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稗山先生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辨》(见《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以来,学术界有的同志已接受了李白曾两次进长安的主张,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中不仅承认李白在开元年间到过长安,而且还推定第一次入京时间在开元十八年。但是,目前学术界仍有人不承认这个说法。如去年出版的复旦大学编写的《李白诗选》,把李白在长安及关内写的诗  相似文献   

2.
李白两入长安,现已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承认。但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具体时间还存在较大的分歧。稗山先生首先提出李白首次入京的时间是“约在开元二十六年夏至二十八年间;郭沫若先生则断定李白于开元十八年春夏之交入京,十九年夏出京;郁贤皓先生进而指出“李白从开元十八年夏秋间入京,到开元二十年正好三年”;李从军同志又在《李白第一  相似文献   

3.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千二百多年以来,深受人民喜爱。可是,学术界由于长期受尊杜抑李思想的影响,历代研究李白的人很少。加上人们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缺乏了解,还往往误解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少人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叹为“神奇”、“仙才”,却不能深入研究其所以然。解放后三十五年来,李白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到达巫山时遇赦,这时他已经五十九岁。再过三个年头,这位大诗人就与世长辞了。在这最后几个年头里,李白除了与贾至、李晔、李阳冰等大家都熟悉的人有过交游外,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交游,对考察李白的生平行踪和思想状况很有意义,却未得到历来研究者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试图就这些交游略作考索,以引起学术界讨论。  相似文献   

5.
辽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上先后曾有6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定都和建立国号。唐太宗、清圣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都留下了吟咏辽阳的诗文。至今仍在传诵。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学语文界对李白《望天门山》诗的理解极不统一。不统一的地方集中在两点,一是诗人望天门山的立足点究竟在哪里?二是“日边”究应作何解释?下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李白究竟在哪里望天门山?我们以为是在东来的船上。李白《自金陵诉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主簿》一诗中有“进帆天门山”之句,《望天门山》中诗人的观景位  相似文献   

7.
李白一生交游极多,全集中提到姓名的就有四百多人。搞清这些交游,对研究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文无疑都是有重要帮助的。近几年来,笔者对其中大部分交游曾作过探赜索隐的工作,有些重要交游如盂浩然、元丹丘、张垍、宋之悌、崔成甫、崔宗之、韦冰、韦渠牟、刘全白等已发表过专考或合考文章。本文则更择若干重要交游,或订正前人论说之误,或钩稽新发现之史料,或探索事迹,或辨析疑窦,总之日“杂考”。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喝葡萄酒的--这命题初听新鲜,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李白出生于唐代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以洋人之身喝洋酒,岂不是顺理成章?再说李白的诗里也不乏描述,<对酒>中即云:"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9.
李白一生中曾多次到当涂、游采石,存在当涂写的诗文有数十篇,但写采石的却仅存《夜泊牛渚怀古》和《横江词六首》。此外,今本李集中《姑孰十咏》之一有《牛渚矶》一首。但这《姑孰十咏》,从苏轼到陆游,都认为是伪作。据王安国认为是李赤所作,当前秘阁所藏有《李赤集》,集子里有这十首诗。今《全唐诗》卷四七二即据之作为李赤诗,题下注云:“一作李白诗。”《全唐诗》所收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还说到也曾游宣州,发狂病,遇厕鬼而死。可知李赤实有其人。唯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序郁贤皓程杰副教授的学术专著《北宋诗文革新研究》,是得到学术界专家们一致赞誉的博士学位论文,现在由文津出版社出版,向社会正式发行,定将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作为他的导师,我深感欣慰。程杰君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随...  相似文献   

11.
对法院院长、庭长审批案件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并值得注意的一个原则性问题。人民法院的院长、庭长是否有审批案件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否合法,有无必要?目前司法界有争论。这涉及到对现行制度的改革,涉及到用什么方法领导法院的问题。我们认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弄清这个问题,对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办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志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七十年代发表《李白与张(?)交游新证》一文(《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从张九龄的《张说墓志》考出张(?)曾为卫尉卿,考虑到张(?)是李白的重要文游,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诗称“弹剑谢公子,无雨良可哀”,符合驸马张(?)的身份(张(?)为玄宗女婿,尚宁亲公主),因此,认为诗题中的“卫尉张卿”当即张(?)。从此以后,学术界多采用拙说。然而,笔者心中却甚惶恐,因为毕竟还未有直接证据证实李白诗中的“卫尉张卿”必为张(?)。于是,十余年来,遍查典籍和出土墓志,希冀找到既与玉真公主又与李白都非常亲近的张姓卫尉卿的  相似文献   

13.
宋之问是初唐诗坛上的重要作家,曾和沈佺溯一起,以其创作实践为近体诗的定形、定格作出了贡献。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尚不十分深入。有鉴于此,笔者近年来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试对宋之问在朝廷任职期间的部分诗文加以系年和考辨,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一词,来源于西方,是古代罗马法学家留给人类的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对此,学术界已有诸多研究,并无多大分歧,但西语“法学”一词具体始于何时?其产生、发展过程又是如何?以及该词的演变反映了法学发展的哪些内在规律?对此问题,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就笔者所能查阅到的外国文献来看,专门论述此问题的论著非常少;而在中国,则还是一个空白。为此,笔者不揣浅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不仅具有营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在法学视野下公司的社会责任应当如何强化实践?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深受南宋时代商贾精神影响的陆游的诗文创作,增添了一些新变的因素:由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的“悔作商人妇”,到陆游诗中的“宁嫁与商人”,张扬商人妇甘居市民(包括商贾)阶层、反叛封建权势的精神;从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贾雄则农伤”,到陆游以羡慕之情看待商贾的逐利与享乐;从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注重内政的弊端到陆游注重外敌的入侵,将重商忧商之意与抗金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诗风悲壮苍凉,骨气奇高,显示出新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与洪迈的《夷坚志》等小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案情:2004年6月20日20时许,李白在东方红美食街对被告人高华的胞妹高东非礼,引起高华之父高来德的不满,双方发生争执并厮打,李白将高来德殴打致伤。其子高华、高明多次找李白索要其父治伤发生的医疗费、营养费,李白答应给付,但始终未予兑现。  相似文献   

18.
刘亚  周晓东  楚祎楠  王丹  张哲 《方圆》2023,(20):26-29
<正>身着汉服,手摇团扇,三三两两做伴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河南洛阳街巷中……从丽景门到洛邑古城,从应天门到明堂天堂,随处可见身着华丽汉服的汉服“公主”,一时间分不清到底是谁“穿越”了。作为近期最热门的全国“汉服打卡城市”之一,洛阳之所以火爆出圈,依托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大袖衫到面塑、河洛糖画,洛阳拥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藏。其中大袖衫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人格本体与自然本体同一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是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思想基础。它对原始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超越在于 :使主体在和宇宙的同一性关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宇宙境界表明主体渴望摆脱庸常的生活模式 ,升华到一个新的人性水平。儒道生命价值观的矛盾表现在 :儒家以精神不朽来消解死亡带给现世人生的消极意义。而道家认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循环变化 ,就无所谓生死 ,更无须被死亡所困扰。驱动儒家以进取精神介入现实人生的是对生命悲凉无奈的体验 ,促使道家以超然姿态淡出功名利禄的却是他对死亡乐观平和的领悟。儒道矛盾的生命价值观在李白对艺术精神境界的追求中获得了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原腹地,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洛阳。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自夏商始,先后有13个朝代,105个帝王在此建都,历史长达1600余年。历史发展到今天,洛阳不仅成为中外游客观光访古的好地方,同时,国内外的走私犯、文物贩子也将觊觎的目光贪婪地投向洛阳。一时间,洛阳大量的古墓被盗掘,文物被走私出境。“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就成万元户。”成为在洛阳广为传唱的“流行曲”。 为此,洛阳市公安局责成郊区公安分局于1987年5月迅速组建了缉私队。但是,善良的人们想也不曾想到,这些肩负全市580万人民重托的执法者,这些国家文物的卫士,走私犯的克星,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迅速腐烂变质,与走私犯们猫鼠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