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有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比例不平衡等因素,更是因为法律制度不健全而造成。从立法上合理地界定就业歧视,明确歧视者的法律责任,完善被歧视者的救济途径是反就业歧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性别及社会性别的特点及局限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被用人单位排斥甚至歧视,引起了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性别歧视,这种性别歧视不仅会对女大学生自身产生消极作用,还会引发恶劣的社会影响,是一种有违法律公平、正义原则的违法行为.消除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性别歧视,建立并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是关键,因为通过扩展生育保险制度的主体适用范围,强化生育保险中职工、用人单位和政府的责任,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等,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用人单位雇佣女大学生的性别成本,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使女大学生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就业和竞争,同时,也能实现生育保险法律制度保护女性生育权的初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的问题日益严重。从经济学角度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扩招背景下女大学毕业生的供过于求;政策失灵;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等属于非市场劳动;统计性歧视等。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业领域歧视女性的问题日渐凸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女性就业权实现程度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呈下降趋势。政府、企业、女性自身和社会都应该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而政府在这里尤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最大限度的减轻用人单位雇佣女性员工的负担;在党政机关加大女性就业比例;统一监管;针对女性群体适当采取一些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已经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学者们对就业歧视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思考探讨我国既有规范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规定存在的缺陷,建议借鉴国际公约的内容及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抓紧制定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该法应对就业歧视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就业歧视行为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规制商业贿赂的立法存在法条分散、概念模糊、构成要件不科学等问题,给司法实践造成了很大困难。完善我国的商业贿赂立法应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合理界定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明确商业贿赂的规制主体、法律责任及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并对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在于用人单位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需求与女大学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也与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法律保障不力等息息相关。国家应采用经济调节手段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纠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在就业环节中遭受性别歧视日渐突出这一社会问题 ,分析大学生就业环节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态与危害性 ,探讨引起这一现象的各种原因 ,从而提出相应的纠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仍普遍存在.经济原因、社会文化因素、女性自身认知及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产生之初就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与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接踵而来的女权主义法学的各个流派对于平等的讨论既是女权主义法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推进了国际公约和国内法中性别平等和性别歧视概念的界定和深化,在女性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消除职场性骚扰方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