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用“五个必然要求”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八个加快”明确提出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战略布局,这是一个时代命题、紧迫课题,也是现实难题。这一抉择,始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源于不变不行的现实忧患。  相似文献   

3.
袁南生 《湘潮》2006,(11):10-14
胡耀邦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时,我国刚刚打开国门,外交工作正处在“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重大转变起了关键作用,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后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阳 《世纪桥》2008,(12):151-151
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邻国之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外交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加强对老挝外交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促进我国与老挝及其他东盟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老挝党自1975年成为执政党,特别是1986年召开“四大”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本国革命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学习借鉴外国的改革理论、经验,逐步认清了国情,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外交路线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胡大牛 《探索》2000,(5):7-9
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的系统理论其基本认识和目标在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要问题;其战略展开在于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大国关系、推进“南北对话”、发展“南南合作”。  相似文献   

6.
张晓冰 《学习月刊》2009,(15):37-38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包括: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由“乡村为主”到“以县为主”的转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义务教育实现免费入学:教育开始摆脱投入短缺和经济贫困状态,从满足基本要求到向理想教育、优质学校追求的转变: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育观念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这些历史性的转变中.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为标志.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局面、新特点.给我国农村教育带来新的课题.教育政策依然要在两难中选择。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外交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国际格局和时代主题的转变,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面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主权至上"的国家利益观和"一国两制"的构想,拓展了我国外交事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时代背景转变,要求时代主题发生相应转变。时代主题转变,要求反映时代特征的理论,指导人们按照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进行活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和平与发  相似文献   

9.
50~60年代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周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则是睦邻外交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我国50、60年代的一些外交实践,对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思想作一探讨。 一:以“和平为上”为基准,与民族主义国家展开睦邻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来自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组成的“三重包围”,要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包围封锁,必须把发展同毗邻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新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目标。 民族主义国家作为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独立…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作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在人们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正经历由原子(atom)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转变。国际互联网及其拓展的广阔的“数字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如何认识“虚拟社会”,如何处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以及怎样去应对互联网本身给传统社会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虚拟社会的概念解读我国学者对“虚拟社会”已有了相关的研究,多数社会学者认为“虚拟社会”就是指“网络社会”,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的虚…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我国将迎来社会政策时代,制定政策要反映不同阶层利益,我国尚未实现程序性问责,政“误”也应公开,“我们在起点就输了”。  相似文献   

12.
何方 《发展论坛》2000,(5):61-63
时代,就是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特征而划分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大多数人认为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转变的时代”,有人认为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有人认为是“争取和平发展共处竞赛,自主进步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是“多种体制竞争共处的时代”等。如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弄清我们所处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对于制定我国的各项政策和战略,促进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于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何方研究员谈了他的看法。记者:冷战结束后,缓和代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将和谐理念拓展到国际事务领域,把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新中国的和平外交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和谐外交和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而“和谐世界”则是我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由于当前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构建和谐世界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实现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小海 《世纪桥》2009,(15):22-23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虽然由于客观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和重点,某些时期甚至有所偏离,但是和平外交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特征。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它既是民族特性的使然,也是领导人在内外政治环境下做出的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单位和体系两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并展望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绝对权与相对权是一项具有理论积淀的学理概念,也是一项具有制度价值的法命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法理念的转变,民事权利的不可侵性已宛然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的趋同被过度夸大,两者之间的“中间现象”只是一种例外形态下的制度补充。在社会转型和权利进发的时代,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常规形态,应当从“物债二元定势”转向“多元权利体系”,从“菜刀式”的定性判断转向“阶梯式”的定量分析。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尊重+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零赋税”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遭到了众多质疑。我们有必要从我国乡镇政府职能沿革出发,探讨农业“零赋税”时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圆际格局急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由原来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开始向“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转变。该战略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这一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在国际上展开灵活的外交。认真分析这一战略的利弊,汲取经验、汲取教训,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旭 《当代贵州》2011,(19):42-42
“做时代先锋,让群众满意”是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结合黔南实际,就是要紧紧围绕构建“951”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在“优化、转变、带动、激发”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后,现已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主要来源是“人”,人的因素、创造性、个性、才能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使现代企业的管理重心必须适应这一转变,日益从管“物”转化为管“人”,从研究人的需要、人的行为、人与组织的关系人手,进而使企业管理柔性化、人性化和人情化,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那么,作为中国电信集团的基层营运企业,应该怎样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呢?  相似文献   

20.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强调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