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多元复合治理体系的建设中,既需要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发挥主体作用,更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的自我扬弃,而且是对新的社会治理方式的积极创新,但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为此,就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政府在多元社会治理中主导作用的科学性内涵、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等。对政府在多元社会治理中主导作用的探索与研究,对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用词转换,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标志着执政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但"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社会管理格局所形成的治理困境继续阻碍着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因此,需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3.
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群体性事件,应该把视角从应对、管理进一步发展到治理。治理的主要任务不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角色和定位,而是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中介组织、政府与民众等多元力量的互动、沟通与配合。论文从治理理念、理论指导、主要目的、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治理是一个从单一中心治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的过程。合作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处于网络结构中,彼此承认并相互尊重,服务型政府正是在"他在性"导向中生成的与合作治理模式相适应的政府模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正在出现的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5.
治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中执政理念的变化,尤其是行政管理技术层面的变革。治理的概念已经超出了政府统治的范畴,并且涵盖了国家重建和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治理概念反映了国家管理方式和组织原则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创新成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治理理论倡导多元、民主与合作的公共行政,在公共管理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应该从决策理念、决策主体、决策组织、决策方式和决策监督等方面探索对我国公共政策决策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模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迁体现了从管制到管理再到治理转型的逻辑主线。政府治理模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基于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对现行的政府治理边界、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方式等作出调适,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推动政府改革、转变职能,向其他社会管理主体适当让渡部分权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从这个维度上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主要抓手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利益的追寻过程中,政府应该转变治理思维,从管制社会到服务社会;转变治理方向,从发展经济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新治理方式,改变政府独控的治理模式,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一道形成治理合力,提高实现和促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实现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公共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自我维护、自我管理。从传统的网络监管到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网络治理,可以有多种思路,从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建立三种机制实现网络治理,即“政府-网民”应答互动机制、“政府-民间”第三方参与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评估-纠错-问责”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1.
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缓慢,区域内贫富差距大,大量人才外流,以前的政府治理模式无法满足西北地区的发展需要,应该致力于构建"多元有效治理"的政府治理社会发展新模式,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集中化管理。经过长时间对西北落后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关键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所以促进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的重点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理论,从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出发完善政府的治理方式,满足社会发展多层次需要,深入剖析政府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能力、市场发育及宏观调控资源的作用,以实现西北地区政府治理下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宗教的"私人信仰"建构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管理从以政策为主到政策法令并举转变,从规范宗教主体到同时规范行政行为转变,体现了宗教事务发展与政府服务理念的互动。在价值多元和全球宗教对话背景下,为促进宗教积极作用,政府将在宗教"多元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依法管理"背景下的"多元治理"将成为我国宗教管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共参与是社会各种群体和组织通过一定渠道和方式参与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的过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公共参与的有序化、高效化和制度化;而公共参与机制的完善,也必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本文基于上海X区社会实践中公共参与活动的中观考察,分析多元主体下实现社会良善治理、通过协商达致最大共识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社会治理”相对于以往的“统治型社会治理”、“管理型社会治理”而言,是一全新的治理模式。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要求我国政府职能从侧重管制转换到侧重服务,推行服务行政,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我们需要从提升服务理念、改革服务体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方式入手,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政府责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政府责任的理论与实践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并且在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与制度结构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形态。因此,重新理解政府责任是新时代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社会转型时期全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政府与人民关系、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是政府责任发生变化的客观条件。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责任的基本结构要从基础性责任、理解时代新要求、破解行政体制结构性障碍、增强自主性等方面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问责体系、强化问责制度来保障政府责任的履行,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社会管理要素日益增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一些有效的改革实践也大多是孤立的,作用发挥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是一个集决策、考评、财政、保障、慈善、人事、综治等制度有机结合的体系,必须从整体上求突破,多层面成系统地构建,推动社会管理结构向新型多元公共治理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使社会治理面临的对象和环境具有新的特征。传统治理模式和方法显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会治理的自身发展也呼唤一场"否定之否定"或者说"建构式"的自我革命和自我改进。在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下,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把治理体系划归为治理对象,导致"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主体错位而成为制约社会治理创新的桎梏。如何以治理创新为切入点,准确把握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互动交叉服务的基本趋势,化解政府治理绩效认同危机,以及从新的视角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与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实的国家治理特征,在预测未来理念的基础上,从长远战略与具体对策的角度,探索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主体和公众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相互协作的经纬网式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城市协同服务指挥中心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实践举措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共识导向、效率与效能、多元共治、回应性等向度的深刻意涵。其实践启示我们,应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面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战略高度,谋划创新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分阶段制定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的路线图和任务表;整合优化基层资源系统,理顺各部门管理服务职能;将以人为本精神与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进一步有机融合;不断建立健全项目化民生服务、提高民生服务质量;构建综合性的社会治理绩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两者一字之差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中共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要理解这种创新,需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治理是什么"的问题;二是"社会治理如何进行"的问题。究其根本,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需要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与个人三个层次构建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20.
白天成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3):71-80+104+118-119
现有社区应急治理坚持基层政府与居委会的双重主导,这种治理模式容易出现公共性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业委会在社区应急治理中的参与,有助于增加治理资源、弥补管理空缺,能够缓解服务供给不足与多元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以自我管理机制、情感信任机制和动员培训机制促进公共性与效率之间的调和。基于此,在党建引领的根本保障下,应积极建立协同型业委会。在日常管理中,业委会要将工作中心设定为高效满足业主多元诉求,与业主、居民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应急治理中,业委会应加强社会动员与志愿服务,主动成为基层政府与居委会的帮手;在中间状态下,业委会应灵活发挥作用,根据应急情境转变调整管理方式,进而促使社区应急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