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马 《公民导刊》2016,(3):24-25
正最近看一条微信,说的是有关朋友圈的话题。当朋友圈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时,你也许找不出反对的理由。而当有人问你的朋友圈都有哪些人时,回答起来可能不那么简单。陌生又熟悉。是一个较为确切的答案。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次浏览,都会下意识点赞一下,无非是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存在!而作为私密性很强的朋友圈,眼下真的是一个仅限于朋友间思想、信息交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14,(10):59-60
<正>微波炉致癌、长期吃方便面致癌、凉白开隔夜致癌……有人统计过,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的健康养生帖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非"致癌"莫属。看着"致癌"满天飞的朋友圈,大家不免感慨:这个年头想减肥,最好的方法是点开微信朋友圈的各类健康养生帖子,因为它们会告诉你——什么都不能吃!然而,这些健康养生帖里颠覆了人们传统认识的众多"真知灼见"都靠谱吗?多位医生和资深媒体人一致认为,除专业医疗机构和具有公信力媒体推送的微信,大部分养生微信缺乏科学依据,只能"微"信,切勿深信,更不能盲目仿效,以免带来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3.
<正>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某君和朋友A都是"微信"的粉丝。一天深夜,某君被门铃吵醒,开门一看,一位送披萨外卖的小伙子。他正要埋怨小伙子找错地方扰人清梦时,小伙子解释道:这是您朋友A定的晚餐,他手机坏了发不了朋友圈,特意叫送过来给您先看看。段子虽怪诞,却令人深思。"微信"原本只是个即时通讯软件,到2013年11月注册用户已突破6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它,甚至有人已被某些"微信"影响了生活。网友"悠悠我心"是一公司白领,她早上上班习惯了先逛朋友圈,八九点是朋友  相似文献   

4.
微言     
《创造》2014,(5):11-11
正@人民日报:最近,一个从前在微信朋友圈颇为活跃的好友突然宣布关闭朋友圈,理由是不想再被它"绑架"。确实,当朋友圈被心灵鸡汤、养生秘籍、耸人听闻的传言、微营销刷屏时,不免让人叹息:"够了!"我们也许不必苛求朋友圈,但也别忘了,生活中有太多比刷朋友圈更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5.
正"听说同一天出生的人冥冥中会有命运的牵绊,同一天出生的他是谁?一元助他改变命运。"2017年12月底,这条信息在朋友圈刷屏,只要输入生日,就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生日的贫困生及其家庭等信息,可直接通过微信捐钱。但很快有人发现,同一个受助贫困生以不同的名字出现在了不同的生日页面中。引发质疑后主办方停止筹款并宣称294万余元善款将用于2130名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舆论媒体议论纷纷,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相似文献   

6.
<正>当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当刷朋友圈成为都市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惯性,如今的问候与交流已经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微信当中。纵观朋友圈的更新变化,如同探究了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活照,如实地展现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天的新警生活。早上七点半。我坐上班车,冰冷的空调缓解了郁积在胸口的闷热和起床后带来的无力感,顺手打开微信,习惯性地翻开朋友圈,翻看着众生百态,有一  相似文献   

7.
钟瑜 《今日海南》2014,(12):25-25
<正>微信朋友圈本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只有互加的朋友才能看到对方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或"心灵鸡汤"之类的短文。通过朋友圈获知好友信息并相互评论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平日里刷刷朋友圈成了流行的"指上游戏"。我也是一位微信迷,每天刷朋友圈不下十次,但最近发现,朋友圈里部分好友分享的信息变了味,分享的信息不再像往日那么单纯,取而代之的是被面膜、化妆品、服装等推销信息刷屏。这个分享的背后,是一个新行业的兴起——微商,在移动客户端上卖货的小商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信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半结构访谈以及参与型观察等方法,对微信朋友圈上的信息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帖主要以"我型我秀"为主、以点名游戏为辅。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形成这两种类型有四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在反腐败斗争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你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就有人笑你"死脑筋";如果你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就有人笑你"傻帽一个";如果你不为美色所动,就有人笑你"身体有病"。有例为证:一位异地交流任职的领导,因为屡屡拒绝下属送礼,竟被斥之为"笨人",有人则指责其"团结不了人,干不了大事业"。弄得这位异地交流的领导干部深感工作环境不好,于是生发"腐败  相似文献   

10.
陆晓 《人民公安》2014,(24):60-63
当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当刷朋友圈成为都市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惯性,如今的问候与交流已经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微信当中。纵观朋友圈的更新变化,如同探究了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活照,如实地展现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天的新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微信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微信给人们日常生活及通信联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微信犯罪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借助微信的正常交流,还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微信犯罪有"摇一摇"诈骗、"朋友圈"代购伪劣商品、微信赌博等各类型犯罪,微信犯罪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隐蔽性强、犯罪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合理的防范对策: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加大对微信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微信犯罪力度。  相似文献   

12.
吴庆 《传承》2014,(11):118-120
以质性研究的范式考察"90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动机,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接触程度高,是一种快速的信息传播渠道,对其身心发展有着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出题:你拿什么告别2014?响应者众多,人们都在思考"2014年我究竟做了什么"这个看似玩笑却触动内心的问题。那么,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拿什么告别2014?是边远地区农牧民享受到"数字福利"?是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是落地有声的文化产业项目?还是鼓励推动文化团体发展的各项政策,抑或是我区首次拿了"鲁奖"??经典的必然会不朽,能够留在记忆里的,也必然会深刻——  相似文献   

14.
日前,广东韶关千年寺庙东华禅寺的一则招聘广告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这则"我佛要你!"的招聘广告在发布5天之后,被点击100多万次,吸引了全球超过4000份简历。由此,朋友圈招聘再次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话题。记者发现,不仅朋友圈,微群招聘和微信公众平台招聘也不断被使用,当下微信求职招聘一时风头劲起。朋友圈招兵买马,越玩越新鲜"欢迎大家推荐靠谱人员,成功入职者公司和我个人都有奖励和回报。"广州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很多有益的理论探索,极大地推进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当今中国的发展不能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如有人主张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改为"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中心";有人主张改为"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有人主张改为"以协调发展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社会发展为中心";有人主张"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微博、微信上转发失联儿童照片,帮助父母寻找孩子,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但一直以来,类似的情况主要依赖网友的自觉转发,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进行统筹。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1月20日,一款被誉为"防丢神器"的信息录入平台刷爆微信朋友圈。这就是中国首款"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仅一个周末的时间,注册用户数量已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5,(7)
<正>6月17日,朋友圈突然被广大网友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的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略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到,"对人贩子一律死刑"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法盲的建议。甚至这种建议背后的法律认知和思想意识,比  相似文献   

18.
正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科学术语和公式超出了公众所习惯的认知方式,深奥理论通俗表达,才更容易为公众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  相似文献   

19.
正微信团队有一款名为"微信辟谣助手"的小程序,里面存有各式各样被标记为谣言的朋友圈转发帖。朋友圈里的谣言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关于安全健康。其大多冠以一个关怀或警醒式的标题,甚至以医生、专家之名来提升可信度,诸如"注意了!奶茶喝多了,有可能影响你生孩子!医生已证实……""中小学生不得饮用纯净水,到底怎么回事?""专家已证实,这三种蔬菜致癌率最高,有些人天天都在吃"等等。事实上,细观全文,其所谓的科学依据、实  相似文献   

20.
小康月报     
《小康》2013,(5):16+18+20+22+24-25
@王鑫职播:当你的博客刚刚有点级别的时候,别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微博上了;当你的微博粉丝还不够吃一顿时,别人又跑到微信去了;有一天你的微信群满天下时,突然发现:微信收费了,你超大的流量已让自己不堪承受——怀念着1毛的短信和8分的邮票,仰望天空:信鸽下来帮帮我吧~事件:微信会不会收费?最近,这一个IT行业的话题演变成了亿万网友讨论的焦点,九成网友表示如收费将会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