐隐去,为带有自然意味的“天”所替代。春秋时兴起的道、儒、墨三家都是在神权与王权合流、进而无法使人真正获得存在依据的背景下展开的,虽然他们各自解释或解构了神并褫夺了部分王权,但由于人格神始终不能现身,最终不能撼动王权,甚至成为王权的附庸。神的沉默虽然使神被人架空,但也使人摆脱神的束缚从而实现人为自身立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位于洛宁县中河乡的麓山,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麓桥驿之战”所在地。前些日子,听说麓山人造林场出现了一棵会治病的“神”树。带着一种惊奇,笔者走访了那片林海的主人——朱长水。  相似文献   

5.
谷南泉 《奋斗》2010,(8):62-62
“文质彬彬”这个词语,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没有大作为、干不成大事业、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前线》2011,(2):56-56
鲁迅先生当年所云的"人一阔,脸就变",在如今某些官员升官后体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以私为首恶。“人只一念贪私,便销钢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一人如此,一国亦然,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1,(12):30-31
面对面,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交际和工作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双方坦诚、直接、充分地交换思想,有效沟通,增进感情。俗话说,"当面锣,对面鼓","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生活随感录     
正义和善良是人生旅途上最好的伴侣,前者的庄重使生命更加显示其美丽和价值,后者的多情则使生命愈加圣洁和温馨。   人生在世,无非是一种牵连、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和一种呼应。舍此便不足以谈生命价值。   信仰神的人,实际上并不认识神;而认识神的人,则绝对不会信仰神,他相信的只是真理。   穿越万里、奔流不息的河水,绝不会讥讽微小的浪花在生命的瞬间显示出的光彩。因为对于浪花来说,一瞬间就是它的一生。   森林中没有不弯的树,人群里没有完美的人。倘若你遇到了自认为永远正确的人,你就应毫不客气地请他去神坛居住。…  相似文献   

10.
李小三 《党课》2011,(12):62-63
何渭气象?气象是一种形象、一种态势,体现在看待问题的眼界、面对问题的胸襟、处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源于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源于后天的积累和涵养。  相似文献   

11.
宗教道德是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则是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世俗道德;宗教道德体现的是神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则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道德对人的行为约束是通过神的威慑力量、通过人祈求神的宽恕和恩赐的利己性动机来实现的,而社会主义道德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利益关系基础之上、是靠社会舆论和人们通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客观的社会生活规律的认识所形成的自觉道德意识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因而它是一种现实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公德,即集体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2.
这是古书上的一则笑话:搬神像者。一个庙里并排摆着一黄一黑两尊神像。一黑兵见之,说:“吾黑神资格老,当居黄神上。”于是移黑神居首位。一黄兵又谓:“吾黄神本领强,当居黑神上。”于是移黄神居首位。二兵争竞不已,搬移十数次,神像被折腾得破损不堪。黑神与黄神浩叹道:“我们二人过得好好的,无端被这几个人搬坏了。”一解:自觉去搬仔细解剖搬神像者的队伍,我们会发现他们总的可分为两类:自觉去搬的和被迫去搬的。自觉去搬神像,又分为这么几种:甲、坚信吾神文功武治天下第一,“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这种人多的是一腔热…  相似文献   

13.
孙增武 《党建》2023,(8):64-66
<正>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还曾是皇家狩猎之所。然而,自清末起,由于人们肆意围猎、乱砍滥伐、开垦田地、放火烧荒,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逐渐变成风沙漫天、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三代塞罕坝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4.
人是会“变”的。既会“变”,就应识“变”,只有识“变”,才能识人知人;只有识变,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要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用这种辩证法的眼光“评价干部”,就是要把人当作一种处于“变”的客体去了解。看不到“变”,是一种唯心、主观、僵化、凝固的观点。用这种观点观察分析人,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往往会把人看偏、识错,给我们的事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和损失。“天地万物无时不移也”。“…  相似文献   

15.
鄂温克民族信奉“萨满教”。“萨满”一词来源于古代鄂温克语,意为“狂欢、激动、不安”的人。又称“先知者”、“神通者”、“通晓者”,意思是什么都知道的人。“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鄂温克民族信仰的神有10多种,如“敖卓勒”(祖先神)、“那思纳”(天神)、“阿格迪博如坎”(雪神)、“希温博如坎”(太阳神)、“玛鲁”(总神)、“托博如坎”(火神)、“白纳查”(山神)、“阿米坎”(熊神)、“呼莫哈博如坎”(鹿神)、“胡博如坎”(蛇神)、“舍沃克”(娘家神)、“奥米博如坎”(保护婴儿神)、“吉亚其”(保护牲畜…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党课》2010,(4):38-38
广大干部要在“干”字上下功夫,不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干、领着干、抓紧干、科学干、依法干。切实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贵有限定之期,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查处“不抓落实的人”,确保政令畅通。  相似文献   

17.
我经常跟王石出去玩,爬山。他大约只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7+2”。对于当时已经四十七八、而今五十六岁的人,做到这样很不简单。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会见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时说,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  相似文献   

19.
对“枕边风”,咱国人向无好感,历来贬斥者众。似乎这个词儿是搞腐败、行歪道的代名词,其实并不尽然。成了家的人都明白,“枕边风”家家都有,户户难免。试想夜半寂静入眠前,两口子于床头枕畔,软语温存,互诉衷肠,如同春雨润物,情感融融,何等温馨。  相似文献   

20.
浅谈邪教不是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宗军 《理论学刊》2004,3(3):78-79
宗教,原意为有限者(指人)与无限者(即神)的“再结合”。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宗教是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宗教学之父缪勒在《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写道:在一般语言里,我们使用宗教一词至少有三层意思:首先它指信仰的对象,其次指信仰的力量,第三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