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红军是最光荣的事业",那么红军中的生活应该是最光荣的历史了。红军是苏维埃的捍卫者,是与一切敌人斗争最前线的战士。的确,在它执行任务——消灭一切敌人,捍卫苏维埃——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光荣伟大的胜利,牺牲奋斗的决心,艰苦耐劳的精神,与亲爱的团结  相似文献   

2.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周武兵 《党史文苑》2007,(11):13-14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红军历尽艰辛取得胜利的振奋与喜悦。而"爬雪山、过草地"也是红军征服天险的最具标志性内容。1935年6月初,中央红军在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以破竹之势击溃了敌人芦山、宝兴防线,抵达海拔4260米的夹金山脚下。巾央红军丰力部队在"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鼓舞下,向夹金山挺近。他们顶风冒雪、艰难攀登,经受了生与死的考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11)
长征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的光辉起点,长征的胜利是党的坚强领导的胜利。长征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挽救党、挽救红军,最首要、最根本的在于成熟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形成。长征是标注信仰高度、彰显信仰力量的精神范本,是我们党领导红军"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信仰之战、意志之战。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8.
智取塔头尾     
1936年的夏天,正是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我苏区,妄图将我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山上。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霞浦的敌人惶惶不安,忙将兵力集中到县  相似文献   

9.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10.
杜本文 《党史纵横》2015,(3):50-53,57
由于张国焘极力推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部队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实施西征。途中,在枣阳境内的新集及土桥铺地带,与敌进行了一场接一场的殊死搏斗。红军以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浴血奋战,气吞山河,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胜利冲出了敌人精心部署的重重包围,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一举歼灭红军于襄(阳)、枣(阳)、宜(城)地区"的美  相似文献   

11.
]三年游击战争是陈毅一生中最艰苦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岁月。面对强大敌人残酷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 ,红军游击队时时处于被打死、饿死、困死的威胁之中。陈毅和项英一起 ,领导红军游击队 ,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 ,克服了重重困难 ,战胜了敌人 ,保存了革命力量 ,迎来了南方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彭胜标率领的汀瑞游击队60余人,跟"围剿"的敌人兜圈子。一天,连续爬了三天三夜的大山,甩掉了敌军的跟踪追击,到达江西与福建交界的火星(山东)山区。  相似文献   

13.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只要人们一提起长征,总能如数家珍般地描绘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场景:湘江血战,将士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四渡赤水,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大渡河畔、泸定桥边,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破敌人的防线;雪山之巅,壮士们爬冰卧雪,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八十年前,广大红军将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完成了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毛泽东曾评价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的"。从1934年秋至1936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若飞 《新长征》2021,(4):60-61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原总指挥寻淮洲牺牲前反复念叨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既是这位红军名将催人泪下的临终遗言,更是这位沙场英杰壮怀激烈的"请战书"。寻淮洲于1912年8月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在13岁左右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是反帝反封建活动的学生领袖。  相似文献   

15.
谭玲 《当代贵州》2013,(8):66-66
1934年10月,由于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抛弃了红军第一至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采用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致使红军未能击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立新的根据地。蒋介石得悉中央红军要向湘西转移,就在红军西行的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围堵红军。红军浴血奋战,损失很大,至1934年12月初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湘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众多的红军指挥员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菜农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善攻能守、机智骁勇著称于战场;他怒视敌人,亲手扯断了自己受伤的肠子。这位铮铮硬汉就是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被人们誉为铁血红军将领的陈树湘。  相似文献   

17.
正"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二万里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粉碎敌人新‘围剿’,团结抗日救中国。"这首创作于1935年10月的《长征歌》,是第一首反映长征的歌曲,勾勒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雄伟画面。红军时期产生了大量红色歌曲并被广为传唱,完整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14,(10):17-18
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安  庄春贤 《党史文苑》2008,(10):14-19
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组织动员苏区的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革命战争。主力红军也常常直接从地方招募革命青年和青壮男子加入红军,使部队得以扩充。扩大红军工作,是苏维埃政府最基本的和最经常的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翟昭明 《湘潮》2013,(2):1+11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层层封锁集结云南扎西,几十万敌军大举扑来,在此严峻的时刻,中央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为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采取佯攻和迷惑敌人,伪装主力红军进取镇雄,牵引向北进犯的滇敌,迅速进入黔北。参加围剿红军的滇军叶天荣投奔红军,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中略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