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时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评价标准认识越来越科学的前提下,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任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随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近4...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是常常会有人对为什么中国要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 ?并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产生疑问。对于这个问题 ,学者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论述 ,本文试用结构功能分析的方法 ,从政治学原理的角度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剖析和探讨 ,以证实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一、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结构功能分析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起源于生物学中的有机理论 ,2 0世纪初被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 ,到 6 0年代中期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适合本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发端于中国革命的特殊背景,是对革命实践的积极应对和成功回应.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现代化的发展中,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断演进,日益显现出自身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这种生命力和优越性的内在根据就在于制度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对政党秩序的构建和对现实社会生态的回应与成效.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不断增强政党制度的社会认同,提升政党制度的民主功能,规范政党制度的运作空间,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演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崔珏 《岭南学刊》2012,(6):8-12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长期、稳定的政治制度是塑造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治文化是一国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是制度运作和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中国文化中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统一”、“核心”的政治心理,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合作与协商的行为偏好形成了对制度运行的有力支撑。政党制度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制度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6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形成发展的60年。考究建国以来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经历了确立多党合作格局、多党合作成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是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定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产物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制度探索的最  相似文献   

8.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选择结果,适应中国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不同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类型的新型政党制度:合作型政党制度。所以本文试图运用合作理论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进行研究,以期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或思考,来推进中国合作型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以此角度来对如何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逻辑发展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出卓越的制度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政党制度的建设体现了政治发展的规律.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政党制度是伴随着政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政党制度的确立,依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而定。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吴成九 《传承》2007,(7):70-71,77
政党制度的水平决定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程度。不稳定的政党制度能使一部很好的宪法失去作用,稳定的政党制度能有力地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党制度,应根据该国的国情做出合理的选择。西方国家选择两党制或多党制符合西方国家的国情,促进了其政治制度的健康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化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党合作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确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政治优势,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程红 《北京观察》2018,(8):21-2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效避免旧式政党制度弊端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之一。他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对于维护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个特点和优点应当怎样理解?有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为主题而召开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七届年会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讨会,主要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历史沿革、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的难点和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政治实践表明,文化对政党组织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文化是政党组织及其构建制度的重要渊源;政党组织是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的关键媒介;政治制度是文化型塑政党组织的具体表征。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继承的基因和密码,"多元一体"、"和合文化"、"天下为公"和"兼容并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政治发展客观实践,从增强先进性,提高功能性和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会"上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今年是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