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2.
正在二师三十一团十一连,提起维吾尔大妈尼沙汗·色帕尔,各族职工群众都称赞她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大妈。尼沙汗·色帕尔大妈原是一名"五七"家属工,丈夫买买提·吾买尔是退休工人,她家是20个人口的大家庭。他和丈夫在十一连经营一个小  相似文献   

3.
贾关青  张冲 《党史博览》2020,(1):51-52,64
焦裕禄十分重视家风建设。焦家是一个大家庭,焦裕禄不仅有六个孩子需要抚养,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和普通家庭一样,也要面对吃、穿、住、行和上学、就业等问题。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家风,在成为领导干部以后,这是焦裕禄时时刻刻都要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我叫谭曙光,来自八师天筑建工集团。我生活在一个上有90多岁高龄的养父、下有两个可爱女儿的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在我和妻子共同生活的30多年中,先后赡养了4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瘫痪的老人。在患难与共的岁月中,我们只有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用爱呵护这个家,才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1983年,我的岳父母先后瘫痪在床,我和爱人王桂玲商量后,毅然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中。为了更好地照顾4位老人,我和妻子就对照书本自  相似文献   

5.
知荣明耻     
退休干部自费赡养百余老人陕西南郑县工商联原副主席郭义成退休后,租赁了20亩山地建起了"养老基地",15年自费收留、赡养了109名孤寡残疾老人。郭义成在部队服役的儿子表示,退役后将接手父亲"养老基地",继续赡养孤寡残疾老人。  相似文献   

6.
正未来五年,深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常住老年人口将增加到76万人。如何应对这一形势?日前,《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公众征集意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意见稿提出:"将对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给予优惠政策,适度增加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税费用扣除额,实现赡养费用税前扣除。"赡养费用税前扣除,即赡养费用不缴税;增加工薪  相似文献   

7.
<正>在农二师二十一团沙砾社区,63岁的维吾尔族大妈塔拉汗5年来一直照顾3位老知青,用一颗善良的心,使3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生活幸福,她用朴素的言行演绎着多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亲情。塔拉汗大妈出生在喀什,父母过世时她才5岁,随姐姐生活。上世纪60年代,她曾经有过一次婚姻。在"文革"中,她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反革命"遭到批斗和毒打,丈夫也跟她离了婚。离婚后,她独自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地生活。1971年,39岁的北京知青关节纯(满族),在新疆若羌已修了10年公路。这年夏天,在别人的  相似文献   

8.
国外也规定“常回家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攀升",空巢老人"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子女"常回家看看"成为了这些孤独老人的"奢望"。从7月1日起,我国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今往后",常回家看看"不再只关乎道德,更成为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也被纳入了法律范畴。  相似文献   

9.
<正>赡养老人既是义务也是责任,但如何赡养好老人,存在诸多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养儿真能防老,多子真能多福吗?家住广西防城港市94岁的文老太当年1个人养大7个孩子,如今却未能体会到儿女多带来的保障和福气,大过年摔断腿躺在医院里也盼不来儿女们的探望和问候,亲情只能依靠法律去维护。许多老人都是在为儿女的求学、婚嫁、购房倾尽所有之后,才开始谋划自己的养老问题,而子女因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往往无法照顾父母,不能日常陪护,又疏于或怠于直接给予父母情感呵  相似文献   

10.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1):22-24
我国目前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今年1月,"常回家看看"作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被写进了《老年法》草案,强调除物质外,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有人建议,应该在《老年法》中增设刚性条款,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官员考核的内容。因为连父母都不尊重和孝敬的官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责任。尽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围绕现代官员该如何尽孝,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正>曾有一次,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村大妈来到我们纪委信访室,称有事要向纪委反映。我想,是不是哪位村干部在办理低保时优亲厚友或者吃拿卡要了?当我拿出纸笔、录音笔准备问询记录时,这位大妈就迫不及待说道:"同志,我家的山林界址纠纷处理得怎样了……""十分对不住您啊,大妈,您反映的问题应该找  相似文献   

12.
正个别老人"为老不尊"的归因不是简单的连连看,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多重累加、相互联系的过程。美国老人也"变坏"近日,一群大爷大妈又用行动震惊了朋友圈:争篮球场打群架,公交车上破口大骂……究竟是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不少人认为,上一代人的成长充满物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张北县张北镇,有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司法所长,他在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奉献着人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担当着多种角色。从1988年至今,27年的摸爬滚打,无数次的重大艰难考验,在基层司法第一线,他始终把群众的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为农民工讨要工钱,替老人维护被赡养权,多年来共调解家庭、邻里、经济等各类纠纷3000余起,被村民们尊称为"救火队员"。他就是现  相似文献   

14.
亲情动草原     
王海军 《实践》2008,(10):38-38
在科右前旗德伯斯镇阿日林一合嘎查,提起嘎查党员特格舍一家十余年如一日悉心赡养卧病在床老人的事儿,人们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牧民那申温都尔说:"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孝敬老人方面,特格舍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是我们嘎查农牧民群众尊老敬老  相似文献   

15.
从7月1日起,我国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此,"常回家看看"成为了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为了让子女"常回家看看",作出了许多很有借鉴意义的规定。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日本老人与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至今还存在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  相似文献   

16.
正在保定市涞源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里,自身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张胜利,没有学那些所谓的富豪一掷千金,而是把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16年来,他像对待家人一样,义务赡养和救助了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130多位孤寡老人、残疾和智障病人。张胜利一家三代十几口人,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吃一样的饭菜,住一样的房屋,有病时给他们医治,有困难时帮他们解决,夏有单衣,冬有棉衣,俨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由于张胜利的大爱情结,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16年来,在这个幸福院里,张胜利先后收养了130多位残障人士,为7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目前,在幸福院  相似文献   

17.
据有媒体报道,莱州市在全国首创"三德工程"。其中"孝德工程"实施后,要求全市干部职工与父母签订"孝德责任状",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每个家庭的协议内容以及赡养老人情况,让大家比着看、比着做。  相似文献   

18.
<正>"大叔,您认识村里的胡永利吗?他平时在村里表现怎么样?"2015年7月9日上午9点多钟,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党委组织委员丛美荣在平原城村就胡永利申请入党相关事宜展开调查。被问询的老人说:"胡永利,挺好的,对老人很孝顺,对邻里很热心。"听着老人的述说,丛美荣详细地记录着。那段时间,桓仁镇党委派出3个考核小组,先后前往各村和非公企业、学校共计16个基层党支部,对全镇今年拟定  相似文献   

19.
惊魂未定的受灾群众在安置点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体育场内,一些学生和志愿者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帐篷内,老人专注地下象棋;帐篷外,几名妇女刚洗完头正在聊天……在成都市的几处安置点内,他们平静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皱纹     
前几天,我去医院输液时,听到邻床两位老人的对话。大爷问大妈:"你是建国前参加工作还是建国后参加工作的?"大妈回答:"什么建国前建国后的,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要涨工资吗?要是建国后,差别就大了。"大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