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英伟 《唯实》2003,(4):66-68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行政型”管理模式带有传统操作方式的色彩 ,不符合社区发展自治化的历史潮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在城市社区实施“自治型”管理模式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提出第三种社区管理模式 ,即“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理事会为载体、以社区成员参与为核心”的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理论文萃》2007,(1):4-14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社区”这个社会学的专有名词被再三提及:“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上与“社区”相关的论述可以概括为3个关键词,即“自治”、“服务”和“党建”。如今,在浙江省,“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社会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基层公民社会的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小红帽”党员责任岗将社区党建与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了社区党组织运用非权力型领导方式开展社区自治工作。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工委将志愿服务与社区党建相结合,开展了以“小红帽”为标识、以党员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区民主 ,是一种新型的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为基础的 ,社区群众、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合作互动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其核心是人民群众通过创新和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 ,直接参与社会事务与公益事业的治理 ;其关键是要重新界定基层政权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 ;其目标是通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 ,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需求 ,从而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再造。学术界把“自治”为特征的基层民主看作是“草根民主”,意在说明其基础性、广泛性、自立性和“非国家形态性”(1)。社区民主当然属于草根民…  相似文献   

5.
李颀 《理论文萃》2004,(4):19-26
社区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新兴的以城市居民自治为基础的,社区群众、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合作互动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别于国家民主,社区民主属于“非国家形态民主”或者是“草根民主”。社区民主一方面是政府重构城市基层社会进而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社区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社区党建工作就是做到让党的基层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当好群众的领头羊,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居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彰显党的先进性。为此,我们围绕“抓党建,促自治,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功能齐全、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邻里互助、文明祥和”的美好家园。以下结合来凤县工作实际,谈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一、…  相似文献   

7.
单位制解体后的社区建设面临着去政治化的困局,老旧社区内生公共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普遍形成了“居民闹大—政府兜底”的特殊主义供给模式,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为破解此困局,地方创新实践中培育出一种“社区自主—居民自治”的普遍主义供给模式,取得较好效果。两种模式的实质差异在于国家介入社会方式的转变,激活了社区政治以及行政与自治相衔接的双轨治理。在城市社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稀薄的场域中,“自治轨”得以有效运转的内在机理为,在国家有效介入的前提下构建分配式协商民主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土特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是“统合”社区、“管控”社区、“包办”社区,而是“激活”社区,推动社区自治迈向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形成“联动”治理、“委托”治理、“情感”治理、“自主”治理、“兜底”治理的创新模式。“结对帮扶”“多方联动”的方式,党建引领商业型社区“联动”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单元楼“无人管”的难题。党建引领安置型社区“委托”治理模式增强了居民的主体性意识,明晰了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党建引领过渡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陌生人”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党建引领老旧型社区“自主”治理模式以供需有效对接为核心,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自组织主动对接居民需求,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院落型社区“兜底”治理以“连片捆绑”为核心机制,推动院落型社区的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和谐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细胞”的社区,在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如何有效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业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核心主题。在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安徽省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打造了"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新架构,引入社会工作全面介入社区居民自治,探索"以服务促自治"的居民自治新路径,形成了社区自治特色的"滨湖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持续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提出了展望与思考,即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资源整合主体,从推动居民自治主体多元化、建构居民自治的介入焦点、孵化为居民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推动居民自治评估机制的建立等层面来打造社区居民自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呼图壁县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为抓手,逐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努力创建“社区安定团结、环境安全文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要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克服社区单位化和行政化倾向,出“实”招、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领域,依法健全社区自治、保障社区良性运转,从群众的现实需要着手,实现社区全方位建设,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至2010年,湖北省将进一步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的运行机制;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和工作条件,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湖北省正在制定的《2006年—2010年社区建设发展指导纲要(草案)的总体目标。深化改革,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管理、服务和资源利用以及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自然村落的衰败与现代社区的崛起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的投入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题背景。我国新农村社区大致分为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就地城镇化”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和“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模式三种类型,其中第二种是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可分建设农村社区、构建社区自治机制两大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武汉市江汉区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社区建设实施区“,区委、区政府对于获得全国为数不多、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性社区改革“特许权“,视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社区社会服务力度。在全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形成了江汉模式。从战略高度,探索和选择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是江汉模式的最大特色。江汉模式就是江汉区社区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模式,即要构建一种全新的社区治理网络(江汉模式可简称为“社区治理网络型“)。具体说,就是要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制度变迁,在每一个社区范围内,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从性质上看,它既不同于过去那种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典型的行政管理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区自治模式(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自觉依法行政、社区组织自主管理、社区人自愿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融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周洪坤 《党课》2011,(17):71-71
江西省万安县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一组两会”村庄治理模式,构建了“以党小组为核心、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开展村民自治、依托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展便民服务”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创新方式。灵  相似文献   

16.
徐叶 《发展论坛》2002,(8):56-56
社区建设,应以社区居民自治为主,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充分开发调动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以满足社区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区内的自然人、企事业单位、各种经济实体等,不论权力大小,地位高低,都是社区内平等的一分子,都应对社区建设献计献策。由各方代表组成的各类委员会,具体分管诸如治安、环卫、教育、服务、咨询、医疗等等社会事务,社区居民在自治组织的指导管理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管”以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天津市河北区如皋里社区精心打造“三型”社区。着力建设宜居和谐的幸福家园》一文上作出批示:“天津市河北区如皋里社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打造家园型、花园型、服务型社区为着力点,完善居民自治,改善社区环境,服务党员群众,给城市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理念。建议给予关注。跟踪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而在打造“三型”社区建设中。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立 《理论文萃》2008,(5):18-25
“社区服务”在有的国家又称为“社区照顾”。国际社会并没有专门定义的社区服务概念,而是等同于“立足于社区的社会服务”。我国的社区服务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和扶持下,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民间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动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直接为各类社区成员(包括社区居民和社区内单位等)提供福利性、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姚薇 《学习月刊》2009,(8):12-13
社区自治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社区建设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我国城市居民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管理.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的一种具体方式.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自1991年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工作积累和摸索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但由于社区自治属于新生事物.至今对社区自治的性质地位、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没有明确规范.在实践中难免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加之我国长期受以国家为权威来源和以单位为传统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社区自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为民 《求实》2004,(1):34-36
我国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回应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政府理念日益更新的全新课题 ,但运动式的建设热潮产生了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在对比国内外社区建设理论的基础上 ,我国转型期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不断增强以社区为微观架构的社会自治理能力 ,减缓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快速变迁产生的巨大震荡 ,重组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关系 ,构建“大市场、强政府、有序社会”三方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新模式。为此 ,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变迁应走“强制性→诱致性→自主性”的路径 ,社区模式也将历经“依附型→合作型→自治型”三个递进层次 ,同时 ,在社区建设的初始阶段 ,政府要审慎选择介入策略 :在初始制度的创设上给社区自治预留空间 ;逐渐放松对群团组织和“第三部门”的管制 ;积极探索建立人大、政协深入社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