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天某班思想品德课上,教学完人教版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题《法不可违》后,按照惯例,我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质疑答疑时间。平时这段时间学生的疑问较少,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天学生的问题特别多,而且集中在“刑罚”这一部分。是不是我讲得不透彻?后来一想,这部分内容教材已经淡化了,可这里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颇多。难怪学生的问题特别多!同学A问“:老师,判处死刑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呢?”同学B问“:主刑中有一种叫‘拘役’,可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却是‘拘留’比较多,它们是不是两种说法一个意思?”同学C问“:好…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激素”,是老师手中的“指挥棒”怎样进行提问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新颖奇特的角度。提问“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迥然有別。如“什么是商品?”这种提问,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啃书本、背定义;“农民在责任田里种的西瓜是商品吗?”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对概念深刻理解,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二是选准突破口,即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进行提问。如在讲  相似文献   

3.
“政治课内容难记”,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看法。确实,初中政治课问答题多,要熟练记住是有一定困难。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采取如下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收到了较好效果。一、先易后难,变难为易。 1.先枝后叶。如讲“为什么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一个问题时,我先讲了无产阶级所具有的“三性”,即先进性,组织性、革命性,然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讲解“为什  相似文献   

4.
(一)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得对:“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们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得并不次于教师,有些甚至胜于教师的东西。”那么,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就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前提。怎样才能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呢?我曾采  相似文献   

5.
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事出有因,要想讲好政治课必须立志改革目前,对思想政治课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不爱学,但是不感兴趣的中学生却不是一个少数。这是为什么呢?我的观察有四条原因:老师讲的理论和实际对不上号。老师讲“帝国主义是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但是学生从别的渠道知道的事实是,美国、日本科学技术先进经济还很发达。他们弄不清这里面的道理,认为你老师照本传经,连你自己也不一定相信。这是一。第二,学了政治课,解决不了学生头脑里的许多疑问。譬如学生问我,老师讲,任  相似文献   

6.
转变     
昨天,上晚自习不经意间我发现,所教的两个复读班的纪律都出奇地好,这是我从教于复读班以来从没见过的,着实让我感动了一回,这是什么原因呢?下课后,一个学生走上讲台问问题,我耐心地给她做了讲解后,笑着问她:“你们班今天变化可真大,能坐下来学习了。”没想到学生欣然一笑说:“老师您变化更大。”我诧异了,忙问怎么回事。学生说:“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特别精彩,师生交流得好,感情十分融洽,更重要的是您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我们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没有歧视我们。”顿时我明白了,心里颤抖了一下。过去在复读班上课,我总是沿袭旧的教法,我教,你…  相似文献   

7.
练,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政治课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讲好课的同时认真抓好学生练是十分重要的。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是讲书面作业练习。怎样使政治课的练能收到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觉悟呢?我的体会是:题目要从学生中来。  相似文献   

8.
由于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教师的课堂结构起了很大变化,“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即由“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热闹是怪热闹的,但并非都能收到“令其善疑,诱以审问”的效果。一般来说,有计划的课堂提问均是由教师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这样,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路标,牵引着学生前进。自然,教师的主导性是加强了,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相应地被忽略了呢?会否造成“教师提问——学生略答——教师讲解”,问答不止、讲解不止、循环往复的局面呢?实际上“提问”不  相似文献   

9.
一、民主党派要取得人民信任,得到社会承认,需要加强思想建设。任何一个政党,在一定的时期都要进行思想上的整顿和组织上的巩固。江泽民总书记说:“我曾讲过我们中国共产党要从严治党,讲求政治质量,希望民主党派也要注意提高成员的素质,发展成员注意质量,对巩固民主党派组织有利,对提高民主党派在社会上的声誉有利。”去年风波之后,中共就进行了大力整顿,重新进行认真的党员登记,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都认真地抓自身建设,那么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是不是也该抓一抓自身建设呢?中共在整党中提出了思想入党问题,民主党派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正> 外出几天后回家,儿子对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你说我们家到底讲不讲规则的?”初听此话,我大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嘿!几天不见,儿子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居然和我谈起不知从何方听来的“规则”来了。细问缘由,儿子大着嗓门说,“你说的,家里东西大家都可以玩的,我把书和玩具借给哥哥他们,他们为什么不肯把他们的东西借给我呢?”四岁的儿子把我的话列入了“规则”,对于他的话,我只能用“他们这样做不对”来搪塞。然而我知道我的话是那样的苍白。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高一学生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等,使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个难点,讲清人的本质,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一、开讲——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以旧导新要讲清“人的本质是什么”,先须弄清“什么是人的本质”。沪编实验本对人的本质的概念未作交代,缺了一个层次,使新课题的提出显得比较突然。如何较自然地由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面对难题,我曾设想先给学生介绍“本质”、“人的本质”的概念,然后再导入新课。这样讲起来也许较顺口,但学生对概念中提及的“内  相似文献   

12.
听过几节语文课,老师讲完诗歌后要求学生仿写,效果挺好,政治课可否借鉴一下呢?在讲哲学“实践决定认识”这个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仿写了一次。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看书中介绍的事例,然后将此事例列成几个填空题:天文学产生于______的需要;力学产生于______的需要;孙子兵法产生于________的需要。我说,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大家根据书中内容进行仿写。很快同学们就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一个学生说“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需要产生的”;一个学生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产生的”;又一个学生说“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中国减灾》2004,(12):59-59
“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什么?”九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又是脑筋急转弯吗?”“你说吗!说完我再告诉你。”“人类最后的一滴水,还是水呗!”“不对,是人的眼泪。”“谁说的?”我惊讶于儿子的答案。“是广告。”“好儿子,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让我们节约用水。”“谢谢你的脑筋急转弯。”“不是脑筋急转弯,是广告。自然老师让我们回家,向每位家长提问。”“那就代我谢谢你们老师。”多好的老师。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次,一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向我讲了一件事。她去大学看女儿,正值初夏,半夜起夜,发现水房有哗哗的流水声。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增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呢?笔者思考有四: 思考之一,理论学习求“深” 第一、要深化思想认识。要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讲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引导职工提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全员重视理论学习的政治空气。 第二、要深化学习内容。学习邓小平理论,不能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这样问凌峰:“如果有来生的话,你还娶不娶大陆人?” “这个问题我恐怕要好好想一想,两岸婚姻太累了。”凌峰说。“不过”,凌峰口气一转,”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要娶顺顺。” “你呢?”我又问贺顺顺。  相似文献   

16.
曾经读到一篇关于丁肇中的文章,写到他在2004年10月,面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三次提问说了三个“不知道”。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坦诚面对学生的那种胆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应该具备的呢?记得刚上讲台那年,向学生讲解商品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假如我捡到一块黄金把它卖掉,它是不是商品?奴隶社会贩卖的奴隶是不是商品呢?”全班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这意料之外的提问偏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一时之间我真想不到该如何应对,只好红着脸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些问题没曾想到过,等我想明…  相似文献   

17.
对刚刚脱下学生装,步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培养他们早日进入教师角色,做到会讲课,讲好课,同时育好人;如何闯过“自我关”、“学生关”“、讲台关”这三关呢?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一、自我关”战胜自我可谓第一关。有的青年教师“,怕字当头”,缩手缩脚,还未走上讲台,就为自己设置了一大堆障碍,诸如“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具备”等等。因此,克服胆怯、畏难心理是初为人师者的当务之急。战胜自我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坚信“我是最好的老师”“,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建立必胜心要自查、自检、自筹如何面对学生的办法、对策,经过周密…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只有当学生对一门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精辟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讲课也是如此。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全神贯注地学习。尤其是第一句话要深思熟虑,富有新意,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譬如,在讲“世界观、人的价值和理想”一节课时,我首先向同学们高声朗诵了流沙河的《理想》一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整个课堂顿时鸦雀无声。再如,我在讲“剩余价值的产生”一节课时,也用  相似文献   

19.
新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发展?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还是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初二《保护消费者权益》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是以“小明旅游中遇到的消费问题”为线索来展开课堂教学的。在简单导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旅游过?你碰到过什么问题吗?”这下子课堂“开了锅”:生1:坐汽车,半路上想小便,司机不停车。(老师与同学都笑了)生2:在旅游点买牛角梳,结果是塑料做的。(老师:噢,假冒伪劣)生3:吃饭时,一碗鱼不新鲜。大家吵起来了,后来换…  相似文献   

20.
我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利用“家长作业”,取得了一定教育实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一,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思想认识状况,设立问题。我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劲头不大、不求上进的现状,给家长提了这么几个问题:“忆您的中学时代有何教训?对今天的中学生有何忠告?”“假如给您重新上学读书的机会您会怎么做?”“您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发展主要靠什么?”设立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实现教学目的。(2)紧密结合学生思想、行为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问。(3)找到家长与学生的结合点,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