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岛是中国内地韩资企业最多的地区,被称为"韩国对华投资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抓住了韩国国际资本转移的有利机遇,目前,青岛与韩国之间已经建立起多领域、高层次和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格局,成为中国城市与韩国友好合作的成功典范。本文阐述了青岛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青岛与韩国经贸合作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案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韩国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韩国社会企业的扶持制度与相关政策基础上分析韩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为探索韩国社会企业的创新特质与商业模式,本文以节俭式创新为理论框架对其内涵、特质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企业在内外部资源双重约束的情况下,可通过节俭式创新形态在新技术、流程与模式方面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本文以颇具代表性的两个韩国社会企业愉快助听器公司和土新生为例,分析其内外部创新模式与特质,以期为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布局趋于完善和成熟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规模进入新疆等中国西部地区已成为必然。但目前韩国企业在新疆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上一直徘徊不前,相较东西部其他地区的投资额也有明显差距。因此,为了释放新疆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建议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韩国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4.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总体上发展稳定,进步巨大,长期保持向好趋势。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未能解决两国之间潜在的政治不信任问题。在“萨德”事件的刺激下,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恶化。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在地缘政治上作为中等强国的重要性格外凸显。美国不断强化与韩国的军事、情报、供给链合作,试图将其纳入围堵中国的战略联盟。韩国在中美之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战略选边压力。中韩建交30周年是两国重新塑造预期的关键契机。不断强化稳定健康的未来预期,是当前扭转韩国对华态度的关键抓手。中韩关系作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两国以高度的责任感,携手并进,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5.
法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92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0)、波浪式增长阶段(2001-至今)。法国企业在对华直接投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借助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带动相关和支撑行业企业,以多种进入方式投资中国市场。法国企业在华FDI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我国企业要擅于识别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注重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可以以多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的成员国,对东盟及其成员国的研究也逐渐为韩国学术界所关注。本文的主要宗旨是介绍韩国东南亚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与特点。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韩国的东南亚研究在1950—1970年很少为人们所顾及。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及其与东南亚关系的增强,1971—1990年成为韩国的东南亚研究逐渐兴起、基础得以巩固的阶段。1991—2011年则是韩国的东南亚研究得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为东南亚研究专家的增加、学术期刊的发行以及研究所(学会)的创立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的进程、内容和发展动力等问题,重点分析了中美俄三方对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态度,特别是美方和俄方的官方与学界的不同观点.作者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中的问题及原因:交易量下降,围绕价格、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分歧等,但认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潜力和前景依然看好,同时对中国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作者为此提出了深化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当前,中国高度重视对东盟公共外交,在合作性公共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就,但在竞争性公共外交方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危机性公共外交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发展对东盟公共外交,有助于我国推进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周边合作和增强竞争优势,妥善处理危机和解决热点问题。为此,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互动,促进合作性公共外交的发展;提升在东盟的影响力,增强在竞争性公共外交上的优势;精心设计对东盟的危机性公共外交,妥善处理危机。进一步明确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崛起和东亚权力转移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正稳步发展,但近年来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实施给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变数。中国与东盟应该加强经贸合作,巩固政治互信,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加强,将为中国进一步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奠定基础,在中日互信关系降到冰点时,这种国际信任尤为重要。中国与东盟应在全面合作中建构新的共同利益,同时正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政治互信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在以东盟为中心、中日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三大框架下全面推进,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东亚地区力量对比发生重要改变和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面临着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脆弱、机制化建设亟待提高和美国加大介入力度等来自内外的双重挑战。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承担地区责任,高度重视并主动推进东亚地区粮食合作,加大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投入,并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5年多以来,双边的合作呈现出高速度、高层次和宽领域的发展态势。两国日益增多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但是23年断交历史形成的隔阂需要一段时间清除。未来5-10年,经贸合作仍将是两国合作的主渠道。未来15年之后,两国合作将进入超越经贸合作的更广、更深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