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爆发,计算机病毒犯罪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各种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应遏制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构建我国计算机病毒犯罪的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计算机病毒犯罪的刑事制裁措施。针对我国计算机病毒犯罪问题现状,从刑事法律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遏制计算机病毒犯罪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多样性,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病毒概念、新特点,并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病毒是影响计算机的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在全球的蔓延已经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本文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共性和特点,运用VC++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一个WINDWOS 32位下的计算机病毒检测系统.该软件采用了传统的比较法检测引导型病毒,并用特征码法来检测文件型病毒.尽管现在反病毒技术发展迅速,但这两种方法依然是很多主流反病毒技术的基础,所以本文以这两种方法为切入点,对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病毒的破坏性、防杀病毒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典型病毒CIH和宏病毒进行了剖析。内容通俗,以期引起人们对防杀计算机病毒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传播计算机病毒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是我国刑法上如何对此准确定义和定性,目前还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实践中,我国刑法规制出现的漏洞使我们不得不对此问题重新思考.应当从新的视角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作界定,并以此为前提,从计算机病毒分类的角度对计算机病毒犯罪进行重构,探究在当前刑法规范的体系下计算机病毒的不同分类在刑法中所应对应的不同罪名.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激发了病毒更加广泛的活力。本文就目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提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犯罪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趋势。由于计算机病毒的独特作用机制,对该类犯罪的打击十分困难,需要社会及公安机关加强研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护信息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的程序。由于它和生物领域中的“病毒”机理相近,所以人们就借用这概念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是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和垃圾信息入侵等人为因素。因此,对于计算机操作使用人员以及读者,若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病毒知识和病毒防范技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破坏程序,当这种程序进入机算机后,轻则会使屏幕显示混乱,操作困难,重则使机内的数据部分或全部丧失,甚至使计算机瘫痪,不能工作。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其中一个主要途径是从国外传入。通过买外国的机子,软件,或由有关人员带回国内,使病毒得以传入。病毒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日益广泛化、社会化 ,全社会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因而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行为 ,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不可估量。目前 ,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危害日趋严重 ,遭受过这些破坏性程序攻击的计算机系统 ,轻则造成个人数据丢失、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 ,重则引起不同范围内的秩序混乱 ,例如引起政府、金融、交通等社会管理部门无法运作或陷入混乱 ,乃至引发社会动乱 ,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作为普通用户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上网用机习惯、简单的计算机设置和安装防杀病毒软件来积极做好防御措施,保护个人的计算机免受威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日益普及,对公安干警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文中对我国目前的计算机安全状况,计算机犯罪的日益猖狂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日益泛滥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计算机教育在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大体上有信息泄漏和信息破坏两类,这些威胁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黑客等人为的攻击。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加强技术防范的同时,必须加快信息安全法规的建设和规范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综合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也不断地产生和传播,计算机遭到非法入侵,重要资料被破坏或丢失,由此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等,已给各个国家以及众多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国家和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病毒给网络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十分重要。电脑病毒按破坏性分有:良性病毒、恶性病毒、极恶性病毒、灾难性病毒。按连接方式分有: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外壳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电脑病毒的预防重在树立预防病毒的意识。常见的预防措施一般有:定期备份系统关键数据、准备一张干净的系统盘、在使用软盘之前先检查是否有病毒、限制电脑的使用人数、经常升级杀毒软件、要随时留意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等计算机犯罪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计算机运行和社会财产安全。如何应对这些威胁,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包括 :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黑客的攻击 ;国际互联网络本身存在缺陷 ,网络管理体制不健全 ;计算机领域的“霸权主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意义在于国家掌握“制网权” ,占领未来世界的“制高点” ,维护国家安全。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有 :计算机软件存在漏洞或“后门” ;计算机领域高尖人才缺乏 ;计算机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信息安全法规不健全。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 :从战略高度认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重视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的有效防范 ;借鉴他国经验 ,完善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努力培养更多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管理人才 ;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国际合作 ,建立全球化时代信息安全的国际体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计算机病毒具有种类多、欺骗性强、利用系统漏洞对机器进行攻击、病毒技术不断翻新等特点,其传播途径也由文件交叉感染发展到电子邮件传播和浏览网页以及文件下载感染。为了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应根据其传播机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病毒进行查杀。  相似文献   

20.
司法部开展了成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学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我院刘汉民副教授,青年教师彭剑鸣、李理榜上有名。 此次评选活动尚属首次,我院选送了一批论著参加评选,经专家的审定,刘汉民的《论辩取胜妙诀》获论著三等奖;彭剑鸣、李理的《建议增设传播计算机病毒罪》获论文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