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谭明 《世纪桥》2003,(1):64-64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中国代史上杰了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林平汉著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文物版社出版)一书,反省了往昔的思想文化研究,重新审视丰富多彩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对严复思想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派人中,严复是一个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一个热诚的爱国主义者。严复思想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众多学科,其译著又由古雅深奥的古汉语写成,研究难度颇大。三十年来,研究严复的论著出版不少,但严复研究仍有一个引人关注的辽阔学术空间。深化严复思想研究,将对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发展大有裨益,故需要学术界朋友们继续努力。我们有幸拜读了著名的历史学家罗耀九教授主编的《严复年谱新编》(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以现代化的视角,联系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脉络,阐述了严复不凡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3.
高航 《世纪桥》2014,(2):64-65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4,(1)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和普及西方逻辑学做出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试图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出发,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与西方逻辑方法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高航 《世纪桥》2014,(1):72-73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和普及西方逻辑学做出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试图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出发,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与西方逻辑方法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严复提出实现近代化的本根在于将工业文明的价值基石--"自由"理念内化为国人价值认同系统的核心思想.为此,严复对"自由"价值进行了三方面的演证在主体性方面,他剖析了中西文化根本精神之差异,为建构中国近代的"自由"人格提供了经验性判剧;在客体性方面,他揭示出自由乃人类进化的必然归宿,为创设中国近代的"自由"国度提供了理论底据;在实践领域,他认同西方"消极自由"的意涵,为"自由"进入中国近代化的实践领域提供了可操作原则.据此,严复尽管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中国近代"自由"理念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7.
严复对教育革新的倡导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汉 《世纪桥》2002,(6):60-61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为了寻求国家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他努力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主张“智、力、德”三者兼备的人才观,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精辟见解,描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科学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严复在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行程中,是以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为特点的,这是严复爱国主义思想的一大特色.他的思想启蒙活动是同他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爱国主义的抱负紧密相联的.他站在时代的前列.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心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痰苦.始终以救国为中心,根据国家民族的需要.去观察、了解和学习西方的.严复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但爱固主义作为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旗帜,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是有着共通点的,会给后人以历史的启示,具有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白宇 《新长征》2006,(12):64-64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管仲。他提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里讲的是治国之术,只有把人治理好了,才能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儒家也有“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民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近代启蒙思想家把人的理性高扬到了顶点。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人”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22):75-76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维新派代表人物,深度参与了中国从封建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他和康有为、严复等人的著作与思想,让中国思想界从原来一池死水似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的重大错误,但纵观他的一生,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芒.然而,社会上有一些人对毛泽东的晚年给予了不公正的评价.本文从政治、思想、经济、外交四个角度整理论述了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思想和决策,对于纠正毛泽东晚年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与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汉  谭明 《世纪桥》2001,(2):50-52
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译著颇丰,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曾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后高一涵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涵是中国现代政治科学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作为“五四”启蒙运动中最显赫的一批“大众导师”之一,他又是少有的具备深厚西方政治学素养的专业人士,是继严复之后的又一学院派思想启蒙大师。对其富有特色的人权启蒙部分作一些疏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田田叶 《世纪桥》2012,(11):28-29
林则徐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晚清统治岌岌可危、国家民族面临重大生存危机之时,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林则徐开始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看待西方世界,开始思考有效的救国救民方略。他关注现实,注重实效,尝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变通自己,开始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步伐。这些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即壮大自己而“制夷”,在“制夷”中得以振兴富强。但是,近代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等传统思想的内在发展,作为统治阶级,作为君主专制统治的维护者,林则徐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框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郑银凤 《世纪桥》2014,(11):55-56
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中国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梳理了严复相关方面的教育思想,并对"三民"教育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来,北京大学不仅坚实承诺了开民智,兴才俊,变风气的文化教育使命,而且也担当了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先导。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者孙家鼐开立新科,译介西学,到首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移译西方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巨典《天演论》;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法”的整体文化变革方略;从蔡元培校长开创新北大“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既是一个时空概念,也是一个观念概念,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逻辑和机制接受"近代"概念是中国宪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宪制思想的发生是由进化主义导引的,康有为、严复、胡适的宪制思想是其典型代表;正是由于进化主义,宪制被中国的思想者看作是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途径和工具,具有工具理性特征,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宪制思想的契约主义发生原理。  相似文献   

18.
陈文联 《理论学刊》2012,(7):94-96,128
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相比较,近代中国女权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女性解放”被视为实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工具和手段.这一特色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植根于中西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上,严复在译介西方理论学说方面可谓成就卓著,毛泽东以及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对他的这一贡献交口称赞。严复译《天演论》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相当程度上缘于严复把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理论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众所周知,《天演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进化论的译著,它通过自然科学的诸多事实,阐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对比赫胥黎的原作与严复的译作,我们便可发现。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传统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封建专制政权的合法性及文化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由此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寻求新型范式之路。“自由”与“民主”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两个最基本范式。在西方思想史中,存在着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传统,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重要代表严复的民主思想基本追寻的是英美自由主义传统路向,他在认同人民主权价值的同时又对民主的“民利”价值进行了阐释,认为民主的根本价值在于对自由权利的保障,因而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基于此,他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他亦从理论上认识到单纯民主既有保护“民利”的一面,又有妨碍自由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