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战板桥集     
刘泉 《党史纵览》2018,(2):44-46
正1940年6月27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和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7月27日,根据刘少奇的指示,黄克诚率第四纵队一部直插皖东北,此后又奉命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共2万余人,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原八路军第四纵队重新作了  相似文献   

2.
10月14日上午,怀远县委、县政府举行集会,隆重纪念淮上抗日根据地创建60周年。中共蚌埠市委副书记李景江、中共怀远县委书记李壮出席纪念会。 60年前,彭雪枫率领八路军第四纵队进军淮上,建立淮上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底,中共淮上地委和淮上行署在怀远龙亢成立。淮上抗日根据地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它的建立,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四军第四师东进皖东北准  相似文献   

3.
<正>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1940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接到了陈毅要他支援"黄桥决战"的电报.于是,他集中5个团的兵力,分路从淮海地区兼程南下.进军途中,传来了"黄桥决战"胜利的捷报,黄克诚便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留在阜宁县东沟一带.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师长兼政治委员,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5.
正韩士英,新四军老战士,1922年生于安徽省怀远县柳沟乡周大巷。1939年6月参军,1944年入党,1946年复员退伍返乡。当年,他曾跟随彭雪枫转战豫皖苏各地,担任过司令部司号员、警卫员,亲眼目睹了彭雪枫在战场上的指挥风采,也亲身经历了其牺牲的全过程。如今,93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来,那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仍历历在目。彭雪枫:"就叫韩士英吧"我原名叫韩士清,今年93岁。1939年6月,新四军彭雪枫游击支队第一次进军淮上,游击支队二团滕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7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开辟了淮上抗日根据地,进驻安徽怀远县龙亢镇,在此建立了淮上行署,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这期间,淮上抗日根据地曾连续发生3起大案。第一个大案是纵队被服厂被抢被烧大案。第四纵队被服总厂厂址在龙亢北12.5公里处的张浅子。1940年8月中旬(根据黄国山的回忆录)的一天下午,距张浅子1公里的张圩子被服分厂一名警卫发现大批日伪军过了淝河,向张圩子开来,便  相似文献   

7.
苏振兰 《世纪桥》2011,(22):34-41
一、从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到新四军第六支队随营学校 1938年9月中旬,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将新四军在竹沟镇办的教导队部分毕业学员、八路军从山西临汾派到竹沟镇的部分干部以及在当地招收的新兵共370余人,改编成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担任参谋长,负责创造豫皖苏鲁边区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联系。  相似文献   

8.
坎坷归队     
皖南事变后,我所在的八路军第四纵队番号改为新四军第四师,我调到四师供给部警卫连,先是任政治指导员,后兼任连长。转战于淝水、浍河间。此间我经历了一段病重寄留,最后坎坷归队的惊险敌后斗争。  相似文献   

9.
随着华中部队的日益扩大,如何解决华中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现在这一地区的部队,除鄂豫边地区有多支游击队外,豫东有彭雪枫部新四军第六支队,皖东有张云逸部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泰州、江都地区有新四军挺进纵队、新四军苏皖支队,皖东北有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这些部队分散在各个地区,独立活动,相互间很少有配合。已南下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还习惯于听从八路军总部指挥,不大乐意受中原局的节制。已进到江北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还属江南指挥部建制,归陈毅直接指挥。如何把这些部队…  相似文献   

10.
1940年6月上旬,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344旅和新2旅越过黄河向豫皖苏边开进,很快即到彭雪枫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一个团已达皖东北泅县,另一个团也很快到达皖东北。与此同时,叶飞部已在泰州西部郭村创建了根据地。这样,向东发展苏北的军事条件基本成熟。刘少奇认为,我军到京杭运河以东活动,韩德勤绝难容忍,一定会派兵进剿。因此,叶飞部与韩德勤部之冲突很难推延,必须预作增援准备。6月6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朱德等,再次提出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意见。他设想,第344旅三个团,以一个团归彭雪枫指挥,并由彭雪枫处补充扩大作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1940年7月,7名八路军干部在前往皖北抗日前线的途中,在安徽省太和县被当地反动政府残忍杀害。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通过调查,揭开这一惨案的真相,并将"太和惨案"的经过电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太和惨案"激起了我党我军和爱国同胞极大的愤慨,毛泽东为之在新四军四师"拂晓报"写了批示;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头版刊登了朱德、彭德怀给国民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初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北,黄克诚情系根据地百姓的疾苦,大力清剿匪顽,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九十里海堤,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3.
彭雪枫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他投身革命20年,领导革命武装三次进军淮上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淮上地区指的是淮河以北,津浦铁路以西,宿蒙公路以东,浍河以南广袤的平原地区。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正是以此为依托,一步步发展为豫皖苏边界五十余县的广阔区域。  相似文献   

14.
<正>陈毅与彭雪枫的战斗情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了。两人初次结识是在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之际,当时彭雪枫在红3军团2师任政委,陈毅在赣南做地方工作。陈毅初见彭雪枫即留下“少年英气扑人眉宇”的印象。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彭雪枫任第4师师长。  相似文献   

15.
统一华中军事指挥的问题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海安举行 1940年10月,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这金秋时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接着便是依托苏北,  相似文献   

16.
郭宁 《中共党史研究》2022,(3):92-108+123
豫皖苏根据地位于河南与苏北之间,南北起着连接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的重要作用,其建立与变迁与中共对河南的经略密切相关。彭雪枫部到豫东,建立豫皖苏根据地,就是为了以此为跳板,在日军进攻河南之际,进军豫西与鄂豫皖。由于这一形势迟迟没有到来,在刘少奇的推动下,“发展华中”战略由中原转往苏北,进而围绕是否跨越津浦铁路,中共内部产生了一些争论。最终在1941年的西进中,新四军第4师与国民党军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最后退往津浦路东,以皖东北地区为中心建立了淮北根据地。直到1944年,随着豫湘桂战役爆发,彭雪枫再次率部西进,基本恢复了原豫皖苏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3)
正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并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还担任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他带领苏北地区广大军民肩负起了抗击日寇和建设根据地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著名将领,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画说春秋     
林木 《党史博览》2007,(9):28-29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著名将领,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