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向阳 《学理论》2014,(32):223-224,252
高校生涯、职涯、学涯规划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从学生的学风角度看,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从主体内在契合性和学习主动性上看,"三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三涯规划"教育既是引领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可以把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之一,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南京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如下:加强目标导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考试管理,筑好学风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教学效果;落实三全育人原则和"大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2)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行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分析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策略是:思想上加强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所负责专业或班级的学风制度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触发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与家长及任课老师的沟通及合作。  相似文献   

4.
学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学校、学生和学生工作永恒而常青的主题。本文从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可行性出发,进而提出要通过严把党员入口关、抓好党支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强化党员纪律观念、优秀党员担任副班导师、宣传优秀党员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等措施不断探索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的新机制。使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起到更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
新形势下改进学风的关键是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紧密联系党中央的重要方针政策,并付诸实践。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改良教育环境、营造育人氛围、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制度规范等多方面建设,深入高校学风建设进程,推进高校学风良性化发展,积极探索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朋辈教育在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性,具体体现如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加强学生情感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鹏 《学理论》2010,(22):284-285
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灵魂,也是高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结合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学风现状,并就当前如何努力加强学风建设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7)
培育优良学风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具有与学风建设内涵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培养优良学风重要着力点。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载体和途径,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学习风气,规范和强化学生行为规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现在各高校都意识到学风建设对学生成才和高校发展的重要,也非常重视学风建设。但高校的学风状况仍堪忧。本文试图通过对学风建设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内容.分析了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思想教育、制度管理、专业思想教育以及关注学业后进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廉洁文化传播要素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环境五个方面。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机理主要体现在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等语境的动态运动中,应坚持将高校廉洁文化传播视为开放性系统,构建开放性、双向对称型的新型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模式,力争使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效用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要注重将高校廉洁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以及全社会廉洁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廉洁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Brian A. Pitt 《Society》2010,47(3):186-192
Invitation to Sociology makes known that sociology is a coherent and value-added academic discipline. In exploring the continuing relevance of Invitation to Sociology, the time is ripe to reconsider sociology as a value-added intellectual enterprise. This paper answers this question: What does sociology have to offer beyond what the humanities and its sister social sciences already provide? This paper answers this question by identifying the four elements that compose the sociological tradition. These elements are social action; embeddedness;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I argue that these element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sociology than in any other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hence contribute to the value-added character of sociology.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the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UK higher education about the need to ‘decolonise the curriculum’,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The author positions these important debates as one outcome of a transnational movement led by students of colour whose grievances reach into and beyond the classroom.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is movement identifying some important antecedents as well as the broader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forces that propelled its rise in 2015. There then follows an examination of the movement's multidimensional critique of the university sector, which includes—but is not limited to—the call to ‘decolonise the curriculum', before considering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workers labour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相似文献   

14.
刘琴 《学理论》2012,(12):191-192
在独立学院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文体规范不强、文体意识模糊的问题。古语云"立辞而不明其类,则必困矣"。文体运用错误,进而会影响材料选择、结构布局以及语言风格的运用。鉴于此,独立学院写作课程教学应重视通过建立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教学案例库以及大量的写作实践来强化学生的"文体自觉"意识。通过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写作者自觉地"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恰当地选择与写作目的相适应的文体、结构、材料以及语言,创作出规范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李运庆 《学理论》2012,(16):96-97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对警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但由于警察院校在学生性别结构,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及办学传统等方面不利于其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因此,各警察院校必须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层面着手,不断提升警察院校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池喜生 《学理论》2010,(5):150-152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做”为架构,以“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为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活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以学生党团建设为核心,培养和造就学生骨干。以“岗位成才率、事业成功率”为指标,指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才。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吴晓林 《公共管理学报》2012,(1):111-120,128
2000年以后,国内学界对社区建设的研究显示出"井喷"的蓬勃景象。摸清10年来这个问题的研究脉络和动向,是形成中国社区理论学派和推动实践的基础工作。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0年来中国大陆社区建设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社区建设研究兴起的背景、研究论域、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社区建设研究主要受政府驱动,后来学界的自我完善和主动牵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方法上,以历史主义分析和个案分析为主,视角以"国家-社会"的二元关系为主,逻辑上以"制度与组织"的演绎为主。摸清现状后,创新性地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方法上,突破局限,尝试形成一般性的理论,引入"国家社会互动共生"的视角,将对"制度和组织"的观察点切入到"制度-组织-人"的坐标,真正观察"人"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和价值,在内容上,注重"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变迁,观察社区建设中"双权生态"。如果真的能够在上述方向上做出努力,对于社区建设理论的突破和社区建设的关系人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段妍  刘俊霞 《理论探讨》2020,(2):144-149
政治纪律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历程表明,加强政治纪律建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严格执纪。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两个维护"、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卢志高 《学理论》2010,(12):198-200
大学生党员是党和人民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力量,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分析了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及特点,并从实践上提出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谭才幸 《学理论》2012,(2):39-40
为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家庭管教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在压力应对方式和性别角色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男性化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型及混合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女性化与成熟型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具有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未分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