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江西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源地。在这场伟大的苏维埃运动中,涌现出一批江西英杰,曾山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讲过:“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  相似文献   

2.
曾山是一位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先驱和主要领导人。1930年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政务院委员、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财委副主任,并先后担任过中央四个部的部长——纺织工业部部长、商业部部长、工业交通部部长、内务部部长。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同志的帮助." 曾山是我党早期建立瑞金革命根据地就担负领导重任的优秀干部,1930年起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与毛泽东、邓小平交往频繁,关系密切.曾山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地支持屡被排挤的毛泽东同志,使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得以实行,扭转了危局.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撤离苏区,曾山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率党政机关及省军区武装留下坚持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同志的帮助。” 曾山在建立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是担负领导重任的优秀干部,1930年起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与毛泽东、邓小平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他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地支持屡被排挤的毛泽东。红军长征后,他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率党政机关及省军区武装留下坚持  相似文献   

5.
正曾山是从江西红土地上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曾山投身革命后,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历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东南分局副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商业部部长、内务部部长等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突出贡献。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央苏区是中国苏维埃运  相似文献   

6.
自1930年起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与毛泽东交往频繁,关系密切。时值立三“左”倾错误及王明“左”倾路线肆虐党内,曾山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上,不遗余力地支持毛泽东,使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以实行,扭转了危局。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晓农  冯都 《党史纵横》2002,(10):18-20
"买"不起手表的大官 曾山一生没有买过手表,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 以曾山的地位,不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买一块手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1930年4月,红军攻克了赣西名城吉安,曾山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苏维埃政府在城内组织筹款,几天内筹集银洋五万多元,黄金十几斤.  相似文献   

8.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24):30-3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山作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在东固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江西苏区的革命发展和苏维埃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1935年8月6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阈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在南昌英勇就义。方志敏同志生于1899年8月21日,江西省弋阳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入狱,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20,(4):4-7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曾山同志诞辰120周年。人民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优秀儿女。曾山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理想与信念、忠诚与担当、风骨与气节,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不仅在历史的天空璀璨夺目,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曾山和邓六金都是革命老前辈,他们1937年11月相识在延安,1938年12月在西安结婚。以后,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都同甘共苦、相依为伴,共同走过了30多年的漫漫人生路…… 曾山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锦源曾家村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担任江西省首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曾多次讲过,曾山在江西根据地的斗争中是有功的。  相似文献   

12.
张鼎丞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首任主席。他早年从事农民武装运动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和先进的政权建设理念。在担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他结合闽西苏区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以民为先的政权建设主张。可以说,张鼎丞的政权建设理念,为共产党科学执政实践、为苏区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袁德生,1894年出生在湖南省济阳县西乡石炭嘴(今普迹乡).工人出身的优秀共产党员,安源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和江西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者,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曾任湘赣省委常委和省苏维埃主席.1934年根据地“肃反”中被诬陷致死.  相似文献   

14.
陈彩芹是平和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饶和埔诏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历任平和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平和第二县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候补委员、执行委员,饶和埔苏维埃政府主席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与组织领导了平和暴动,创建了闽西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对平和乃至福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曾山同志不仅是江西省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而且与南昌有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出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江西省委书记、第一任南昌市委书记,在南昌协助项英、陈毅组建新四军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六次来南昌指导工作,为建设江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勉钰 《党史文苑》2011,(15):32-36
曾山与黄道都是江西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分别是赣西南和赣东北苏维埃运动的先驱。他们也都是新四军的创造者和早期领导人,共同为创建新四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协助项英、陈毅进行南方游击队的下山集中和改编为新四军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国共双方的多次谈判达成协  相似文献   

17.
人民功臣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26-28
张鼎丞 张鼎丞(1898—1981),福建永定人,原名张福仁,曾用名苏德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部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中共闽西特委军委书记,第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1930年后,历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粤赣边红军学校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兼土地人民委员,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苑》2014,(9):35-35
1933年3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亦即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当时,邓小平任江西省会(昌)寻(邬)安(远)中心县委书记,毛泽覃曾任苏区中央局秘书长、永(丰)吉(安)泰(和)中心县委书记,谢唯俊曾任赣西南特委委员、赣东特委书记、江西省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五师师长,古柏曾任寻邬县委书记、寻邬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就是曾山同志。 曾山是江西省吉安县人,于一八九九年出生在白沙曾家一位乡村教师的家里。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日,他千里迢迢回故乡,为自己家庭题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家慈五男二女留独子;先父三难一死为人民。”另一副是“念大嫂继夫志坚持革命留青史,赞桂香不人后困守家园待高慈。”(独子指曾山同志,他的父亲曾采芹,是我党地下交通  相似文献   

20.
方志敏烈士铜像由南昌市人民公园原位置迁至园内南岸松涛阁旁,搬迁工作于2005年元月1日全面完成。革命先烈方志敏铜像耸立在600平方米的广场中央,鲜花簇拥着铜像基座,墨松和翠竹为背景,两侧各20.6平方米的巨大浮雕———“方志敏赣东北革命斗争史图”分立左右,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令人肃然起敬,增强了瞻仰效果。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江西区委委员兼农委书记,省农协执委兼秘书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十军,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