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需求,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国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这是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但目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困难重重。实施健康扶贫除依靠行政力量外,还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发挥出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精准扶贫创新不仅在于规范动作的认真落实,而且在于自选动作的精心设计和推广。淄博市把"第一村医"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长期化、成批次的工作机制,既有利于根治因病致贫,又有利于健康脱贫。中国原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是42%,现在则达到44%。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2017年,我们在全国30个省市调查了3000多户、1万多人,接近上百个村,许多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有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健康扶贫工作逐渐成为各地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健康扶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当前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这个事情是一个长期化的、不随着2020年我们宣布消灭绝对贫困以后就会消失的。习总书记的精辟论述,对健康扶贫与脱贫攻坚的关系作出了清晰判断。然而,由于当前各地对健康扶贫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理论体系支撑,因此在基层  相似文献   

4.
审议同期声     
正刘本荣委员在7月25日-29日召开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下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要防止运动式扶贫和防止形式主义,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精准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对因病或者失学、或者其他原因致贫的情况,要在治根、断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在具体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其中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三明市的具体实践为典型。"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三步"工作法。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中,采取"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的方式最终确定贫困农户名单;二是"四因四缺"分类法。即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贫困农户按照"因病、因残、因学、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6月8日,云南省健康扶贫系列论著撰写工作对接座谈会在昆明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云南省副省长李玛琳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杨震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其中,以大力度的精准健康扶贫措施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通过客观梳理、系统总结,撰写关于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系列  相似文献   

7.
<正>人心齐,泰山移。株洲市2017年年底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要申请摘帽验收,剩余12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3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整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认为株洲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经验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精准扶贫。株洲市以率先试点"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契机,全市实现"千名管理员  相似文献   

8.
正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在医疗机构就诊时,不用再提供介绍信或扶贫手册,健康扶贫系统可自动识别;遇到重复检查会自动提示,并可帮助医生合理用药;患者还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服务……这些便利成为现实,得益于三亚为实现健康扶贫精准管理而开发出的健康扶贫系统。为实现健康扶贫精准管理,今年初三亚开发出一套健康扶贫系大数据为贫困人员减负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1,(3)
正近年来,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突出帮扶重点和帮扶成效,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分布式光伏、技能培训、安东米富平台、健康扶贫"四张靓丽名片,走出了一条以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探索村民医疗互助,从机制上解决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20年,涟水村民医疗互助项目扩展到全县16个镇(街),47个村(居),全县近6万名群众受益。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6]23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部委《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16]26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我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现就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以下意见。一、主要目标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全覆盖,贫困区县(自治县)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因病致贫、因病返  相似文献   

11.
正精准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农工党中央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发现,因病返贫致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而健康扶贫是破解这一攻坚难题的精准之策。农工党中央将今年的年度大调研主题确定为"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共中央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16年以来,农工党山东省委会切实贯彻落实陈竺主席在"农工党东部十省(市)组织参与大方县的精准扶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心、用情参与大方精准扶贫工作,为大方县和毕节试验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尽己绵薄之力。健康扶贫对症下药治痛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因病致贫是导  相似文献   

13.
何健 《重庆行政》2016,(6):31-33
正据统计,重庆市29.3%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返贫,若不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机制,2017年全市脱贫后仍将发生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为此,深化改革医疗保障制度,防止因病返贫成为巩固全市扶贫成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一、当前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2014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户48.2万户,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农户  相似文献   

14.
正为切实加强临时救助与精准扶贫的政策衔接,着力发挥临时救助在促进解决"三保障"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贵州省纳雍县创新民政、扶贫、医保三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对因病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返贫。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19,(7):后插2-后插3
<正>产业是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更是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近年来,文昌市始终把产业扶贫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来谋划、推动,力抓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现全市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全覆盖和贫困户产业组织化程度100%,建成2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和2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建立10482个在库项目,切实做到全市"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6,(6)
正最近我们深入到全市各旗县区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调研,力图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一次摸底评估,把握精准扶贫发展方向,总结各地的成功做法,引导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一、从致贫原因上看,创新帮扶方式,确保贫困户获得长久可靠收益是脱贫关键目前全市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人数,占全部脱贫人数的58%,是扶贫的主要形式。过去30年的扶贫实践和对现有人口致贫原因的分析告诉我们,再靠一家一户的产业扶贫,很难实现脱贫目标。其根本原因是,这些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因病返贫致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而健康扶贫是破解攻坚难题、啃下硬骨头的精准之策。农工党乐山市委会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的界别优势,以健康扶贫为抓手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此文围绕"聚焦健康精准建言""创新举措擦亮品牌""医者仁心播撒真爱"三个方面,分别讲述了农工党乐山市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结合点,尽职履职、聚力帮扶,为乐山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表明了广大党员始终牢记嘱托、不忘使命,彰显了他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甘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医疗保障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政策,其保障水平却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群众满意度降低,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序推进,继而衍生了新的基层治理性问题。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的惯性思维是农村医保政策的非均衡供给产生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打破政策供给的非均衡局面,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做到"全民参保、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广大地区仍然受包括慢性传染病在内的慢性疾病的影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慢病管理现状更为严峻,存在低发现率、低治疗率和低治愈率"三低"问题,为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隐患,容易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为促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公益事业发展,以切实降低国民健康负担为愿景,将科学技术和科学证据引入健康扶贫以巩固健康扶贫的成果,同时在健康扶贫中总结客观规律和健康数据,形成科学证据反哺和指导健康扶贫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林光 《重庆行政》2015,(6):108-109
2013年,国家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由"漫灌"式扶贫向"滴灌"式精准扶贫转变.2015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5〕19号),打响了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要求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18个扶贫开展重点县全部"摘帽",其中黔江等7区县率先于2016年底实现"摘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黔江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