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事实上,韩国就是一个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生动例子。  相似文献   

2.
何琼 《理论与当代》2002,(11):16-17
新的世纪,是一个极富挑战的世纪,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首先是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资本的运作已经进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同时全球化也涉及到文化领域,尤其是由于现代大众传媒带来的信息全球化有力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感知、文化想象、文化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首先形成于西方的新概念。通常认为,它是指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1985年,T·莱维提出了“全球化”一词,以此来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化领域,提出了“文化全球化”的提法。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与教育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社会和文化的动力站。”现代教育认为,今日的教育,不能仅是认识世界的文化和改造世界文化之动力站,它还必须是开发与传播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动力站。这是由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18世纪资本主义之前是农业经济,18世纪以来是工业经济,而对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把对世纪称作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最突出的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知识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知识提供的生产力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一股正汹涌着的现实力量,它与文化发展无疑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对这一相关性的研讨中,“文化全球化”的观念已然出现并歧见纷呈。诸如是否出现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概念界定、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等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讨。为此,我刊约请邹广文教授、贺金瑞博士、孙晶博士、博士生崔惟航撰写了这组笔谈,希望引致更深入的研讨。  邹广文认为,当今世界已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同文化形态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预示着人类文化将在一个新层次上超越迄今所面临的分裂与冲突的格局,出现空前的文化整合。他在文章中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汇、个体与人类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四个方面探讨了面向21世纪的人类文化整合的方向。  贺金瑞在文章中回顾了人类早期和近代的文化交往,并对当代文化交往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交往全球化,而文化交往则是其核心、灵魂和纽带;在21世纪,文化交往全球化将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  孙晶认为,全球化文化是一种在动态与差异(甚至矛盾冲突)中运动的过程,对其不能予以本质主义式的定位,而应是关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向文化管理迈进的时代。如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近年来,天津港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坚持“文化制胜”战略,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打造企业的服务文化、成本文化和和谐文化,助力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力量     
1917年,孙中山先生这样写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科技与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繁荣昌盛不可阻遏的滚滚车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一个新问题——“全球化”的“地球村观念”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界定“全球化”,如何在意识形态视角下全面解读“全球化”的性质,正确认识作为意识形态的“全球化”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交流等问题,并且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吴仁平 《求实》2000,(10):2-4
文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21世纪,邓小平理论仍然充满着青春活力,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在21世纪阔步前进的伟大旗帜。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创造性地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更加汹涌、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2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滨海新区肩负着“软硬实力—起抓,经济文化比翼飞”的重大历史责任。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滨海新区文化企业已达4000余家,总资产近9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80亿元,同比增长了38%,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的外贸市场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己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现在,理论界所说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概念的转换,实际上是指西方的“传统工业经济”与“新经济”的关系。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第三个转型是在上述两个转型中还包含着改革开放以来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文化强省建设程度的显著标志,是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抓文化产业既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李中华 《党建》2010,(10):44-4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一次具有文化启蒙性质的社会文化思潮。它的出现,既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及文明对话的国际思潮,也反映了中国对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驭曦 《学习导报》2011,(5):24-24
国际文化讲堂上流传这样一句名言: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地区之间,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文化的力量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肖玉国 《奋斗》2002,(10):7-9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江总书记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有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我,是文化身份的确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和地方化,因为只有文化是民族品格的象征。所以在21世纪,文化不仅仅意味着策略和战略,文化更意味着生存与发展。山东历史上曾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之一,渊源深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六五”至“九五”期间,山东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与繁荣,民众物质生活水准得到显著提升。但与经济相比,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表现在文化设施的陈旧或不健全,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视不足,城市建设缺乏人文关照,民众文化生…  相似文献   

17.
肖金彩 《新湘评论》2012,(15):56-57
南茅运河是20世纪70年代南县人民用人工开掘的一条百里长河,是现今除京杭运河之外的中国第二大人工运河,素有“南县红旗渠”之称。流淌了37年的南茅运河,繁荣了地方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南县的进步与发展,是南县人民的“母亲河”。特别是以运河为题材的不同时期的楹联,则反映了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与变迁,彰显了湖乡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造文化”,就是借文化之名,人造节会、名人故里,行经济营销之实。近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思路很受一些地方政府推崇,在这一发展思路主导下,“人造文化”逐渐盛行。  相似文献   

19.
国际文化讲堂上流传这样一句名言: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地区之间,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文化的力量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认识到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繁荣的前提,文化政策是整个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一致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仍是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看到,当代中国文化正在发生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