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立伟 《前进》2014,(4):16-18,24
<正>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这是我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一起,共同构成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姊妹篇"。一、依托产业开发,为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机会我省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以稳定就业为核心,主要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的就业岗位,借助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前进》2021,(10)
正晋源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打造新高地、实现新目标,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推进创新转型先行区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晋源区聚焦"六新"突破,主动加压力、抢先机,深入实施"三带引领、六园共建、百企示范、千企集聚"产业培育三年计划,形成发展新动能。以"三个经济带"打造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14)
正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探路者,是社会民生的重要稳定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广大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常州高新区牢牢把握"保""稳""进"的辩证关系,把助企纾困、助企转型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把准角色定位助企护企,力争以企业的"稳"推动经济社会的"稳",以企业的"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  相似文献   

4.
正人才是科技之基、创新之本,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第一战略性支撑。一个后发地区能不能把握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契机,能不能有效转型为"发展高地",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洼地"的形成。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体量小、产业吸引力有限。如何让科技领军人才引得进、创新关键人才留得住、未来科创人才育得出,是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强经济的关键是什么,是产业;强产业的突破在哪里,在项目;项目来源靠什么,靠招商引资。从扩规模到提质量,招商引资已成为我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今年年初,我区以"三企入桂"(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为主战场,掀起招商引资又一轮新高潮。5月9日,自治区召开2020年"三企入桂"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更大力度推进"三企入桂"各项工作。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此次"三企入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提高制造业比重,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广西制造的"优"与"进"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前,强链延链补链是全区工业崛起的关键步骤。"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工业必须挑大梁、扛大旗、唱主角。而核心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强链延链补链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  相似文献   

7.
《江苏政协》2011,(5):54
<正>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并以此贯穿政协全年工作是镇江市京口区政协的特色之一。在"百名委员农家行"、"百名委员企业行"、"百名委员科技行"活动的基础上,为推进京口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今年京口区政协将开展"百名委员校园行"主题活动,组织委员"四进":"进高校"推进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8.
廖波 《乡音》2011,(12):22-23
"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个一"战略重点的决策部署,科技要围绕主题主线发挥好重要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产业科技研发要素聚集,以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推动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一、加快发展产业科技创新高端聚集平台,以研发优势催生产业行业优势科技要素与产业发展的密切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初级行动团体,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集群成长具有持续的影响。产业集群成长分为产生、发展、成熟、衰退以及衰亡或复苏(转型)阶段。在产生阶段,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群体创业意识是集群萌芽的开端;在发展阶段,企业家通过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推动集群持续成长;在成熟阶段,诚信精神和相互信任又维系着集群网络的稳定;进入衰退阶段,集群会面临企业家创新精神僵化的危险,只有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复苏才能有效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在集群成长的各个阶段,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集群成长。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12)
<正>6月8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2015两岸经济论坛在台北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出席。与会者认为,"一带一路",从基础建设、交通到能源都是商机。他们分别从企业创新思维、两岸金融交流前景、ECFA展望等方面,分析了台湾如何把握大陆经济转型过程,所创造的内部新需求,从而  相似文献   

11.
正广大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广泛开展救助灾害、救孤济困、扶老助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积极作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建议:一、营造激励政策环境,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以"百企帮百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我们的定位目标是做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平台,主要面对科技创业者和科技企业家。我们积极推荐新兴科技企业。推动新兴科技应用的先行先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如政府有限购买服务,免费工商代办"五证合一"等;增设外籍人才服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6)
正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最近展开产业之旅。在选举期间,她就提出包括绿能科技、智慧机械、亚洲硅谷、生技医药和"国防"产业的"五大创新研发计划",以解决台湾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岛内舆论认为,蔡英文发展创新产业的构想若成功,确是台湾产业转型的里程碑,但产业转型面临的困难不计其数,马当局也曾大力提倡产业创新,但成绩不彰,可见产业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对台湾经济的推动效应还需一段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江仕敏 《创造》2017,(9):41-43
<正>在这个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一原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云南经济欠发达,科技不能欠发达;要千方百计搭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  相似文献   

15.
郭隆 《北京观察》2014,(4):32-35
正中关村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研发转化成生产力,通过技术的许可、转移、转让,获得效益和利润,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和智慧驱动。未来各个国家的竞争实质是一种创新大战。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先机,促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4,(1)
<正>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紧紧把握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为重要支撑,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作为"进"的着力点,重点突出"六个优化":——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高轻优强"调整取向,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来调"高",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来调"轻",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来调"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来调"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3,(12):17-21
<正>12月12日,以"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为主题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中国经济奥斯卡"和"经济风向标",特别是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将转型升级作为执政的主要指导方针的大背景下,本届经济年度人物得主以及入围30强的候选人得到了社会公众更多的关注。本市知名企业家、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作为中国保健行业和大健康产业的领军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为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江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于2013年12月成立,成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在制度上给予最大便利,为其突破制度障碍、释放创新动力创造高效的环境。近5年来,省产研院服务创新、引领发展,在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创新资源、服务地方  相似文献   

19.
《乡音》2012,(1):58-58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明应邀赴宁夏参加百位企业家考察"黄河善谷"活动。宁夏"黄河善谷"考察活动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宁夏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位企业家、慈善家共同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刘慧出席欢迎晚宴,民政厅厅长杜正彬全程陪同考察活动。百位企...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12)
正"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打造一支科技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才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地方强的通道,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目前科技工作在苏北一些地方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类人才的科技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匹配。一是缺乏战略眼光,未实现由"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以有的县级区为例,企业多是一些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