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亚利桑那菌病(Arizonosis)见于世界各地的人、畜、禽,我国也有发生。但疫情还不清楚。1985年春见到两次雏鸡亚利桑那菌病的发生,现将两次疫情及诊断报告如下: (一)发病概况 1985年2月,我组从某孵化室购入12枚20日龄鸡胚,第22天时只出壳6只(包括出壳即死的两只),其余均为死胚。1985年3月梨树县某鸡场从外地引进红布罗种蛋,雏鸡孵出后,50多个小时发病,2000只雏大部发病,死亡300多只。  相似文献   

2.
曲霉菌病(Aspergillosis)是鸡常见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发病率、致死率比较高,在生产中主要危害雏鸡,中鸡很少发生。1992年7月下旬太原某鸡场90日龄中鸡爆发曲霉菌病,2536只中鸡死亡350只,死亡率达13.8%。 (一)发病情况 该场1992年4月23日与5月1日分别自孵2批罗曼商品代鸡,共3200只,合在一舍饲养。育雏阶段及中鸡阶段因鸡白痢病、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死亡664只,7月15日发现鸡群日死亡数增加,用呼拉杀星治疗3天无效,来我课题组要求为其诊断。 (二)症状及病变 大多数病状不明显,仅表现精神抑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拉稀便。个别鸡喘气,发病后1~2天死亡。先后剖  相似文献   

3.
江陵县白马区某鸡场和专业户喂养雏鸡共1744只,于1985年5月爆发疫病,死亡614只,死亡率35.2%。我们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曲霉菌病。 (一)发病情况 江陵县白马区养鸡专业户,从地区种鸡场购回罗斯和希赛斯商品代出壳鸡,放于一间(约20平方米)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饲养,到19日龄时鸡群共513只。育雏期间,雏鸡服用痢特灵、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和滴鸡新城疫Ⅱ系苗免疫。5月12~16日雏鸡发病死亡102只,死亡率19.9%。另一鸡场自孵罗斯商品代鸡,未售完雏鸡放在两间(约20平方米)一边开有窗户,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喂养,9~15日龄时,雏鸡1231只,防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1986年2月,兰州市某养鸡场雏鸡群发生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并引起大量死亡,损失严重。其症状和雏鸡白痢相似,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该场有雏鸡2200只,本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鸡,1~3日龄的部分雏鸡呈“软雏”状,且逐日死亡上升。3日龄时死亡521只,第7日龄时死亡数总计达1152只,死亡率为52.9%,成年鸡未见死亡。该鸡场的育维舍卫生较差,通风不良,垫草未能及时勤换,室内温度偏低,促进了该病的发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5.
已经发现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可能有不同的嗜性,但“白色下痢”一直被作为本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本文报导了贵阳市某鸡场一次以肺部病变为主的雏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叙述了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病原诊断过程。 (一)流行情况 贵阳市某鸡场1983年6月底,从外地引入1500只刚出壳的罗斯雏鸡。雏鸡的常规育雏饲料添加有土霉素粉并给予高锰酸钾水溶液作饮水。1周龄时部分雏鸡发病死亡。于是将饲料中添加的土霉素粉改为0.04%呋喃唑酮,连服3天,但未能控制疫情。病死鸡数逐渐增多,再改用青霉素粉混饲,疫情仍继续扩大,历时半月死亡1447只,病死率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某县种鸡场连续发生鸡白痢情况进行了报道,以期引起广大养鸡工作者的重视, (一)发病情况 某县一较大的种鸡场,1985年6月从外地引进星杂579种蛋白行孵化,连续3批雏鸡发生白痢病。3批入孵蛋数分别为5580、3040、2520枚,其受精率很低依次为45.4%、57.6%,54.9%,各批受精蛋的孵化率依次为50.6%、73.5%、82.6%,3批出雏数分别为1466、1319、1133只。3批孵出的雏鸡在一个月内死亡数分别为912只(死亡率为62.2  相似文献   

7.
根据笔者1985年对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40个村庄的鸡群调查结果,全年养鸡280000只,发生白痢病89000只(占31.8%),死亡37000只(占41.6%)。为了探讨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1985年8月~1986年7月,我们使用了蜂胶酊各种制剂和治疗鸡白痢病常用药,进行治疗对比试验;1986年8月~1988年12月,又以20%蜂胶酊临床治疗鸡白痢19300只,效果比较理想,治愈数为17100只(占88.6%),死亡2200只(占11.4%)。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笼养法的普及,近些年来各地鸡场鸡葡萄球菌病时有发生,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笔者将1985年上半年新疆军区生产基地养鸡场发生本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后。 (一)发病情况 该鸡场一鸡舍共养雏鸡5500羽,设尼龙网分6个格饲养,其中4个饲养格内为90日龄以上雏鸡,另两个饲养格内为35~49日龄雏鸡800只。此800只鸡,因出雏  相似文献   

9.
1985年5~6月,某县一些鸡场以及专业户的雏鸡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腹泻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疫病,经现场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雏鸡曲霉菌病。(一)发病情况 据92个发病鸡群的调查,发病最小的为5日龄,发病最多的是7~21日龄,21日龄以上的鸡则很少发病和死亡。病死率1%~66%,其中8~14日龄的病死率最高,15~21日龄的病死率次之,7日龄以下和42日龄以上的病死率最小。检查中发现,部分病死鸡还并发鸡白痢、球虫病和盲肠肝炎。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腔上囊病 (IBD)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除引起 3~ 6周龄鸡发病死亡外 ,还可抑制雏鸡免疫功能 ,导致鸡群对新城疫 (ND)、马立克氏病 (MD)等多种重要疫病免疫失败。2 0 0 1年 ,郑州某珍禽养殖场饲养的 3 0 0 0只 2 5日龄鹧鸪大批发病死亡 ,发病鹧鸪临床表现出类似鸡IBD的症状。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鹧鸪IBD。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该养殖场饲养的 3 0 0 0只 2 5日龄鹧鸪发病 ,死亡高峰出现在发病后第 5d ,以后逐渐减少 ,第 10d疫情平息。发病期间共死亡 90 7只 ,死亡率为 3 0 %…  相似文献   

11.
1983年4月,在陕西某养鸡场,经Ⅱ系苗饮水免疫和未经免疫的雏鸡群中大批鸡只发病死亡。经免疫荧光法检验和病原分离诊断,确定为鸡新城疫强毒所感染。下述诊断过程。 (一)疫病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 疫病开始在一个鸡舍发生,经10天后波及至三个鸡舍,日死亡最高达3798只,19天内共死亡雏鸡24276只,给该场雏鸡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发病鸡中多数为经过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的1、2、4月龄雏鸡,另外一群未来得及免疫的10日龄左右雏鸡发病和死亡率更高,而该场成年鸡未见发病。发病初期,为最急性型,常见不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大批死亡,进而可发现鸡群中部分鸡只精神委靡,羽毛蓬乱,翅尾下垂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患鸡可见到拉稀,粪便带血,也有少数病鸡出现头颈歪斜,作转圈运动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在自然条件下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该病多发生于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可引起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使死亡率达1%~2%,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辽宁省锦州市某养鸡场饲养艾维茵肉种鸡5000只,14周龄时有部分鸡开始发病,18周龄时开始死亡,每日死亡2~6只,10d内共死亡50只.最初认为是饲料中胆碱缺乏,经改变日粮并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后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中西合成药物白痢灵,首先对雏白痢沙门氏杆菌冻干菌株C79-1(中监所供)作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比土霉素、痢特灵等对照药物效果显著。7日龄288白色来航鸡,腹腔注射白痢灵,LD_50为582.44±128.3毫克/公斤体重。500只实验雏鸡和20000余只田间防治雏鸡试验表明,预防保护率可达97.9%,治愈率为95.1%;与目前常用药物土霉素、痢特灵相比较,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其远期效果观察,比对照组体重平均增重高27.7%;具有促进雏鸡生长发育、效果确实和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雏鸡白痢,在我地区发病较为严重,自1989年以来,曾用多种药物防治,其有效率均在50%左右,土霉素效果最好,但防治效率也只有82.14%。1991年10月,我们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第9期全炳昭、刘继承等同志所写《蜂胶酊治疗鸡白痢的试验》一文后(以下简称全文),深受启发,全文称“用20%蜂胶酊,剂量为每只每次1.5ml,每天1次,连用2天。共治疗鸡白痢自然发病病例19300只,其中痊愈17100只,治愈率为88.6%,”因此,作了用20%蜂胶酊防治雏鸡白痢的试验,以期推广雏鸡白痢的有效药物,但结果令人失望,现提出与全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2月中旬 ,广州市郊某养鸽专业户饲养的 110 0对种鸽开始发病 ,共死亡鸽 6 2只 ,淘汰有神经症状鸽 36只。经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鸽新城疫。1 发病情况该养鸽专业户为增加经济效益 ,于鸽棚内饲养雏鸡 2批 ,分别为 30只、10 0只。第 2批雏鸡饲养至 6 0日龄时 ,死亡鸡 8只 ,部分鸡冠变黑、羽毛松乱、精神沉郁 ,经检查为鸡新城疫 ,以后对该鸡群注射 2倍量鸡新城疫Ⅰ系苗和 4倍量Ⅳ系苗后 ,死亡率仍达 85 %。鸡发病后 11d ,鸽群开始发病 ,3d死亡种鸽 14只 ;经确诊鸽新城疫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7d后疫情基本稳…  相似文献   

16.
盐霉素(Salinomycin)又称优素精、萨里诺马辛,是目前在养鸡业中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抗球虫药,但若用量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克东县某养鸡户饲养4周龄星布罗肉鸡和5 79滨白杂交雏鸡15 6只,2 0 0 1年7月,给鸡分别用拌料饲喂和饮水方法2次投服盐霉素,由于用药量过大,造成雏鸡盐霉素中毒。给药情况 该养鸡户在7月2 2日早晨将4 g盐霉素拌于1kg饲料中,让雏鸡自由采食。饲喂后雏鸡的精神状态、采食、排粪及活动情况未见异常。间隔1h后,畜主又将3g盐霉素溶于2 .5L水中,让雏鸡自由饮服。第2次投药后30min ,鸡群出现异常,其中症状明显的32只,症状轻微…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以下痢为特征。1992年元月,天水市某鸡场饲养的25日龄依沙雏鸡,爆发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大批鸡只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用6批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以下简称制剂)按1枚的剂量给3-5日龄的艾维茵雏鸡投服,服后30 d测得药丸的日均磨损量为5.7-6.0 mg,日均有效药物释放量为5.02-5.28 mg试验雏鸡在3周龄和5周龄时T淋巴细胞花环平均形成率分别为30.0%±4.8%-33.0%±3.6%和30.0%±7.5%-34.0%±6.1%,而对照组为20.0%±2.4%-22.0%±4.5%和20.0%±23.4%;在3周龄和5周龄时B淋巴细胞花环平均形成率分别为30.0%±8.4%-32.0%±4.3%和32.0%±5.1%-34.0%±5.6%,而对照组为18.0%±4.2%-18.0%±1.9%和19.0%±3.5%-21.0%±5.4%.给雏鸡投服6个实用剂量制剂,观察14 d未见异常反应.将6批制剂在室温(15-28℃)条件下分别保存6、9和12个月,各性能指标未发生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183 626只雏鸡应用,均表现安全,并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和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贵州省某鸵鸟饲养场病死鸵鸟的脑、脾中分离出 1株新城疫病毒———鸵鸟ND99,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确诊该场流行的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为鸵鸟新城疫。经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 (MDT)、3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 (IVPI)测定 ,表明该分离株为缓发型毒株 ,其毒力弱于LaSota株。  相似文献   

20.
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及诊断,国内已有报道,但多以皮肤病变为主。1985年5月,保定地区某鸡场连续发生两次以肺严重出血为主要病变的葡萄球菌病。而且,该场大多数工人也发生皮肤感染,经及时采取措施,较快控制了疫情。 (一)发病情况 该场是1985年新建鸡场,自孵自养星杂288蛋鸡4批共1万只。第一批鸡4月8日出壳,网上平养到4周龄,下网地面平养。平养后第3天发现一只鸡死亡,剖检后,发现死鸡一侧肺脏有直径为1.5厘米大小的一块污红色病灶,周围血管破裂出血,在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