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论文对公共组织目标模糊的理论建构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较为详尽的文献考察,梳理了目标模糊的发展脉络、概念化与操作化路径,评介了目标模糊的来源因素与作用后果相关实证研究,并就目标模糊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应对目标模糊的策略等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研究发现,目标模糊研究已初步搭建了基础理论框架,但总体上仍不成熟,建议未来研究应在概念内涵界定、测量手段、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力求在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中开展学术对话。我国公共组织目标模糊研究较为有限,发展适用于中国情境的目标模糊理论将能够有效促进对政府行为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自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发表以降,公共管理领域逐渐地取得了自身的"知识增长",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管理领域的议题也经历不同时代的变迁。论文基于SSCI样本期刊(2006—2015)收集国外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中的文献,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当前西方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研究热点主题及其演化路径;经过聚类,发现国外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政府问责与机构改革议题、福利国家与社会政策议题、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欧盟一体化议题和治理与创新议题,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演进和研究纵深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韧性是公共组织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性优势和国家治理的核心能力。论文立足于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跨层面构建并验证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尝试明晰公共组织谦逊型领导对员工韧性的渗透效应、渗透过程及作用边界。以650名公共组织员工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公共组织谦逊型领导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促进性焦点("需要"动机)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应该"动机)有效提升员工韧性;工作内容高原能够调节公共组织谦逊型领导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韧性的间接影响,即:在工作内容高原高(相较于低)的情境下,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效应更强。论文提出了培育和干预员工韧性的途径,以期对公共管理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协同治理理论及相关实践在公共管理领域被广泛讨论,现有文献所关注的协同治理主要在制度背景相似(或相同)的主体间展开,鲜有研究关注存在制度差异的府际间协同合作。论文采用协同治理网络作为分析框架,以回归以来粤港跨境合作为切入点,探究程序和制度设计的差异对协同治理的过程和结果产出是否存在影响。基于港珠澳大桥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和珠三角空气污染治理三个案例,论文从正式和非正式程序两条路径分析了"程序和制度因素"对协同行动力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协同主体间的动态关系(非正式程序)对协同行动的过程和产出影响较大。此种影响不仅降低了参与主体间的协同行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整个协同网络的产出。这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决策者和多边治理机构提供一个审视自身的视角,以提高现有和未来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性和产出效能。  相似文献   

5.
周碧华 《公共行政评论》2015,(2):146-161,182
激励扭曲问题是公共部门激励契约设计的一大挑战,论文对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研究进行评述。公共部门的任务多维性、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产出难以观测以及自我激励型代理人等特征在不完全激励契约下,都可能导致代理人行为结果偏离委托人的期望目标。激励扭曲测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源于绩效考核的激励扭曲在公共管理实践中最常见,这一类扭曲的测评在理论方法和经验证据上均取得一定研究进展。未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公共部门激励扭曲的测评方法和实证样本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西方学术界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仍显不足。论文以对恩赐制和功绩制的讨论为起点,以分权化改革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公共部门招聘、薪酬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等重要模块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价值观等议题。最后,论文探讨了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对我国在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引入公共自行车计划,但是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却鲜有研究。论文从政府创新和政策扩散的理论视角,提出公共自行车计划的扩散受到城市自身公众压力、公共交通需求、政府意愿与能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等四组因素的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述四组变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共自行车计划在城市之间的扩散。无论是城市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如旅游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人均道路面积、行政级别等),还是城市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压力(如府际学习与竞争、下级政府促动和舆论宣传等),都对城市采用公共自行车计划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还探讨了该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启示,并指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分享和整合公共组织不同部门的知识有助于产生更具协同性的公共政策、更具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对提升公共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极为关键。但公共组织并不会自然地交换信息知识或寻找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如何加强跨部门的知识共享管理一直是组织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但相对营利组织而言,公共组织知识共享研究整体匮乏。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系统梳理公共组织知识共享研究文献,围绕跨部门知识共享的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等四方面进行归纳和阐述,进而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推进该领域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创刊于2008年1月1日,由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出版。本刊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公共管理研究基地的重点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自创刊以来,在由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的指导以及学界同仁的积极支持下,本刊作为一份新兴刊物得以茁壮成长,在公共行政学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本刊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前沿问题,强调以专栏  相似文献   

10.
在结果链中,影响评估重点关注干预与净影响的关系,目的是将净影响从总影响中分离,并证明干预与净效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公共管理领域的影响评估几乎涉及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所有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将这些议题的事前、事后影响评估建立在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推进影响评估的进一步发展。论文以唐纳德·坎贝尔与朱利安·斯坦利的著作《实验与准实验研究》为框架,阐明公共管理影响评估的实验方法体系,并结合相关领域的成果分析了实验方法在公共管理事前和干预后影响评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但相当部分的文献仍然受到工具理性话语的主导,侧重于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对评估价值的规范讨论。这些研究忽视了评估的"黑暗面"(Grizzle, 2002),即绩效评估引入公共部门后诱发了评估对象的策略性回应及其他一系列非预期后果。基于对多学科实证研究的梳理和整合,论文聚焦发生于公共部门情境下的绩效评估博弈行为,尝试归纳这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以及近年来文献在这一主题研究上取得的方法上的突破。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现有研究的三个主要缺陷和可能的研究进路:采用非介入性的方法测量博弈行为的普遍性、构建中层解释框架,以及从组织行为等相邻学科中获取概念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行政负担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作为摩擦成本的重要表现形式,行政负担为政民互动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解释空间。论文运用系统性综述法对行政负担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了公共管理领域中行政负担的研究现状,梳理了行政负担的概念内涵及其测量工具与研究方法,讨论了行政负担的起源、影响与消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供扩展和深化的行政负担研究的知识框架。研究发现,行政负担是公民与政府互动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障碍或摩擦,行政负担与繁文缛节、泥淖、折磨机制等相关概念密切相关;行政负担的测量可以分为主观感知和客观统计两种方式,经历了由单指标测量到多指标测量的转变;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是行政负担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行政负担的起源包括国家、组织和公民层面的多重因素,其影响呈现出从关注个体态度到关注行为结果,从关注政治与组织层面到关注个体层面的研究态势。未来行政负担研究应关注以下方面:行政负担概念内涵的深化与测量工具的开发,行政负担的影响与调控机制的推进与发展,行政负担的缘起与消解策略的丰富与拓展,以及立足于中国情境的行政负担研究的本土化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危机学习的有关问题引起了组织理论和危机管理研究者的关注,近年随着世界范围内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的频繁发生,学术界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公共部门从危机中学习经验为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提供了可能,理应成为当前公共行政研究中的重要命题。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危机学习有关的文献进行了追踪回溯,概述了危机学习的概念、过程模型、影响因素、促进策略及其与政府绩效之间的关系等五方面主要内容,揭示了现有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研究内容、视角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最后还指出了其对我国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是个新兴的组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从理论上给非政府公共部门以科学的界定;研究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它在公共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对于推动非政府组织在实践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对非政府公共部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谭新雨 《公共行政评论》2021,14(2):195-227,234
创新行为俨然成为公务员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典型行为模式,以及公共部门适应职能转变和服务再造要求的内生动力。本研究基于对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公务员创新行为研究框架。本研究从公私部门成员创新行为差异及争议切入,围绕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概念内涵、多层次影响因素及复杂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回顾并展开评述,呈现新制度主义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在公务员创新行为塑造中的深层逻辑。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展望未来方向:(1)以回应跨国文化背景、科层制组织特征、现实工作场景实现公务员创新的情境化研究;(2)在新时代中国场景中实现公务员创新行为的量表开发、跨层次系统性形成机理探索;(3)拓展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效能机制研究,实现微观层面行为创新与中观层面组织创新、宏观层面政策创新的呼应衔接。  相似文献   

16.
公众的政府满意度是公众基于主观感知对政府所持的心理认可状态。它作为"公民-政府"反馈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为公共管理学区别于传统公共管理学的独特部分。论文基于"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中公共服务体验的影响因素框架,在简要回顾政府满意度的定义和测量的基础上,从政府、公民、政府-公民互动三个层面,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介绍。未来研究应该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引入内隐的测量范式,并重点关注政府可着力改善的影响因素,将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方法应用于提升政府满意度的公共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公共部门人事法律体系是以促进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责为目标,对公职人员与公共机构之间的特别人事权利关系进行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范畴。我国人事立法应明确公共部门人事法律体系与社会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体系的区别,制定公职人员基本法,完善分类管理和专项管理法律体系,为建立科学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服务,为构建符合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要求的、和谐的“官民”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决策者的注意力分配是公共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论文提出领导人注意力变动的类乐透球模型,在正式职务稳定的情况下,议题重要性、问题严重性和领导偏好影响着领导人注意力分配。问题机制和偏好机制是两种注意力产生的机制。在问题机制下,不同部门为争取领导人有限的注意力相互竞争,议题重要性与问题严重性之和较大者才能够胜出。当领导人偏好起作用,与领导人偏好的契合程度是议题被关注的最重要因素。领导人有限的注意力是问题机制与偏好机制组合的产物,由于注意力瓶颈,偏好机制产生的议题会对问题机制产生的议题有所挤压。论文将批示作为领导人注意力的度量,同时选取建国后正式职务稳定的毛泽东作为经验研究对象。基于毛泽东年谱中2 614段批示,在借鉴相关注意力研究编码的基础上,论文展示了领导人注意力变化情况,同时以外交、政法、教育和卫生议题注意力变动为经验基础,证实了类乐透球模型推导出的若干理论假设,并为打开领导人注意力变动的"黑箱"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公共组织学习作为优化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离不开灾后政治环境,党政领导的灾害批示与公共组织学习关系互动形塑着应急管理制度变革。论文将灾害批示作为重要影响变量,分别将焦点事件与公共组织学习以及将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进行连接,构建起灾后公共组织学习的"批示—双环"叠加演进模型并形成假设体系,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变迁为例,采取模式匹配的分析方式对理论假设体系进行解释检验。研究发现:灾害批示与公共组织灾后学习演进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焦点事件、灾害批示、知识生产、行为转变等要素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建构效应与政治加值效应,使得灾后公共组织学习在制度层面呈现阶段性有限变革和整体性深层变革。论文为理解中国灾害政治背景下的公共组织学习模式与政策变迁走向提供了理论解释框架,并对优化我国灾后公共组织学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治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不足的一种方式,它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概念和价值追求。在公共治理理念的支持下,许多国家进行了政府改革,防止治理失灵。在当代中国,随着政府功能的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意味着中国的公共治理正在迈向善治。中国公共治理法律范式的建构,应围绕公共治理的合法性、公开性、参与性、回应性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