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农五师九十一团三连只要提起女职工张学萍,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好人",因为她不计得失、乐于助人,特别是在帮助该连少数民族贫困户等方面,尽了最大努力,用一名普通党员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了扶贫帮困的新篇章。三连是7个民族组成的连队,她和丈夫在连队一直从事棉花承包经营,2005年前曾经在连队兼任过工会主席、女工主任、纠纷协调员、保管等职务,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年年被师、团评为先进个人。张学萍的丈夫汪如林是一名  相似文献   

2.
她叫张学萍,今年40岁,1992年参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产党,1998 年至2004年一直担任农五师九十一团三连工会主席、女工主任。她始终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连续多年被团评为先进、工会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十星级”文明户等。三连工会也连续3年被师、团评为“先进工会”。有人说她,一个兼职工会主席,工作不少干,待遇却很低,干着不划算。可她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奉献是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曾帮助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的家是中关村一片孤岛。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  相似文献   

4.
别看信访工作管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杂事儿,在她眼里,这些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儿。一头干练的齐耳短发,中等身材、外秀慧中的她,每当为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后,她感觉自己再辛苦也值了。阳春三月,走进二师三建公司,走近被人称作居民群众的知心姐姐——曾朱艳阳,也走进了她的信访故事里。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7,(8)
生活困难的居民,她帮助找工作;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替她们购物、拾柴火;生病的孤寡老人,她去医院看望;乡亲邻里的邮件,她代收代送,整个街道100多户人家水电费的抄表和交纳工作,她一人承担。她就是芜湖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份牵挂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叫家乡。他是作曲家、作家杜兴成,他曾写下了《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梵净山之歌》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在音乐声中记住了贵州的美丽;她是旅美作家、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汪一洋,她曾创作了多部讲述贵州的文学作品,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贵州的多情;他是民谣歌手尧十三,他曾用贵州方言唱  相似文献   

7.
高杰 《党史纵横》2014,(3):37-38
正她是一位才情洋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至今仍传唱不衰;她是田汉相濡以沫的爱人,田汉曾说自己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24岁就在陈赓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她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共赴战区采访……她就是安娥,一位在烽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燕赵才女。在她繁复精彩的一生中,大连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正>革命战争年代,她曾跃马扬枪,名震湘鄂赣。她那"双枪春姐"的雅号,当年的红军战士直到晚年还记得。解放后,她归隐乡里,独自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村民没有想到,这位看似平凡的农村老太太竟是与组织失联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共早期党员、鄂东南特委常委、鄂东南妇女  相似文献   

9.
正她,曾家贫如洗,通过多年辛勤付出脱离了贫困;她,本是平平常常的农家女,却用辛勤的汗水和超人的智慧开创了自己生活的一片新天地。她,就是八师一四四团四连的职工樊玉霞。几年前,勤劳朴实,善良本分的樊玉霞在党的号召下,与丈夫张利民一起从河南来到了一四四团四连,刚到团场时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劳作一年下来,连吃的都不够用,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樊玉霞非常困惑,连队得知后,决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曾开设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能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她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她就是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10)
<正>对于邢丽英来说,琐碎而忙碌,就是她工作的常态。在扎赉特旗建设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些年,邢丽英很少闲过,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看病就业,社区居民遇到大事小情,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她。建设社区位于音德尔镇中心,居民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可在社区党支部书记邢丽英的心里,3246个家庭、8000多名居民的情况就如同一本装在她肚子里的"明白账",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她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2.
黄明哲 《党课》2012,(21):102-105
把工作当做事业 “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47岁的人生虽然短暂却精彩而充实。她曾在大地震突然发生时.不顾还剩几个月的有限生命,赶500多公里山路从医院回到南江,“连轴转”地抗震救灾;“双抢”农忙季节,每天天还没亮,她便在田里帮助农民割麦子;  相似文献   

13.
不居功的老红军在井冈山下的江西遂川县,有一位老红军女战士邹亚春,她是一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老人。革命战争年代,她曾有过非凡的经历:井冈山斗争时期跟随毛泽东、肖克度过三年多的烽火岁月,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斗;1951年毛泽东给她发来请柬,邀请她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4.
在深圳,田英曾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帮助丈夫管理家族企业,创造了不菲的财富。3年前,她退出了商界,每天开着奔驰车,为深圳市残友软件有限公司的残疾员工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如今,她已融入残友家庭,成为残友们离不开的知心田姐。残友们亲切地叫她“奔驰玫瑰”。其实,田英刚到残友公司做饭时是挤公交车来“上班”的。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湘潮》2008,(1):44-45
长征时,刘英26岁,身高还不到五英尺高,娇小得就像小孩子玩的布娃娃。美国记者海伦&#183;斯诺曾经说她无法想象刘英在长征途中是怎么没被大风刮走的。长征途中,刘英先是负责政治宣传工作,后又分管中央领导人的生活和文书工作。她瘦弱矮小的身材在部队里穿梭,宣传形势,鼓舞士气,帮助有困难的同志,人称“小麻雀”。  相似文献   

16.
1997年5月底,农十师党委宣传部干事孙联合用麻袋装了两只小猪崽,专程从师部所在地北屯赶到40多公里外的渔场三连。代表全部同志把这两只猪崽送给贫困户曾丽萍,帮助她发展家庭副业生产,尽快摆脱贫困。 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土地瘠薄的农十师是兵团的特困师局之一。尽管历届党委采取了许多措施,使经济建设有了很大发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位深受居民爱戴的“社区总理”,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她是下岗职工的“及时雨”,帮助众多社区居民脱贫致富;她是群众心目中的“双枪老太婆”,腰间的多部手机成为千家万户的求助热线……她就是沈阳市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党委书记黄凤珍,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她为“黄大妈”。  相似文献   

18.
凡革命英烈的故事经过传播,人们总是知道一些的。而朱枫的故事由于保密的需要,在大陆上却鲜为人知,仅管国外和港台曾长篇累牍地报道过。 朱枫1950年6月因被叛徒出卖,为祖国统一大业而牺牲于台湾。这位中国民主革命最后一位女烈士的事迹催人泪下,震惊世界。陈毅、潘汉年曾为她签发了烈士证书。40多年后,邓颖超、罗青长为她举办了纪念会;张爱萍、杨成武、薛暮桥、胡绳、聂力等近百人为她题了词写了纪念文章;浙江人民为她建造了纪念楼。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4日,沈阳市纪委党风二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叫沈淑梅。当她把一面绣有“扶贫救难,济世利人”八个醒目大字的锦旗,郑重地交给党支部副书记赵萍和审理室主任邹玉珊的时候,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她不会忘记,就是这些曾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才使她和孩子的生活有了崭新的变化。这面锦旗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21)
<正>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长期致力于老区的教育事业,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离体40年来,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了1000多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她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总是倾力帮助,近10年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累计1 0余万元。她从不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多次婉拒组织上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