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4月10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伟根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克勤,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谢茂田出席会议并就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进行专题汇报,会议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王克成主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8年、2019年相继修订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明确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自2017年起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写入《民事诉讼法》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我国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步入新阶段。但法律仅就民事公益诉讼作出原则性规定,未明确授权检察机关为起诉主体。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究竟应扮演何种角色,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检察机关职能定位出发,深入探究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权配置问题,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3月24日,随着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的结束,省人大常委会从2017年至2020年支持和监督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需要通过调查取证获取支持公益诉讼程序的证据材料。但是,法律仅规定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调查核实权,该项权力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的特定调查职权,无法直接推定为法律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调查权的赋予。需要根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特征、法律价值、法律程序等,建构保障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调查取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推进,强化了检察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与制约,有效地督促行政机关自觉、主动地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保障了社会公益和人民私益。但是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实践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正视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是当前重点。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各试点地区工作开展不平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订的惊喜亮点,体现出法治民主的重大进步,并从此开启了我国公益诉讼之门。然而,这一条款对公益诉讼主体规定得比较模糊,难以把握。之前认同度极高的检察机关并未获得法定主体资格,这将检察机关已开展多年的公益诉讼探索陷于维谷。因此,检察机关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检察机关既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定位也直接影响着其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继而会影响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进展。当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角色定位应当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目的保持一致,需要在两类环境公益诉讼中各有侧重。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更加突出"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侧重于诉讼"原告"。  相似文献   

9.
虽然现行法律没有对检察机关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个别地区检察院以原告身份提起了公益诉讼并得到法院的认可.然而检察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在实践与理论中仍有较大的争议.从法理、社会管理、公益保护、现行法律四个方面论证得出检察机关不宜成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检察机关保护公共利益应当立足法律监督职权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等现有权能的效用,唯有此才可从源头减少公共利益被侵害.  相似文献   

10.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公益诉讼,对当前的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存在争议的前提下,检察机关应该立足现有的职权,积极探索检察监督制度。检察机关只有在明确公益诉讼的范围、检察机关的监督权限和职责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督促起诉、检察建议等工作机制,并在加强与其他国家机关的配合中提升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工作的能力,从而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充分发挥检察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并未将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范围、程序等问题纳入规定,使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这一做法受到了质疑。笔者拟对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为检察机关参与公益诉讼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相关职能部门并未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且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也不尽一致,对检察机关参与公益诉讼造成了诸多限制。对此,应该明确检察机关直接提起及调节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支持起诉方式,制定督促起诉的法律依据和实施细则,并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公益诉讼抗诉案件的指导,通过检察建议全过程监督公益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作说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改革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6月25日下午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审议的《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改革要求,加强对国家利益和  相似文献   

15.
陈妍 《人民政坛》2020,(1):32-32
本刊讯2019年12月25日,龙岩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对龙岩市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个人加强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民事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一个分支,许多国家的诉讼或相关的法律中均已有所体现。但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缺乏系统性,而且随着权利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的系统研究将日益显得重要。检察机关的公益代表性从根本上确立其正当性,而人民主权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则从法治的高度奠定了其深层法哲学依据。通过对国内外的司法实践之比较,本文试图就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他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将对污染环境行为提起诉讼这一内容正式纳入,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并未明确界定提起的主体。从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入手,建立并完善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程序及检察机关自身机制,可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邵明 《学习与实践》2007,(7):96-102
我国检察院在现行民事法领域中具有违背法理的功能定位,并在维护公益方面存在着功能缺失。通过考察国外检察机关维护公益之功能界定,本文认为在民事法领域,检察院应当通过提起或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来维护公益,作为公益维护者其在民事诉讼中是形式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19.
正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全县公益诉讼工作甘肃省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对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进行了视察。县法院、政府办、公安局、司法局、住建局、环保局、国土局、水务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视察活动。视察组建议,一要明确工作任务、加大公益诉讼宣传力度。行政单位认真学懂弄通公益诉讼范畴和内容。检察机关和相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4月12日,郑州市金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到区人民检察院专题视察了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助推公益诉讼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