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9,(9):19-20
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的“泰和祥”杂货铺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在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和增补了前委委员后,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2.
圳下村险中冷枪1929年1月,当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赣南山区后,险象环生。从1月24日到2月2日,不到10天的时间,毛泽东就三次遇险:1月24日.红四军攻入赣粤边界的大余县城后.前委驻扎在城内一座天主教堂里。清晨,一阵剧烈的枪声把红四军官兵惊醒:"敌人攻进来了!"毛泽东等红四军官兵没有料到敌人来得这么快,事前未作应敌准备。在极度混乱中,前委组织部队一边还击,一边撤退。贺子珍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发现敌情后,即从天主教堂出来,组织指挥溃退的红军部队。"'毛泽东即被暴露在敌人面前,处境十分危险"。突围时,"毛泽东的身边…  相似文献   

3.
1929年7月29日,红四军前委全体成员在上杭蛟洋开会,毛泽东也曾到会.前委决定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乃由朱德代理红四军前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1929年6月22日,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改选前委时没有被选为前委书记.自此,毛泽东离开前委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去指导地方工作.与毛泽东持同一观点的谭震林、江华、蔡协民、贺子珍等人也离开红四军相继前往.  相似文献   

5.
东渡黄河入晋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来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就要离开工作战斗了 13 年的陕北,毛泽东和大家一样依依不舍.河滩上、山坡上到处都是欢送的陕北群众,毛泽东向他们频频挥手.其时,人民解放战争已从解放区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  相似文献   

6.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于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还是在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央都存在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1929年10月下旬,一位血气方刚、军人模样的男子经过秘密交通线长途跋涉,从上海回到闽西。他就是到中央汇报四军情况并出席中央军事联席会议的陈毅。 陈毅回来了,带来了中央“九月来信”;带来了周恩来的重要嘱咐:“要请毛泽东复职,仍任前委书记,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于是红四军前委在上杭召开扩大会议。 朱德和陈毅派出一支部队,前往上杭县蛟洋,迎接毛泽东。 红四军重又凝聚在一起。然而,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产生。红四军的前进道路上依然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8.
1945年春,邬吉成被选调至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保卫工作,后留延安从事中央的核心保卫工作。期间,他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站岗。在中央前委转战陕北期间,邬吉成的主要任务是随卫毛泽东。1948年春,邬吉成随中央前委转移西柏坡,后又随中央机关转至北京。  相似文献   

9.
任弼时与转战陕北中的电讯工作罗青长1947年3月,党中央从延安撤出后成立了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组成的中央前委,肩负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重任。前委留在敌情严重、条件艰苦的陕北,在十倍...  相似文献   

10.
红军初创时期,经验不足,兵员成分复杂,尤其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占了较大比例,必然带来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反映到红四军的党内来.而且,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因与红四军信息沟通不畅,所作的一些指令也并不十分切合红四军的实际.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收到中央"二月来信",中央来信未能正确估量全国的客观形势和红军的主观力量,要求红四军分小分散,还"深信朱毛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以免"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于4月5日给中央复信,直截了当地称中央"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都太悲观了".提出要"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但是,"二月来信"在红四军中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引起了思想的混乱.特别是从苏联回来的刘安恭,一到红四军就担任了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一跃而为居于陈毅之上的红四军第3号人物,他一上任就作出了前委只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的决定,从而促发了关于建军原则的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11.
正1965年5月22日傍晚,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抵达井冈山茨坪。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时,茨坪不过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而1965年的茨坪,俨然一座美丽山村。当车队由北往南沿着西山脚下的公路徐徐开进茨坪时,千百盏灯火将小山村照得一片光明。听到喇叭里播送着《十送红军》的民歌,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话音刚落,车队已停在灯火辉煌的宾馆门  相似文献   

12.
《军队党的生活》2008,(9):88-88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在上海创办,由蔡和森任主编。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1930年9月9日,中央总行委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苏  相似文献   

13.
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高领导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曾被红军及广大边区民众亲切地称为毛委员。但人们对于与毛泽东1925年就相识,1926年又在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相聚,且和毛泽东一同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又在井冈山共同奋斗、被中央指定为前委委员的另一个毛委员或许不那么熟悉。而他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农民运动领袖毛科文。中共中央委员会里最早的农民代表  相似文献   

14.
文家市     
文家市——座落在浏阳县城东南约四十公里处的一个湘赣边陲小镇。它四面环山,以盛产竹木制品、茶油、油饼等著称。在中国革命史上、它又以秋收起义部队的会师地而闻名于世。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九日,参加秋收起义的各路部队奉前委书记毛泽东的命令来到文家市会师,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总结前段战斗的情况,讨论部队以后的去向。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家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保存革命的力量。次日清晨,工农革命军  相似文献   

15.
  郭毅 《党风党纪月刊》2000,(10):32-33
1990年7月27日,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序列里,一支适应国际反恐怖要求,反劫机、反劫持的机动防暴部队诞生了。10年之后,这支特殊的部队逐渐向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1930年6月,毛泽东在福建长汀主持整编红军部队,决定将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称红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而将林彪由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一下子提升为红四军军长(政委是罗荣桓),朱德不再兼军长了。那年林彪才24岁。林彪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倒是一直认真地执行着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跟随着毛泽东为扩大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而斗争,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林彪是建立了战功的。  相似文献   

17.
正李井泉(1909—1989),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1927年8月7日,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途经抚州,年仅18岁的李井泉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起义军,在红十一军二十五师任政治宣传员。同年10月,李井泉参加了朱德领导的广东三河坝战斗。后因起义部队撤走,李与部队失去联系,留在广东大埔、丰顺一带做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4月,李井泉受中共广东东江特委派遣,来到中央苏区红四军前委送信。当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留下他在身边任秘书,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很年轻,精明  相似文献   

18.
分歧的出现与升级1929年四五月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随着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扩大,朱德和毛泽东等前委成员开始感到前委的工作有些顾不过来,决定恢复此前已暂停工作的军委。正好这时中央派来了  相似文献   

19.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中央前委第四大队二中队任中队长,跟随中央前委转战陕北,目睹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全国各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战略雄才。每当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战斗历程,我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1929年 8、 9月间,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由于红四军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毛泽东不得不提出更换前委书记,请求离开前委。随后,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落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   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