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杜乾举 《行政与法》2007,1(2):29-32
警察执法不仅是实施法律的过程,而且也是实现道德价值的过程。忽视警察执法的道德追问,必然造成警察执法的道德缺失。警察执法应是法治化与道德化的统合。提高警察的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警察执法正当目的的确立和警察执法手段的正当行使。在依法治警的同时切实以德治警,加强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让“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道德价值理念照耀警察执法过程。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法的过程既是实现执法目的的过程,也是实现警察执法道德价值的过程。只有警察执法行为上升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理性境界,才能符合警察执法道德价值目标的最终要求,这种理性境界就是警察执法的道德自律精神。警察执法道德的他律、自律和自由构成了警察执法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3.
周湘莲 《政法学刊》2000,17(2):61-63
警察道德失范是警察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不良社会心理是导致警察道德失范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警察的不合理认识、不良社会意识和偏颇的角色意识三个方面。提高警察道德认知水平、加快警察道德立法进程是治理警察道德失范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妇女运动关注家庭暴力时,警察的责任同时被提出。现阶段,我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立法缺失、执法思想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当前,全国妇联正会同公安部等九个部委,拟推出《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将为警方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政策依据。在此形势下,加强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实践与理论的研究,构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有效模式,成为一个迫切而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务诚信问题频现,而政务诚信是道德范畴,因此研究分析行政道德缺失的相关问题无疑为解决政务诚信问题提供现实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晓音 《河北法学》2011,29(2):189-192
我国警察健康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分析警察健康权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警察健康权的具体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弥补警力的不足,避免警察积劳成疾;增加袭警成本,减少暴力袭警事件的发生;最后提出警察健康权受损后的补救措施,即受侵害警察可以通过司法救济途径向加害人请求赔偿和建立警察因公伤亡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治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最终可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即法律和道德问题:法律秩序的构建与形成实际上是社会成员道德秩序重构的过程。在一个缺乏道德信仰的社会里,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建成法治社会的。因此,社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可能只是表层现象,其背后的问题应当是道德问题,即道德自觉、道德修养与道德信仰。所以,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法律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志谨在《盘山语录》中提出了根除妄念、泯邪存正、切己反省、境上炼心等道德修养的方法。将向内修炼与向外践行相结合,并将主体的心性修炼提高到道德修养层面上来。这种内外兼顾的道德修养方法对于道德品德的培育和道德境界的升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事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菲 《政法学刊》2010,27(2):114-117
警察出庭作证不仅涉及我国的政治体制、司法体制问题,还涉及政法工作者们对刑事证据规则的认识,只有把这几个原则性问题的关系理顺,才能为以后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建设立好根本。当前有关警察出庭作证的研究为数不少是直接构建制度方面的,而对警察出庭作证尤其是刑事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基础、重大意义,以及可行性分析才是根本。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警察出庭作证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实践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修养而成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实践看,加强道德修养,有三个方面应当引起重视:一要加强道德教育。使领导干部自觉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需要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使领导干部必备的道德要求落到实处。如可以把道德规范纳入领导干部的考评考核中,把考评考核过程变为干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引导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方面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道德法律化道德理念化的法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法律化道德理念化的法律及其意义范进学道德问题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的问题,它属于人的内心自律的伦理范畴,既包涵道德观念、道德美德、道德修养,又指向道德规范、道德规则等。前者存在于主体的内心,后者则作为前者的外在表现形态而独立存在。所谓道德的法律化,主...  相似文献   

12.
对刑诉法修改的人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和 《中国律师》2004,(11):66-67
一、现行刑诉法在人性化方面的缺失刑诉法的修改与完善必然涉及人性假设的问题,我国现行刑诉法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人性假设的逻辑前提是:公检法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是打击犯罪的专政力量,因而公检法人员是值得完全信任的,继此顺理成章地推定公检法人员具有健全的人格与道德良知。如刑诉法第89条就要求,侦查机关不仅要收集兼疑人有罪的证据,甚而还要收集无罪或罪轻的证据。这一法条的设置实质上是基于人性假设的道德要求,即假设侦查机关的人员是道德健全的人,他们在收集兼疑人罪证的同时,也会凭着良知收集嫌疑人无罪的证据。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田美妍 《法制与社会》2011,(14):168-169
我国当前的公安机关刑事初查呈现出标准不统一、以初查代替侦查、滥用职权、侵犯人权等等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是制度的缺失。为构建理性化的公安机关刑事初查制度,寻找最适合我国的改革路径,在本文当中,笔者选取域外五个国家的警察初查行为进行探究,以期日后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帛书《易传》认为 ,犯罪行为是由利己心产生的贪欲引发的 ,而约束贪欲的有效途径是道德修养。另外 ,法律及制度的完善化也能对预防犯罪起重要作用。帛书《德行》也把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当成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它认为 ,各种感官欲望若不能为心所役 ,则会恶性膨胀 ,干出违法败德之事来。故其特别强调“心贵” ,即应树立起道德良知的主宰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法制与社会》2012,(12):231-232
公安信息化对警察信息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院校教师在警察信息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几方面分析了公安院校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质,并讨论了培养公安院校教师信息素质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对道德内涵进行了分析,在道德观与价值观关系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对军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提出了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严格、公正、文明"的要求,而当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警察权力被滥用、权力指向异化、公民对警察行为投诉权过分张扬以及民警正常执法活动保障机制缺失等现象。本文指出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有关警察权力的立法工作,建立科学的公民投诉处理机制以及执法维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警察"与"公安"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区分的概念,其内含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存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对两个概念的词义梳理和考证有利于正确地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警察"与"公安"在词义、属性和法定内涵上存在区分,当前我国的公安工作也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现代警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碧 《检察风云》2005,(18):30-31
2005年3月2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红湖中学出现了一名枪杀10人的“杀人恶魔”,他竟然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杰夫·魏泽,他用来制造这起血案使用的竟然是他祖父的警用手枪。而在我国,警察非常重视自己的手枪,从影片《寻枪》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其重视程度。《寻枪》无疑是这几年我国内地比较成功的一部警察片,而这个故事全部围绕着一个普通警察为寻找警用手枪展开的,最后这个警察居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手枪对警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警察体育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如军 《政法学刊》2003,20(6):75-76
警察体育是公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的新学科,它具有公安、体育的双重性。警察体育产生于公安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警察体育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服务。警察体育目标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的总目标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