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新兵小事     
2010年4月,我从一名大学生光荣地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中一名新兵。偶然一个机会,我结识了住在街道办事处附近的一名残疾人白阿姨。白阿姨的爱人和女儿都是智力残疾,而她本人又是肢体残疾,必须借助双拐才能行走。但是在与她聊天中,我完全感觉不到愁云惨淡的气氛,反而经常看到欢悦的笑容在她脸庞上闪动。每次见面,白阿姨总是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聊聊近况,鼓励我把残疾人工作干好。  相似文献   

2.
在石龙村村民的眼中,林萍是他们的“美女书记”:高挑的身材,黑亮的眸子,弯弯的眉毛,灿烂的笑容,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我们的林书记平时很朴素,如果让她好好打扮,穿上裙子更漂亮。”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是一个幸运儿,总以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非常美好,命运也总是一帆风顺。随着年龄递增,我才发现命运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公平。 有一天,我在家门口碰见一个大约有七八岁的小女孩,她见人总是低头不语,甚至连看一眼都不敢。后来我妈告诉我,她姨妈家和我家住一条街。她是个哑巴,又听  相似文献   

4.
生活已然令她变得粗糙“弟,妈病了,正抢救呢,你快回来吧。”这些年,每次看到姐给我打来的电话,我都不由得心惊肉跳,原因是本已次数少得可怜的电话,从来都没有给我带来过好消息:不是她离婚了,就是我的外甥女儿菲儿上某某学校需要多少钱,再不就是爸妈出了状况。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从我大学毕业之后,我这个做弟弟的,就一直是她的主心骨,当然,也成了她求援的惟一对象。可能也是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吧,我开始直呼她的名字,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跟在她的身后,一声一声地叫着姐姐。这样称呼她,第一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第二也是在不自觉间,显示着一种权威。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合资企业的工作,薪酬相对丰厚,到她结婚时,为了不再让父母操心,是我给她承担了很大的一笔嫁妆费用;而她离婚后的房子,也是我眉头都不皱一下,为她付的首付。她的落魄前夫再婚后,对她和菲儿愈发吝啬,于是我让菲儿改随母姓,然后全部生活用度都由我来出。我在北京,她在大连,每年只在几个法定假日回家探望父母时,我们才能见面,每次相见,她几乎都在忙,不是忙着做饭,就是忙着出去买菜,或者忙着陪菲儿去补课。我曾尝试着让她坐下来,我们一家四I:1儿聊聊天,可是时光流转,我们再也不是那双窝在被窝里,可以讲一个通宵的黄口小儿了。我曾努力用曾经的记忆来修补我们之间的疏离,然而那些深深刻在我心里的温情时刻,当我说给她时,她却都不记得了,还总是反问我:“有这事吗?”她永远不会知道,每每她如此反问一句,我的心里就会多凉一分。  相似文献   

5.
失音的画眉     
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我在广东最好的朋友,离开广州前,我一直和她住在一起。还没有到广州之前,她曾写信给我,谈及一种宿命的忧伤,淡淡远远,却永远如影相随。信尾,她自嘲说自己前世定是一只失音的画眉。她是那种不漂亮但却极有味道的女孩子,和身边人的关系总是淡如流水,很难有人直入她的内心深处。她话不多,但一颦一笑都透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围着她转的男孩有很多,但聪明的她,知道怎样才让自己和别人都不至于尴尬,她永远知道怎样与那些男孩保持最佳的距离。然而她却毫无理由地陷入了一场困境。她爱上了一个长她十岁的已婚男人,…  相似文献   

6.
周平是我班上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学习刻苦、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每次在课堂上,我要提问的时候,她总把手举得老高,我也总是在课堂上表扬她。我表扬她的时候,她面带微笑,成功和自信的喜悦时常洋溢在脸上,因为她的带动,我班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好     
正五年前我搬进新家认识了芸,她住在我家对门。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个婷婷玉立模样俊俏的大姑娘。每当她看到我提着重物艰难地上楼梯时,都会伸手帮忙。我向她道谢,她总是笑盈盈地说:"都是邻居,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从容之美     
翟杰 《现代领导》2014,(4):54-54
我的一位朋友,每次见面总是抱怨她有多忙:家星,上有老下有小,都指望着她;公司里,因为担任一个项目的小组长,要上传,要下达,还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一一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可是,时间总是不够用,更不要说自己的享受了,不知道多少天了,没有看过电影,没有读过闲书。更没有彻底地放松下来逛逛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9.
早就听说郸城县有个有名的女私营企业家胡翠萍,5月17日,我坐上了一辆车牌号为豫P00966、由郑州发往郸城的长途客车,赴郸城采访胡翠萍。 值得称道的女售票员 售票员是个身材微胖、40来岁的中年妇女。她热情地招呼乘客上车,帮乘客搬运行李。对乘客的提问,她总是微笑着给予解答。我见惯了司乘人员冷若冰霜的面孔,对这位女售票员产生了些许好感。 我与胡翠萍并未见过面,只知道她是郸城县工商联常委、郸城县新颖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听很多人说,郸城人都知道她,买东西都爱到她开办的新颖天河平价商场,外出都爱坐她公司下属的客车。人…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11,(12):53-54
她们总是说,我不结婚,我要等他什么都有的时候再娶我。可是傻丫头,等他的有房有车有银子什么都有的时候,新娘可能就不是你了……有一个朋友,已经和她男友跑了、六年的马拉松了,两人青梅竹马,朋友们只等着他们结婚的喜讯。  相似文献   

11.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妻子说:"其实你不懂残疾人的心。"每当听到这话,她总是睁大了困惑的眼睛:结婚这么多年,难道我们相知还不深?难道我对残疾人了解得还不够?作为残疾人的妻子,她对残疾人有一份特别的爱心,我的残疾朋友都视她为挚友。每逢乡里的残疾朋友到城里来找我,妻子总是忙前忙后,安排吃饭住宿……我说她不懂残疾人的心,着实让她委屈了好一阵子。妻子是个健全人,如果说她对我的残疾朋友们所做的一切,一开  相似文献   

12.
一个名字,一位女性的名字在世界屋脊传扬。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她被人们亲切地比喻为“高山雪莲”。如今,这朵美丽的雪莲花却只能鲜艳地绽放在人们的心里。在连续紧张地工作后突发脑溢血,她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她就是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原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祁爱群。我已经爱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我更愿意留在这里放飞我的青春在东部和西部,藏南与藏北,气候宜人和酷寒缺氧之间,祁爱群总是选择后者。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地理上的一个新的高度,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境界。祁爱群本不…  相似文献   

13.
常回家看看     
记得我第一天来北京燕山公安分局报到的那天,是我妈送我来的,她总是不放心,要亲自来送我,当一切都安排好后,我留了下来,妈走了。后来主任对我说,妈下楼的时候满面泪水,我说没有啊,妈只是说让我好好干,后来我才明白妈为什么会流泪。我从小就没了爸,是妈一手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的,可以想像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的苦衷。妈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来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并准备第二天我和姐姐的饭,因为妈中午回不来。妈很要强,靠着她那点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记得小时候刚有电视的时候,我们姐儿俩总是到邻居家去看,有一次邻居…  相似文献   

14.
以前在家里,我的饮食总是妈妈操持,她做的鱼啊肉啊都合我的胃口,可到英国留学后,我忽然发现,我的食谱里大部分是素食了。  相似文献   

15.
陈姐的老娘来了,这是全科室都知道的事情,因为自打她娘来后,她每天都会往家里打几次电话。“娘,你把鞋柜整理一下吧。”“娘,把客厅里的大镜子擦擦吧。”“娘,冰箱里有鸡块,你做吧,我想吃了。”“娘,给孩子把那双鞋涮了吧。”……这是她历次打电话的内容,总是不断的要她娘做这儿做那儿的。  相似文献   

16.
朱薇 《今日海南》2023,(2):28-29
<正>一头花白的卷发,两部总是充满电的手机,说话时总是柔声细语……初见符良玲时,很难把她和奋战在禁毒战线十几年的“老兵”联系在一起。更让人钦佩的是,她的丈夫黄合兴和儿子黄博楠亦是在政法战线兢兢业业的一线民警,就是这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忠诚与热忱的一家三口,荣获“海南省文明家庭”。符良玲和黄合兴彼此都很理解对方的工作。早些年,黄合兴带领一班年轻民警组成专业团队,专门打击扒窃等犯罪活动。当时符良玲的工作还不忙,她就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了。  相似文献   

17.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18.
妻子的绰号     
<正>你也许不会相信,我与妻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三十多年了。至今,我一次都没有正儿八经叫过她的官名。日复一日,我对她的称呼都是"娃二头""黄傻儿""你娃二""你这妹崽"之类绰号。妻子对我的称呼总是心领神会。不论在家或出门在外,她总是笑吟吟地接纳,毫不理会"绰号"的意味。我和妻子是初中同学,又是一个生产队的。七十年代,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只是相互间心底都有那么一点好感;初中还没毕业,我就应征入伍到西藏当兵去了,一去就是六年多。1976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也没有人撮合,好像早就有个约定似的,自然而然我和她就明确了那种关系。19了8年5月,我退伍返乡,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收起一黄布挎包换洗衣服,毅然嫁到我家。妻子在家是"幺女",小名"黄四妹",外人都这么叫。而我却昵称  相似文献   

19.
“老公死了,我一时冲动……”:“我愿意谅解她,不管怎么总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20.
结识她——《政协天地》杂志已有5个春秋了。工作之余,我总是翻开带有浓浓墨香的她,细读慢品。常常被她的旨明、格高、境阔、意新之魅力所打动。她,成了我这个新政协委员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