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以通货紧缩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阶段性衰退的长期停 滞阶段。因此,日本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泡沫经济"的破灭是 造成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和矛盾累积是日 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政策原因;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泡沫经济,我们就会想到日本经历的近十年的泡沫经济。泡沫时期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可见在日本人心中泡沫经济所占的地位。在泡沫形成的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但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跌入低谷,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而其中的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启示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日本经济一直是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在这段时期里,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崩溃。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企业、家庭、金融机构还是政府部门,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都偏离了正常轨道,经济体制失灵,经济体系充满了不稳定性,政策决策部门也难以确定适宜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税率。加之日本经济运行机制、会计统计制度不健全,很难对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疾驰的日本经济“快车”骤然减速 ,随即陷入至今未能自拔的“泡沫经济”泥潭。日本陷入“泡沫经济”自有多种原因 ,但美英迫使日元升值却是直接的导火索。布热津斯基原则 :迫使日本放弃向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的计划日本今天的问题起源于二十八年前的布热津斯基原则。布热津斯基是七十年代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七十年代中期 ,日本的经济增长势头远远超过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 ,1975年 ,在三菱集团研究所的倡议下 ,日本筹建了全球基础建设发展基金 ,计划向墨西哥、伊朗、巴西和中东产油国投资 5 0 0 0亿美元 ,用于发…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提出IT战略的背景及内容。二战结束后,日本经过一系列改革,迅速摆脱了混乱局面,经济迅速恢复,跳跃式地赶上了一系列发达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4%,居西方发达国家前列,多年的“平成景气”让各国羡慕不已。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日本经济急剧恶化,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到4.9%,创战后最高记录。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4%。所以,日本人将20世纪90年代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社会逐渐认识到症结所在。《21世纪信息通信构想》报告指出,由于“日本的产业结构没…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济的新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经历了复兴、高速增长、稳定增长、泡沫经济以及“失去的十年”,从2003年开始日本经济逐步走出泡沫经济的阴影,在投资、消费、对外贸易、金融等方面都表现出复苏的态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东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经济的复苏也将对亚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日本经济的此轮复苏的最大特点是出口和企业设备投资、个人消费同时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向内需推动型复苏,而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成为日本经济良性循环的动力。分析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需的促进。国际上,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7.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泡沫经济有其形成、发展及破裂的过程.总结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可以提出以下应对金融风险、防范泡沫经济的措施:必须稳妥积极地处理好人民币汇率问题;引导投资者合理预期的形成;加强金融监管,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引导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展模式的历史变革———读《可持续发展》胡建华自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之后,我国成立了“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制定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中。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日美关系及其走势吴琚冷战年代,日美关系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标志,经济利益服从于战略利益,日本对美俯首称臣的“特殊”关系。尽管从50年代到80年代两国关系因贸易战、汇率战、技术战而一波三折,但因受“冷战”影响,最终都以互让结局。90年代,冷战...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平衡经济内外循环的关系,始终贯穿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在外循环方面,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日本积极推动出口贸易与经济国际化,完成工业化后则着力实施产业链海外布局与对外经济战略;在内循环方面,日本推动经济秩序的重建及产业升级转型,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时,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单循环”的误区,国内国际循环无法形成有效衔接,经济增长陷入长期低迷。日本经济双循环体系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力、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中指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协商民主”概念的形成和理论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西方政治学。但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首先是在中国出现。建国初期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朱绪芹 《工会论坛》2010,16(2):151-152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瓦解后,全国上下进入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就业难成为许多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为维持暂时生计,大批年轻劳动力不得不从事打工、派遣工等临时工作。同时,与20世纪终身雇佣制下的“献身企业”的老前辈相比,当前日本青年的就业观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由传统的就业“稳定派”向“自由派”转变。在这双重背景的带动下,日本出现了大批“自由职业者”。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的“终身雇用制”开始慢慢瓦解。  相似文献   

13.
张召堂 《理论前沿》2002,(23):38-39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非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化经济强国,其经济发展轨迹,有很多可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主要特色,都值得重新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是中国就政党制度与世界沟通的一种说明方法,学习《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应该打破思想束缚,把它融入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和中国社会转型之中去研究,从中可以领会到: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并不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一个“例外”,而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必然带有中国国情的烙印;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年轻的,是不完善的,但具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经济在著名的“雁阵模式”的引领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然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亚洲的经济在上个世纪末落入低谷。在21世纪里,亚洲各国集中力量恢复发展本国经济,整个亚洲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中国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势头。GDP持续快速增长,从2002年到2005年分别为7.5%、8.3%、9.5%、9.5%,远远高于世界的3%左右的增长速度。2005年,GDP总量达到2.2万亿美元,超…  相似文献   

16.
胡欣 《外交评论》2009,26(5):124-133
2009年5月,澳大利亚公布了新的国防白皮书。白皮书详细分析了澳大利亚的国防战略环境、军队建设和防务政策,向人们展示了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观。它也是新时期澳大利亚成为“富有创造力中等强国”这一目标在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白皮书中明确表达了对中国军力发展的担忧,被一些媒体炒作为“中国威胁论”,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份白皮书,勾勒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认知与对安全环境的判断,并以此来揭示白皮书中包含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的真相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金融部门膨胀是由金融虚拟性所导致的金融部门与实际经济部门分离以及金融部门独立运行、自我发展的状态。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及金融泡沫,并进一步加剧金融部门膨胀。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期间,日本金融部门膨胀急剧膨胀,宽松货币政策引发金融泡沫并加剧金融部门膨胀。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于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二战”后获得长足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化,为了帮助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在50年代倡议政策科学,60年代初步形成一门科学,70年代发展完善,80年代普及提高,方兴未艾,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门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一政策科学形成于美国近半个世纪,但究其源流,对政策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周游列国,劝导各国君主“施仁政”,他的言论集《论语》集中反映他的政策思想,流传中外,至今日本朋友都深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此外,《管子》、《商君书》、《战国策》等集中了管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一全会审义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认真总结了“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科学准确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奋斗目标种重点任务,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开发确定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了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