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印关系-新型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5,23(8):31-36
中国与印度都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是新兴的大国.两国关系既有一般意义上大国关系的特点,又具有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国都希望利用现有的国际环境保证本国发展;两国都将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危害别国的利益.因此,中印关系不会对国际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印度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处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层面,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新兴经济体地位的迅速上升为金砖国家集团的出现提供了时代契机。本文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和利益分歧。金砖国家在经济结构互补、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入和碳排放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在双边贸易、大宗商品定价、人民币汇率和国际货币经济秩序改革...  相似文献   

3.
货币不仅仅只是市场交易的媒介,更是一种权力,它不仅对社会财富具有分配效应,同时也能够为货币发行者直接带来财富,货币从产生到被普遍接受与国家权力密不可分,这就是货币的政治逻辑。货币的权力特征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往往不能遵循以效率为原则的市场逻辑,而是充满着国家间的博弈和斗争。美元在崛起的过程中并不仅仅依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美国政府积极运作的结果。美元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欧元和人民币的竞争,更在于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国家和日本能否在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美元,以及美国能否获得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货币问题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美金融关系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发展,双边的金融关系日益紧密.导致中美金融关系演进的成因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以及两国金融实力的差异.在这样的关系中,中美两国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不对称的,即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中国则承担了各种福利损失并面临诸多政策困境.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美元霸权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东亚货币合作有着更深刻的国际利益分配的潜在内涵,而不只是单纯的区域货币合作问题.美、日、中三方的利益关切共同推动和影响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日元和人民币都不具备独立作为东亚主导货币的条件,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货币合作的政治基础比较薄弱等现实条件,促使合作成为中日双方的最佳选择,其中,中日双方政治互信的改善对东亚货币合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币体系的机制性缺陷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机制性缺陷是解读金融危机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机制性缺陷的基础上,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尝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与中国建立货币合作可以让各国政府、央行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欧元区两大主要成员德国、法国几乎在同一时期与中国建立起合作安排,然而两者的建立过程却从合作主导者、央行作用、谈判框架和后续互动这四个方面差异明显。德中货币合作特点是地方政府主导、联邦政府背书和德国央行支持与最终的市场化导向,法中货币合作过程体现了中央政府主导、法国央行打先锋与国家利益优先性的特点。通过对两国政治体制、政治传统、经济利益与央行演变四个方面的比较,本文探讨了德国、法国与中国建立货币合作的动因与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9.
2009年,人民币开启国际化进程,拉开了人民币崛起为一种国际主要货币的序幕,这被认为是21世纪继欧元诞生之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但是,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扩张的自然产物,还需要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也是一个政治和外交事件。国际货币的政治基础主要包括支持该种货币国际地位的货币伙伴网络和国际(区域/全球)货币制度两方面的内容。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在通过国内制度改革以释放人民币走向海外的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在通过积极有为的货币外交为人民币崛起夯实政治基础。具体到与货币相关的国际制度领域,中国的货币外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推动既有的全球性制度改革(简称"改制"),二是积极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性制度建设(简称"建制")。由于来自在位货币霸权国美国的强力阻扰,既有全球性制度改革进展十分困难。中国在区域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分别是金砖机制下的货币合作、"10+3"框架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和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货币合作,它们将共同为人民币崛起提供有效的区域制度保障。不仅如此,中国的"改制"和"建制"努力还为未来的国际体系预示了一个国际制度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原本单一的“卢布空间”被一个新的独联体国家货币体系所代替,大多数国家都引进了本国货币,并且在其可兑换性方面有一些独特之处。研究这些货币的可兑换性,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国家的货币关系,而且对于我国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振亚 《法国研究》2001,(2):148-156
许多人认为 ,法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 ,但对自身的弱点和尴尬处境却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法国的安全政策——寻求集体安全 ,建立同盟体系 ,防止德国报复 ,维护其大国利益——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从理论上讲 ,一种理性的国家安全政策 ,是国家对国内和国际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把握的结果 ,必然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指导 ,在现实政治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力 ,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周边环境 ,即便有许多因素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左右的 ,但至少它会使自己有能力抵抗外来入侵 ,或者迫使潜在的敌人放弃使用武力的企图 ,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权力的历史经验与"第三世界货币区"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货币国际化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分析,本文总结了国际货币权力更迭的一般规律,并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夯实区域基础等基本结论。研究发现,除亚洲之外,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紧密的联系,甚至存在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这些区域均具备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器物基础和一定的制度基础,人民币区域化的视野应当超越亚洲一隅,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器局。最后,本文提出并初步论述了指向第三世界货币区的人民币区域化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国际货币体系在经济上都存在可行的运行机制,但都因政治因素不能有效运行,所以政治维度之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至关重要。文章考察了货币的政治属性与国际货币权力及其来源,提出了基础性权力和工具性权力等概念,建立了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进程分析框架,旨在揭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中国家间货币关系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文章还以东亚地区为样本,从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进程视角,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货币关系的演变,对中国如何将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转换成货币权力进行了分析,为中国外交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出于对本国实力地位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小国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时通常选择"大国平衡外交",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利益。根据不同标准,小国的"大国平衡外交"具有不同的类型。此外,小国实施"大国平衡"需要具备一定的国内外条件。文章认为,划分国家大小(强弱)应基于"多维度-多因素"视角;中国周边和前苏联地区的小国常采取"大国平衡外交";不能将"均势"、"制衡"和"平衡外交"相混同。基于上述观点,文章探讨了小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机理和马来西亚对中美的"大国平衡外交"实践,分析了马来西亚"大国平衡外交"的动机、特点和条件,并从中得出一些对中国外交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周边是大国战略博弈和利益交织最为密切的地区,也是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最为凸显的领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边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也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从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可以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体系观是对周边国际体系的认知,包括周边在我国外交大局和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安全观是对于我在周边安全利益,以及如何维护和促进周边安全的认知;秩序观是关于构建和维护周边体系的原则和规则的根本看法。“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和“协商合作”是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在外交理念和规范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16.
欧洲货币体系是欧洲共同体在国际金融领域进行联合干预的有力工具。欧洲货币体系形似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实质不同;它形似1972年4月的“蛇”,而实质不同;它形似特别提款权,而实质不同。事实证明,欧洲货币体系运转情况良好,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新体系赢得了成员国通货汇率的相对稳定性;第二,欧洲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内部稳定;第三,欧洲货币单位的私人运用育着飞速的发展。欧洲货币体系最大的缺陷乃是使那些没有参加欧洲货体系汇率机制的成员国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变得更为困难。我们认为英国参加新体系汇率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单一欧洲文件》的草拟、通过、和批准将大大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展。而实现这一文件则要求加强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正处于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而且很合适作为末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可能的模式。我仍然坚持我以前所作的结论;“尽管道路不管平坦,欧洲货币体系将是大育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利益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国家利益,自然有不同的解释.国际关系学应该从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角度来探讨、界定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学讲的国家利益,应该是指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状态、地位等方面的损益,它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东亚次区域货币区建立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芳 《当代亚太》2003,(12):35-38
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核心国家的形成是建立区域或次区域货币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 ,两个次区域货币区——东盟货币区和人民币货币区——初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但都不完备。比较而言 ,建立人民币货币区的条件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金融体系中地位特殊的中介服务业,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它的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人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必备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20.
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的货币错配.对货币错配测度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实际货币错配总额,因为其考虑到了债权性货币错配的存在.研究表明,债务性货币错配水平的急剧上升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东亚官方积累的超额外汇储备则引致了债权性货币错配和新的金融风险.国际主要货币,X2率变-化不仅使得东亚的货币错配更为复杂,而且使东亚货币当局在国际资本和外汇市场陷入两难境地,这凸现了全球性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