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娟 《学理论》2010,(16):125-12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权观念的发展,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变得愈加复杂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民法领域对胎儿的民事权利的立法忽视,导致现如今许多涉及胎儿合法权利的案件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这一现状与我国追求现代法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完善对胎儿民事权利的有效立法保护应是我国目前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民事权利是民法里根本性的问题.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近代宪法是沿着规范公权力、保护私权利(民事权利)的路径而演化的.然而,一些学者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依旧坚守着只有通过健全的民法体系,对民事权利的全面规制,才能使权利得到保障和确认的观点,致使我国长期以来私法相对于公法显得落后,民事权利(私权利)的保护不够充分.笔者从宪法产生的社会根源谈民事权利的保护,认为宪法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本源性和终极性的,并提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应形成以民法为主,兼采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以宪法为最终救济的多元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吕正 《学理论》2015,(7):165-166
当代社会,随着民法由形式向实质的转化过程中更加关怀具体的人。胎儿、死者,这些非典型的自然人状态迫切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与调整,可是传统民法理论认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因而法律只对一般自然人的权利进行保护,传统权利能力的规定成为现代法律对人全面保护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构建自然人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权利能力制度对人保护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浅谈法人经济行为腐败吕国振法人是隶属于经济范畴的一个特定概念,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单位)。正因为法人是依法成立并且必须依法行事,所以法人在经济生活中自然获得了社会的信任。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所谓胎儿,是指妊娠八周以后的胎体。有关胎儿权益的保护,我国的法律中可见一些零星的规定。这些较为零散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地保护着胎儿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胎儿的人格利益及其法律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现有的传统的民法制度与胎儿利益保护之间存在某种体系上的不兼容。为此,应在观念上确立胎儿具有了生命、健康、身体等基本人格要素;在立法时对胎儿的人格利益做出相应规定;加强对胎儿人格利益的司法保护和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6.
滑莹 《学理论》2010,(7):105-106
民事权利及其体系自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民事权利体系的构建始终是民事权利研究的关键问题。如何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民事权利体系,最大程度地将已有的民事权利合理地收入其中并尽可能地适用于未来的新兴民事权利是民事权利体系化研究的重点。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构建民事权利体系,并且将目前的新兴民事权利细分后纳入这个体系。同时也可以将未来的新兴的民事权利细分后列入体系,使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7.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建设工程防火设计审核、验收、备案、检查等监督执法中,与建设单位往往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些"建设单位"是不具备民事责任能力的。这使得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的消防许可、下达违法通知书、消防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确定出现错位。基于此,"建设单位"应从民法学的角度,按照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标准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8.
崔家新  李秀 《学理论》2009,(6):154-156
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的自治性组织,受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高校学生会在运行中存在法律主体身份不明确、责任承担等问题,故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会成员的法律教育和管理,规范高校学生会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26)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是现行著作权法中第四十三条的去留问题,该规定写道:‘’广播电台、电视台非营业性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制作者许可,不向其支付稿酬c”接受采访的法律专家介绍,第四十三条在当年立法时就曾引起激烈争论。从法理上讲,著作权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是一种绝对权,也就是说不经权利人许可,不能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但第四十三条明显破例了。要求取消该条文的不少人士认为,第四十三条实行的是所谓的“合理使用”制度,对著作权的限制大大超出了《伯尔尼公约》…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6)
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民法典》保留了2017年《民法总则》新增的胎儿权益保护条款,该条明确为胎儿的继承、接受赠予两项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规定在继承、接受赠予后的"等",表明胎儿的权益不局限于此。司法实践中对于"等"存在不同的解释,所以对胎儿享有的权益范围出现了争议,如何理解"等"所包含的权益,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针对《民法总则》第16条的胎儿利益保护条款的适用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1)
符合行政规划许可的建筑侵害邻人采光权在建筑物相邻关系中属于一种特殊的采光妨害类型。相关判断规则的缺失使得受害邻人其采光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司法实践出现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等问题。采光应是一种民事权利而非仅作为利益而保护,否则采光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给付将无法律依据可循。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7,(2)
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功能:一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对公民基本情况的登记管理,确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公民的身份,便利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二是通过户籍登记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包括治安管理在内的各项行政管理提供人口数据及相关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权利的分类,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因其心智不健全、年老精神耗弱、生理残疾等原因致使行为能力欠缺,不仅难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而且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时难以承担与完全行为能力人相同的民事责任。但目前我国现行的行为能力欠缺的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民法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在今后的立法中借鉴和吸收日本后见制度,适当扩大保护对象范围,设立与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状态相适应的梯层保护结构,明确监护人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监护人的选定程序,以完善我国的行为能力欠缺的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网络隐私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受传统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的隐私权意识淡薄,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的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关于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更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冯承才 《青年研究》2023,(2):50-61+95-96
中国城镇化的深化导致乡村人口大量外出,乡村未成年人保护出现“缺位”。基于对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探讨乡村未成年人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发现,从微观层面看,乡村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家庭的保护能力不强;从中观层面看,学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职责范围有限、社会组织的保护力度不够、网络保护的切入点缺乏;从宏观层面看,司法部门的主动保护有待提高、政府部门的保护机制有待优化。建议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推进乡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4,(5):38-39
现代男士养生保健有什么好处从生理角度来看,男性从生命的开始就比女性面临更多的磨难。男性受精卵没有女性受精卵易于成活。由于遗传的因素,男性胎儿存在于子宫中时,要经过比女性胎儿更为复杂的转化过程,所以,男性胎儿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女性胎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中,男婴的死亡率比女婴高30%,男婴残疾、畸型率也比女婴多33%。由此可见,男性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女性优越,男性的素质并不是天生强健的。男性的耐受力和抗病力也比女性差。男性不及女性耐寒、耐饥、耐疲劳、耐受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8.
王肃元  巴于茜 《学理论》2009,(20):184-185,276
票据伪造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票据效力、票据权利的效力问题,也涉及到因对票据伪造效力的法律评价,以及所引起的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善意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平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票据行为伪造的民事法律后果,涉及有关票据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和付款人付款行为和真实签章人的票据义务履行的法律后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精神财产权是由人格权与财产权交叉部分脱离人格权与财产权以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一种与人格权、财产权相并列的第三种权利,包含知识产权和形象权。人与财产的关系经历了"结合—分离—融合"的三个阶段,我们已进入财产与人融合的阶段。精神财产权必然走上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重构民事权利体系的新路径。形象权发生在这新路径下其保护对象应当包括真人形象、虚拟形象、与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物品形象三大范畴。  相似文献   

20.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反对TMD,尤其坚决反对把台湾纳入TMD,因为TMD不但违反了有关导弹的国际协议,也干涉了中国的内政,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那么,TMD究竟是什么呢?TMD全称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它是军事攻击能力的一部分。TMD的根本作用在于保护部队的进攻能力不受敌方导弹的打击,从而保证军队的有效进攻能力。这如同坦克车的装甲是为了保护坦克的火炮和火炮手能有效地攻击敌人。TMD则是保护在一个战区内,所有攻击性武器和进攻部队的攻击战斗力,特别是保护导弹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