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3,(7):59-59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  相似文献   

3.
恋爱时相约保密 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是“五四”运动时于天津相识的,后来都成为职业革命家。他们从确定恋爱关系的那一天起,就相互约定:允许并尊重对方可以有只属于个人的秘密。 周恩来在旅欧时的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是我们党的创建人之一;邓颖超1925年入党,也是我党的早期党员。但当时他们谁也没有告诉谁,直到1925年8月,他俩商量结婚报请党的组织审议时,组织上才分别通知他们都是中共正式党员。 周恩来临终前,“四人帮”还在台上横行霸道。忧国忧民的周恩来满腹委屈,他有许多话要向党、向亲  相似文献   

4.
高振普1961年起任周恩来卫士,1983年起任邓颖超警卫秘书,长期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他将在中南海西花厅30年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写成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3,(11):37-37
作家文摘2003年6月24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说说我与周恩来的关系》一文。文中说文强先生曾参加周恩来的婚礼,并送了写有“花花圆圆寿寿”的题字条幅作为祝贺。这一贺礼的落款是“周恩寿、文强”。但经笔者仔细阅读推敲,结论是文强先生不可能参加周恩来的婚礼。 周恩来、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当时,邓颖超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天津反动当局通缉而只身乘船南下到广州,周恩来因忙于革命活动,未能亲自到码头接邓颖超,而派自己的警卫副官陈赓持邓颖超照片到码头上去接,但未接着,直到在周恩来的住地,陈赓才见到邓颖超。随后,陈赓领着邓颖超一起去见周恩来。在广东省总工会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周恩来。当陈赓悄悄告诉周恩来时,周恩来只向坐在远处的邓颖超点点头,继续紧张地开会。开完会也未过来与邓颖超见面就又和陈延年一起匆忙地走了。当晚又因为突然提前两小时实行宵禁,致使邓颖超无法回到周恩来住地。直到第二天傍晚,周恩来、邓颖超这对恋人才相会在周恩来住所。随后,陈赓走了。周恩来请邓颖超到广州的太平馆西餐厅吃了顿西餐,然后就结婚了。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夫妇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出生入死,连续两次失去了腹中的亲骨肉,邓颖超也因此落下病根,无法再生育。夫妇俩膝下再没留下一男半女。有人曾劝周恩来另娶妻室生儿育女,邓颖超也劝过他另娶一门。周恩来听后生气地说:"新中国的宪法是一夫一妻制,我是堂堂大国的国务院总理,如果照你们说的那样做,普天之下岂不全乱了套?我宁可绝后,也不让人背后指着脊梁骨骂!"就这样,那些劝说的人再也不敢提及此事。周恩来虽说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但他把革命后  相似文献   

7.
1996年8月8日《报刊文摘》头版刊有一则摘自8月1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周恩来邓颖超订婚照将公开》.消息还说,由邓颖超在津同学与同事张广煦收藏的这批资料将由其儿子张文藻捐给天津筹建中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其实,凡是了解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相识、恋爱和结婚经过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俩不可能有订婚照.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相识的.当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只有15岁.名字还叫邓文淑.后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获释后即去了欧洲.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是相识和短暂地相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谈情说爱,也就更谈不上拍什么订婚照了.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国内的亲友、同学们通信,而收到他信最多的人就是邓颖超.通信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加深了.“周恩来主动向邓颖超求爱,并要求尽早得到她的答复”.邓颖超后来回信答复了.因此.他们“是在通信中确定恋爱关系的”.如果这时他俩就算订婚的话,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怎好拍订婚照呢?1924年周恩来回国到广州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他于1925年1月趁上海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机会托北京代表高君宇当“红娘”捎信给邓颖超,这时,邓颖超也因在天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遭反动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8.
著名诗人赵朴初曾用“功成辅货相,藏光不轻吐”的诗句赞扬邓颖超。邓颖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一贯努力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作为周恩来的妻子,她甘居幕后,甘当配角,从不“稍露形还”,起着别人无法起到的独特作用。1党的六大以后,邓颖超和周恩来一起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邓颖超是中央机关总支书记,周恩来是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后来又兼军事部长。军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工作,机警和保密显得特别重要。周恩来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是敌人平方百计搜捕的重要对象。为了确保他的安全,邓颖超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即当好…  相似文献   

9.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的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全由我们负担和照顾。他们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现在,他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周恩来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经他们夫妇…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待了一位年轻人。周恩来把这位年轻人从头到脚审视一遍,高兴地对邓颖超说:“你看他的模样、腔调和动作多像他的爸爸。” 周恩来所讲的那位年轻人的爸爸,就是多次和周恩来一块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冬周恩来去苏联就医这是他在此期间与邓颖超到国际儿童院看望中国学生时的合影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1日,是邓颖超逝世5周年纪念日。回忆5年前的7月中旬我随淮安市委领导赴京参加邓颖超的悼念活动,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听说淮安的同志来,我们一直在等”7月15日下午3时许,中南海西花厅哀乐低回,一支从周恩来故乡淮安来的吊唁队伍抬着两只花篮,步履沉重地走进西花厅。往日周恩来、邓颖超会客用的西花厅,如今是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自发布置的灵堂,正中屏风上悬挂着邓颖超亲切、慈祥的遗像,遗像上方横拉着一条“沉痛悼念邓颖超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周围摆满了花篮、花圈和长青盆景。当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3.
正1959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小车驶进中南海,停在周恩来总理办公、居住的西花厅前。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从车里走下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站在西花厅的大门前迎候客人。周恩来握着严凤英的手说:"去年在合肥见面时,我就说要请你们来家里坐客,我没  相似文献   

14.
这张照片上,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俩互相挽着胳膊站在一起,一个穿玄色衣裤,表情庄重,一个着雪白旗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犹为令人惊异的是,每人胸前还挂着一朵花,而从年龄上看,两人显然都已过了中年,为啥要戴花拍照呢?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曾找到那天目睹他们拍照的周恩来卫士长成元功,贴身卫士韩福裕和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做银婚纪念。1950年“八一”建军节刚过,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何香凝老人就画了一幅《梅花》的国画,派人送到西花厅。当时住西花厅的孙维世看到这幅画…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告别     
1992年的7月11日晚7时,我正端着饭碗看电视,突然传出了震撼人心的哀乐声,一幅十分熟悉的邓颖超照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播音员以沉痛的心情播发了“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不幸消息。那天晚上,轮到我去馆里担任总值班。可我怎么也无法入眠,望着静静高耸的周恩来纪念馆和月光下显出银白色的馆区湖面,我马上想到,该尽快向当时的中共淮安市委领导人请示,淮安作为她的“婆家”该有个表示才好,并建议在我馆为她设灵堂。我的建议被馆领导采纳了。第二天下午,我们就在主馆前边和周恩来汉白玉座像后边的保卫科值班…  相似文献   

16.
吴庆彤 《新湘评论》2014,(19):47-47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组阁过程中,党内外有些同志建议,邓颖超同志不论革命贡献、品德、才能,都应当安排为部长,周恩来坚决不同意。他说:只要我当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当部长。在周总理生前,邓颖超一直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做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1996,(3)
邓颖超的“夫人风格”邓颖超是位独立性强、事业上有极大成就的伟大女性。1925年她和周恩来结婚,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一起工作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按当时惯例,见了邓颖超称她"周太太"。邓颖超不同意这样称呼她,几次对张治中说...  相似文献   

18.
1922年9月,安源路矿罢工胜利后,工人们提出要给刘少奇每月200元银洋的薪金,但他只要了每月15元的生活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要让天下受苦的人得到解放;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贪图享受。”周恩来:“不能搞特殊化”1963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专程来到苏州,看望养病的陈云。总理当天就要离开苏州,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当知道这些糖果是仅按成本收价时,总理就一定要按市场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2-42
正1982年初,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在周恩来诞辰90周年的时候隆重推出《周恩来传》。为编辑出版《周恩来传》,负责撰稿的李琦、金冲及等人决定前往西花厅当面聆听邓颖超的意见。邓颖超在接见他们时,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恩来的事,我不直接提意见。他不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23):43
从相识到相恋,邓颖超和周恩来的恋爱过程并不十分曲折。邓颖超性格的开朗和思想的进步在当时深深地吸引着周恩来,并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当然,关键就是他们有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他们两个五四运动就奠定了的,他们是因反帝、反封建走到一起的。这是他们两个最大的基础,所以周总理认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之后,他就认定了邓颖超是他终身的革命伴侣。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