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康瑞林 《人民论坛》2014,(8):250-252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薛亚梅  洪文婷 《前沿》2008,(11):19-21
国际关系理论发端于对国际秩序的追问和探寻,构建国际秩序理论模式是每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规范性价值追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包括两个发展脉络: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国际秩序观:国际体系秩序与国际社会秩序。如果将和谐世界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相对接,可以说,和谐世界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的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迟德强 《理论月刊》2006,14(4):121-123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对西方学术界对有关人道主义干涉合法性各种观点的分析,认为人道主义干涉与现行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竞争与国际冲突是国际社会常见的态势 ,是世界矛盾不同程度的反映。国际冲突是指国家之间发生的冲突 ,它是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最活跃的一种状态 ,是各国之间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对立矛盾在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反映。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国际竞争的各方着眼于自身内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逸舟教授的新作《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于2006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保留了主要的理论精华,同时又结合时代进步和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改写。一《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8年之前,在人们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还了解甚少的情况下,王逸舟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将一本宏大系统的理论巨著奉献给国内的国际关系学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夸张地说,对于大部分象笔者这样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国际关系学人来说,《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  相似文献   

7.
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际合作理论:批判与建构》的面世,挑战了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的话语霸权。它在对西方国际合作理论进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以“国家能力-国际合作”为主轴、国家意愿和国际社会为干预变量的国际合作模式,实现了对现有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温和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该理论吸取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将观念因素引入国际关系研究,成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和谐世界"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一致性及对世界政治最优状态的设想两个方面做出了与温和建构主义理论有所不同的判断,为当前世界秩序的调整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处于调整之中。此时,有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以后将是决定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美国资深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就表达了此种观点。笔者认为该书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偏颇之处,所以拟通过对此书进行评论来谈谈自己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杨耕 《长白学刊》2014,(5):33-36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国际关系发展日趋复杂化,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原因及现状所进行的解释和分析越发显得相对片面和能力不足。顺应国际关系内容的变化,一种被称为"建构主义"的新型研究取向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中日渐显现。建构主义主张应用社会学视角看待世界政治,注重国际关系中所存在的社会规范结构而不是经济物质结构,其中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思维为批判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建立提供了诸多的分析方法和思想支撑。哈贝马斯阐明和论证了商讨伦理理论存在的根据和合理性,并认为商讨伦理理论有可能为主权国家提供解决国际冲突的有效谈判方式和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