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循环经济链作用的机理说明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循环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政府、企业、市场及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服务服从于这个系统,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中“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为实现循环经济的各国立法之一,结合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立法中的一个专用法学术语,是指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要求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希望或要求生产者等利益相关者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以及消费后废弃物的处置上均能采用对环境友好的行为,实现对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利用、产品生产中、产品消费后的处置方面,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污染排放的减量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废弃物处置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律支持和保障。循环经济法是综合性的法律。到目前为此,我国虽已有一些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但还没有专门的全国性循环经济法律出现。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关于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建立起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立法及法律规范的实施要体现时代性、系统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4.
珍惜自然界提供的有限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对人类自身行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节约资源、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生共荣“双赢”目标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社会实现大循环的必要环节,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出路。目前横县在工业方面强调循环经济比较多,而在农业方面强调循环经济则有所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横县农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横县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着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政府缺乏系统的金融政策、单一的投资主体以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政府义利观的冲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以现代政府经济伦理学为指导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现有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以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投融资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加大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全社会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环境整体优化的必然选择,也应成为中国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文章系统介绍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产业特征和产业体系,结合云南省情,提出云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部门下的一个子部门法。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关系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文章将从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三个特性"、"两个核心"、"一个归宿"的契合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这样的高度契合并不是偶然的,其是社会规律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在我国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一种理念,迅速走向一个能实实在在地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虽然中小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但我们在对福建鑫磊晶体有限公司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案例分析研究时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在新环境下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实施综合利用成功地发展循环经济。本文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为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切实解决这些困难,将有利于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规模和水平,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摘要: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着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缺乏系统的金融政策、单一的投资主体以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政府义利观的冲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以现代政府经济伦理学为指导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现有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以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投融资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加大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全社会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大跨度、多目标、动态性、复杂性的人-机系统。区域物流系统的建立既要考虑其宏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其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区域物流的存在和发展以区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区域经济作为一个区域中包括物流活动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对区域物流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在经济增长中存在投资效率低下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现有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投融资机制不利于全面提高投资效率.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市场主导型投融资体制是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实际,应从改革投融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转变投资方式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国民经济高质量高效率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基于"钻石模型"理论构建流通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可知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因和内在规律。流通产业的发展是在内部和外部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动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取决于各动力因素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动力因素之间作用机制的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充分利用,也是对自然生态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形式的模拟,其目标是要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和共生共存原理,使资源和能源利用达到最小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生产的输出端采用资源的再循环原则,实现废弃物向再生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是企业实现控制成本、提升利润的重要方式。企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以制造企业为中心构建的高效供应链系统。我国的企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推动企业物流一体化,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建立企业快速反应信息平台和企业物流外包,将是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陕西应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努力实现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植绿色环保产业;注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明确提出循环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指出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构建以政府为核心推动者、以市场为基础手段、以社区公众为监督者的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三者的功能协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通过市场化配置参与到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来,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流动配置、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首先,在内涵界 定和特征描述的基础上,阐释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助推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内在逻辑机理:一方面是通过畅通要素循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经济韧性支撑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畅通。其次,着眼于数据要素的产权界定、市场化配置、市场开放共享和参与分 配四个方面,归纳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以上制约 因素,分别提出要通过加强数据确权、建设高标准数据市场体系、扩大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 据参与分配来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从而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罗马市民社会到现代经济领域,经济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人类经济活动大都与合同紧密相联,而且随社会的进步合同关系日愈复杂。我国现行合同法虽然较好地规范了商品流通中的合同关系,但受传统和时代的局限,许多新的合同关系在合同制度的视野中找不到完整答案。为进一步规范合同法体系,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外合同制度的时代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主张经济法视野中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型合同制度,并提出几点设想,以期完善我国的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20.
加强贵阳市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现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贵阳市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全省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才能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