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劳动力的供求结构研究劳动力的配置,认为当前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是影响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最大阻力.农民自身、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等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应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和培训投入等,变剩余劳动力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甘肃经济发展。为此,要通过推进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城乡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刘芳鸣 《人民论坛》2011,(7):200-20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6.
周锋荣 《创造》2010,(6):33-33
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规模,起着关键性作用。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调动农民转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略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岭南学刊》2000,(2):41-44,71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或制度体系的分析 ,指出只有建立起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劳动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 ,才能达到以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合理配置和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 ,由此来提高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综合生产力和配置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07,(4):8-8
通过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劳动力状况是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整体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而且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务农的劳动力大多数为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危旭芳 《岭南学刊》2007,(4):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不足,户籍障碍、参保门槛高、负担重、政策不配套、体系不衔接等现实困境。应在分析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属地管理、分类推进、整合资源、完善保障卡制度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妥善解决流动劳动力社会保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数量上的优势,虽然劳动力就业结构落后,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但是在劳动力性别结构均衡、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在2046年左右,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将达到40%,劳动力素质将发生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目前,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直接反映出我国就业压力大等相关问题,我国政府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肖锋 《湖湘论坛》2005,18(4):43-44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再加上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方法有,通过积极的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以扩大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服务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起来,但由于受观念和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束缚,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建立合理回报机制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功能,将有助于提高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政府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农"问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为的同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过高的转移成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提出了政府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务是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中部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丰富、质量低,结构不合理;其中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09,(12):59-59
刘国永、郭云吉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其顺利转移的重要途径。但是,培训的成本、未来预期以及劳动力自身的文化状况往往成为制约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因素。对此,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状况,推进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和转移工作,沅陵县残联于7月11日起,组织3个小组对全县23个乡镇进行一次大走访,对农村残疾人劳动力情况进行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8.
赵华灵 《前沿》2007,(4):27-28
劳动力具有强排他性、转让的有限性和使用弹性等特征。因此,保障劳动力与其载体相结合的劳动力产权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企业人性化管理为劳动力与其载体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制度模式,从而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这种管理模式本质上表现为劳动力产权的落实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向之一是减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对钟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依靠手工艺外出加工农产品、依靠农产品特色种养和产业化经营等多种模式,具有转移的层次不高等特点,政府决策应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个人不能直接占有和支配公有的生产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剩余价值被谁占有.确认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