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它经历了五四运动前的早期传播和此后的广泛传播两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而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海外,其积极传播者主要是海外同胞。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简奕 《红岩春秋》2020,(5):10-15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系统传入中国。除了各种进步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外,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起到重要作用。1921年下半年至1922年下半年,重庆迎来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阶段。先后在重庆活动的恽代英、萧楚女等人正是这一热潮的推动者。他们与本地涌现出来的《友声》《新蜀报》等进步刊物和进步社团相结合,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简奕 《当代党员》2021,(6):28-30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系统传入中国。除了各种进步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外,大量被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起到重要作用。1921年下半年至1922年下半年,重庆迎来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先后在重庆活动的恽代英、萧楚女等人正是这一热潮的推动者。他们与本地涌现出来的《友声》、《新蜀报》等进步刊物和进步社团一起.  相似文献   

4.
建党前陈独秀的政治思想观经历了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革命观、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革命观、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个演变时期。对陈独秀建党前政治思想观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经历三个阶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天津;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天津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建党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发展到崭新阶段。这一过程中,天津地区的进步团体,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促进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为中共天津地方组织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80年前的9月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刚刚在中国传播。与此同时,无政府主义也被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它反对封建专制,但又与科学社会主义对立。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攻击十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宣称:“我们不承认资本家的强权,同样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1920年9月,陈独秀、蔡和森等先后在《新青  相似文献   

7.
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一些主要观点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观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逐渐深入认识民粹主义,并最终在建党前夕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重新考察这一段思想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来与未来。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20,(6):30-31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青年学生进步团体的迅猛发展,觉悟社就是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诞生的天津爱国学生进步团体。李大钊曾获邀指导觉悟社活动,对推动天津学生爱国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为早期中共党团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创立时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二○年八月上海党的发起组产生以前。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第二、组织阶段。从一九二○年八月到一九二一年七月党成立之前。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各地出现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即共产主义小组)。这些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出现,从组织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 安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等数十种刊物在安徽青年知识分子中传阅。随后,安徽的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创办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刊物。1920年,蔡晓舟在安庆创办《新安徽》,同期《平议报》等一大批刊物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很早就由日本传入中国,日本渠道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马克思主义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主要力量是留日学生,主要领导人物有李大钊、李达、陈望道等人。日本渠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从日本传入中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由日本传入的马克思主义有其自身特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代表性著作,文章以其表现出来的高度革命性与科学性,奠定了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崇高历史地位,开启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的历史进程。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奋斗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信息传播是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在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要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格局,通过新的教育形式将使学生体会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快乐,从而增强参与的热情,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一我认为 ,中共党史人物早期思想的发展 ,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辛亥革命前大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后 ,又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安那其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经过实践和比较 ,他们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阐释这一思想发展轨迹时 ,论者往往忽略了第一个思想阶段 ,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予以足够的重视。近读《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第1卷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由理想成为现实,为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样本和参照,奠定了中共早期妇女运动追随共产国际路线的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确立和中国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妇女解放思想构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所追寻的"民主"观有明显的变化,"民主"的内涵由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与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这个转变说明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厘清这个转变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提供了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18.
综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速度之快、产生影响之迅猛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罕见的。若以 1918年 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使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为起点 ,那么 ,在其后的两年里中国各地纷纷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小组” ,进而在一年后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党的诞生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这一历史进程 ,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同一过程相比 ,整整缩短了 17年 ,即俄国完成这一阶段用了 2 0年时间 ,…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素萍 《求实》2003,3(Z1):1-3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迅速传播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