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毅视察简阳陈揖明1959年11月2日,中共简阳县委接到乐至县委电话:“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偕夫人张茜,在省、地领导的陪同下,将要结束在乐至县的视察,于明天上午离开乐至去成都,中午在你们简阳休息,请作好准备。”县委接到电话后,进行了认真的安...  相似文献   

2.
一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的一个富农家庭。“天府之国”自古围棋名家辈出,围棋运动气氛浓厚,陈毅从小就迷上围棋这一“国粹”。然而,家道中落,连年战乱,打破了陈毅的“围棋梦”。为了生存,他赴法勤工俭学;为了真理,他“投身革命即为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毅常在戎马倥偬之际与人对弈。他运用军事实践经验,根据围棋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3.
正陈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陈毅原名陈世俊,号"仲弘"。陈世俊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当读到《论语》中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时感到要同恶势力斗,任重而道远,光有"弘"(刚强)不够,还须有"毅"(毅力),坚持始终,于是就改名为陈毅,将号"仲弘"与名"毅"有机结合在一起。其考取留法勤工俭学的红榜上即署名"陈毅",并沿用终生。陈毅元帅一生襟怀坦白,光明磊落。2021年8月26日是陈毅元帅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现把陈毅元帅一生所担任的职务概述如下,权当纪念之。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第一年的8月26日,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的陈毅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省委、省政府在元帅的家乡乐至县隆重举行了纪念大会,在成都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并首发《陈毅与四川》、《陈毅与统一战线》、《陈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纪念陈毅元帅诞辰一百周年书画作品选集》等图书,以此纪念这位戎马一生的元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我以崇敬的心情参加了纪念座谈会,深深感到这位四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陈毅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时期的陈毅陈毅,四川乐至县人。在井冈山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即将长征之际,他奉命掩护长征红军,为保存井冈山红军的星星之火,率部在南方展开了最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请党放心”主力红军即将开始长征之际,中央在瑞金成立中央分局,  相似文献   

6.
陈毅轶事     
“陈Four就是他!” 1917年,陈毅曾一度被人叫作“陈Four”。 这一年,陈毅16岁,在四川成都甲种工业学校读书。 这个学校在成都很出风头,但出风头的原因却不在于学校的功课好,而是这学校有一支过硬的足球队,驰誉成都,队里有几个过硬的队员,陈毅是其中之一。因为他打第四排前锋,他有飞快的脚,有非常灵活巧妙的盘球技术,他很容易就能把对方脚上的  相似文献   

7.
1943年深秋,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淮南盯眙县黄花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整风学习运动,已转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按照华中局代书记和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的安排,10月26日下午,由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华中局常委会上作自我批评.陈毅以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坦率、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式的检查.他严于律己,不谈功绩,只着重检查自己20年革命生涯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和教训,主动承担责任.当晚,饶漱石以华中局、军部主要领导成员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罗列“陈毅十大错误”,要求中央派人来主持军事工作.陈毅亦致电中央,简单陈述黄花塘事件的经过,他情操高尚,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提出去延安学习.毛泽东认为陈、饶矛盾较深,一时难解,11月8日复电,“希望陈毅来延安参加七大.”2 1942年12月,一支由新四军数十名旅团级干部组成的教导队,从黄花塘出发,赴延安参加  相似文献   

8.
1941年1月11日下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总指挥陈毅回到盐城,准备参加高干会议。街上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和焦糊味,上午有数10架日机对盐城进行了狂轰滥炸。 陈毅快马来到总指挥部驻地泰山庙前。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胡服(刘少奇化名),微笑着走出文庙同陈毅握手。陈毅指着面前的道观说:“日机下了那么多的蛋,啷个一颗没中?是道教的鼻祖张道陵保佑啊!”  相似文献   

9.
陈毅,字仲弘,一九○一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他怀着探索与追求的奋进精神,转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一九一九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政府补助的四百元勤工俭学旅费,于六月间同六十一名川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沪,并于八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10.
正陈毅:浮夸会"万代招骂名"1959年11月1日,元帅诗人陈毅回到家乡——四川省乐至县视察。乐至县地处川北,属丘陵地区,土质不好,粮食产量一直很低。陈毅这次回乡,听说有个叫碉堡坡的地方,亩产过了千斤。他不相信,便驱车前往。到了那里之后,陈毅果然听到了关于亩产过千斤的神话般的汇报。汇报者很得意,甚至提出让元帅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赋诗。提起作诗,陈毅的诗兴可真来了。他爽快地说:"你们的兴致倒不错,但你们得先算一道数学题。"接着他严肃地  相似文献   

11.
陈毅的一生,不仅为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勋,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也和他的为人和性格一样,直抒情怀,爱憎分明,而且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介绍他的几首怀乡诗。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乐至县薛苞镇。1918年,17岁的陈毅便远离故土,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一面打工,一面读书,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以救国救民的大志时刻鼓励自己,千方百计节省一些钱去买马列的著作读,因此他比别人的生活更加困苦。尽管这样,他却时时不忘灾难深重的祖国,时时不忘贫穷落后的家乡;他对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充满了信念和理想。1920年5…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到一则旧闻:在那“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的年代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同志回老家四川省乐至县仙鹤公社视察并和乡亲们讨论农业夺高产的事情。当看到家乡的大片大片土地荒着.却把人力、  相似文献   

13.
朱德和陈毅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在戎马生涯中,用诗记载着两位元帅的生死与共,血乳交融之情。 朱德的诗如笔走风雷,气势磅礴。臧克家称赞陈毅是一个热情似沸水、诗句如洪钟的诗人 朱德和陈毅相识于1926年。那一年,他们受中共中央之命一起到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中做军事工作。一年后,一同参加南昌起义,发动湘南起义,携手率部走向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成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与毛泽东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红色队伍。两人都当过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尔后率部三下闽西,转战赣南。 1933年二三月间,毛泽东被迫离开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4.
如今,一些党员干部有一种很不好的表现欲。做了点成绩便自以为是,常常愿意“出镜”露脸。为的是张扬政绩,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1959年10月,陈毅同志回到阔别36年的家乡四川省乐至县。当时,正值家乡一座小石桥建成。为感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1942年1月,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这样,陈毅和饶漱石就正式开始搭班子。为了打击排挤陈毅,饶漱石利用当时党内整风正在深入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大事     
(2005年8月21日至9月20日)“勇气”号攀上火星山峰8月26日,据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介绍,“勇气”号火星车首次攀上了火星的“赫斯本德山”的山顶,并传回第一批全景照片,使得能更好地观测火星南半球。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8月30日,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会  相似文献   

17.
1940年7月29日,陈毅怀念员率领新四军一部兵力,一举攻占了南控长江、北接苏北平原的重镇——黄桥,使这座人间地狱,获得解放。人民群众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前来慰问,军民一片欢乐。 当时,陈毅司令员住在桂花厅,我们政治部住在黄桥中学内。8月23日晚上,已近9点钟了,和陈司令员结婚不久的张茜同志,笑嘻嘻地走来对我讲:“陈司令员请你去,并要你约楚青和罗伊同志一起去,”我心里想,这么晚上,去干什么?就问张茜:“有什么事?”她笑了笑说:“好事,要保密。”  相似文献   

18.
“收京、入沪”,是陈毅在1944年12月27日提出的,预见深远,经过他统率的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4年又5个月的艰苦奋战,到1949年5月29日终于成真。它是陈老总戎马生涯的光辉篇章,显示了杰出军事家的才能。  相似文献   

19.
在泛珠三角合作的背景下,川粤合作实现共赢。去年,广东在川投资45亿元,大约是前3年在川投资平均水平的1.7倍。今年上半年,在川外来投资中广东从第三位上升到首位。为搭建全新的交流互动平台,创建新的互动合作机制,经过近一年的磋商,7月26日下午,《四川省、广东省关于认真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实施方案》在成都签订。“四川是广东在西部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证实,“广东在西部已投资项目的63%以上在四川。川粤合作源远流长、互补性强,合作基础良好。两省要深入落实泛珠合作框架协议,全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于1934年10月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一年的艰苦转战,至1935年6月14日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开创川陕甘苏区。两大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