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恩来纵论1946年国共谈判──读周恩来《关于国共谈判》、《谈判使党赢得了人心》赵春生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后,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等留下来继续与国民党谈判。1946年5月,国共谈判的中心从重庆移到南京。11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回延安,结束了一...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最杰出的外交谈判家。当前,在国际形势风云剧变的时候,学习与研究周恩来的外交谈判艺术,对于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建立和谐世界与友好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37年,为了尽快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推动国民党在政策上进一步转变,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周恩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奔走往返于西安、杭州、庐山与延安之间,和国民党政府进行多次谈判。2月下旬至3月上旬,周恩来、叶剑英代表我党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在西安进行第一次谈判。谈判的中心是红军改编和苏区政府问题。3月下旬,周恩来到杭州,与蒋介石进行两党的第二次谈判。6月上旬,周恩来携带我党草拟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到庐山再次与蒋介石会谈。7月8日周恩来率我党代表团再次上庐山与蒋介石国民党谈判。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代表我党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就国共合作问题进行第四次谈判。以下公布的26份档案即为国共两党合作谈判中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往来电文,均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原件,首次全文公开发表,内容涉及谈判的方针、宣言的内容、干部人选、红军改编等,电文标题和注释均为编者所加。个别电文编者作了编辑处理,如改正了错字,加了标点符号等。个别无法辩认的字,用□标出。  相似文献   

4.
邓颖超和周恩来(连载一)金凤一、初遇周恩来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一年。正是盛夏的炎热天气,人们手挥纸扇,汗水直透衣衫。天津南开学校礼堂里,几百名青年学生却坐着动也不动地听着讲台上一位身着白衣黑裙的十五六岁女同学的讲演。讲演者就是邓文...  相似文献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恩来、张学良等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世人皆知;但潘汉年作为中共方面的重要谈判代表,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的重大贡献,则鲜为人知.实际上,是他第一个受命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合作;他的陕北之行直接推动了中共对蒋介石方针的转变,为两党合作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代表中共同南京国民党上层直接交涉,有力地配合了周恩来在西安的和平斡旋;他还受中共中央委派,在上海等地广泛联络各界知名人士,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力促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为了反对内战、实现真和平真民主而和美国代表、蒋介石国民党代表所进行的谈判是极其艰难的,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举世公认的。周恩来代表中共与美蒋代表谈判的核心内容是抗战胜利后的中国走向何处?1945年8月11日,在美国支持下,蒋介  相似文献   

7.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风采》四部丛书,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周恩来与共产国际、周恩来与中国外交、周恩来与中日关系等四个方面来展现周恩来在处理党与党之间、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伟人风采,颇有特色。其中一部是河北人民出版社的青年学者、编辑王静的新作《折冲樽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初读此书,我感到这部学术专著首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即这是一部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周恩来与国共谈判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的著作,其涉及范围之广,发掘程度之深,都是超乎以往的。该书眉目清楚,井然有序,理论与历史并重,宏…  相似文献   

8.
1949年11月5日,一位刚刚留美归来的年轻人被周总理邀进中南海勤政殿,殿内已坐着好几位客人,有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都是不久前国民党当局委派的和谈代表.是国民党政界、军界的显赫人物。周总理便招呼大家:“诸位请入席吧,今天,我邀请你们大家来,一是和你们聚聚,谈谈心,二是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大家坐定后,周总理指指那青年,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你们一定猜不到: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泽东主席就先看到了。”说完,周恩来爽朗地大笑起来。周恩来的这番话不啻在…  相似文献   

9.
一生的谈判,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赢得了成功与未来;谈判的一生,周恩来又将对立双方的谈判演化为一门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富辩于理,以理服人。’‘事实”胜于“雄辩”,“以理”才能“服人”,在谈判中,周恩来“摆事实”实事求是而又层次分明,“讲道理”寓碑于理而又逻辑严谨,言与群自然成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力吉雄辩。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有理”、“讲理”、“讲透了理”,就可以“以理服人”了。“以理服(’只是周恩来的谈判作风,并不是他在每一次谈判中都能达到的谈判结果.眼蒋介石还有中印边境…  相似文献   

10.
一个秋高气爽、和风拂拂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享誉“红军之父”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肩负全民族的重托,代表中共中央、红军和毛泽东。英气勃勃地飞抵南京,首次面对面地同蒋介石就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两军团结抗日问题举行谈判。和朱德一道去南京谈判的,还有周恩来、叶剑英。那是1937年8月上旬的一天。国共两党谈判,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的一生历险无数,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劳山遇刺,是最意想不到的,也是最惊险的。周恩来说:“我一生遇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替我牺牲了。”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率代表团往返于延安与西安、杭州等地,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谈判。担任警卫任务的是延安卫戊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随从副官陈友才。 4月25日,周恩来再次由延安启程前往南京,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关于红军改编  相似文献   

12.
胸襟博大、不记前嫌 在周恩来的心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第一位的,而自己的荣辱得失则从不计较。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央统计局干事长的张冲,曾于1932年2月炮制了所谓《伍章等脱离共产党启事》,诬陷周恩来。但他在西安事变后,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中共谈判,给予中共许多帮助。周恩来胸襟博大,不记前嫌,与张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1年8月张冲不幸病逝,周恩来写了“安危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为了早日促成国共合作抗战,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这一宣言,并于7月15日,由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庐山,同国民党蒋介石等谈判。谈判中将宣言交给蒋介石,  相似文献   

14.
<正>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代表中共的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过许多次谈判。无论是蒋介石用老乡、封官还是许愿的方法拉拢,还是用"威权"进行压制,周恩来总能应对自如,不为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事业相联系的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在国共谈判中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的重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世界性的人物。对周恩来的研究起源于外国。第一部介绍了周恩来革命历史的著作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接着有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彼森的《1938年的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的几次谈话》,波多野乾的《国共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周恩来传》。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对周恩来的研究机构,并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陈嘉庚黄顺通,刘正英一波三折的第一次会面陈嘉庚先生在1940年回国慰问抗日军民之前与共产党人并无来往,但他很早就听说共产党内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周恩来长期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重庆,在国民党和民主党派中有很多朋友,...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团结,毛泽东携周恩来、王若飞等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谈判期间,作为毛泽东的左右手和亲密伙伴,周恩来除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外,还亲自安排毛泽东在重  相似文献   

18.
谈判是斗争与妥协、进取和让步的辩证统一体。有得必有失,有争必有让,没有让步的谈判难以构成真正的谈判。纵观周恩来辉煌的谈判生涯,让步——有原则的让步,是他采用得最多、也是最娴熟的一种策略。坚持原则而不死板,注意灵活但不出格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谈判学强调的一个基本策略,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因谈判者素质的差异而显现出不同的效果。周恩来认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是一种简单的凑合,而是辩证的统一,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前提,而灵活性则是落实原则性的保障。在谈判时,要做到坚持原则而不死板,注意灵活但不出格…  相似文献   

19.
国共谈判军事3人小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中共代表周恩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终于抵达江城武汉。这天是1946年3月5日。 走下飞机的周恩来,不觉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为使军事3人小组能来武汉,他费了多大的努力!看到事情有了可喜的开端,周恩来一个多月来焦虑不安的心情稍有轻缓,但心里仍有沉甸甸的重压。  相似文献   

20.
在周恩来漫长的一生中,他与张学良交往的时间,短暂得微乎其微,前后算起来,都加在一起也不过八天九夜,然而,他俩之间却建立起了异常感人的深厚情谊。1936年,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经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的牵线联系,张学良于3月4日从西安亲自驾机飞抵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钱之光、戴镜元进行了联合抗日的谈判。为进一步商谈抗日救国大计,张学良提出,由中共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在毛泽东、周恩来中推出一位,与他再一次商谈,地点定在肤施(延安),时间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