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一 《中国减灾》2013,(6X):20-21
<正>"微博寻找徐敬回家"、"雅安救灾军车再坠崖"……芦山地震牵动人心、各路人马汇聚灾区救援的同时,一条接一条的谣言和假信息也在网上传播。与抢险救灾一样,阻击谣言也是争分夺秒的战斗。与五年前汶川地震最大的不同是,随着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由碎片化信息组成的一条信息传播链,弥补了信息缺口,形成了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为阻击谣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震后谣言为何满天飞?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就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际,有人却制造出不实信息在网上传播。"人民网"于4月24日特别整理了"十大不实谣言":1."寻找徐敬回家";2.磁铁预报地震;3.一条搜救犬反复"被牺牲";4."地震解密之祖"预测地震;5."雅安又一救灾军车坠崖";6.多张雅安地震现场房屋倒塌图;7."不捐500万不能进灾区";  相似文献   

2.
新书信息     
《小康》2015,(11)
<正>《一本书看懂转基因》林基兴上海译文出版社定价:39.00元到底存不存在所谓"番茄基因"或"细菌基因"?科学家一直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却为何不敢说"转基因作物绝对无害"?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反对转基因食品者,到底在反对什么?台湾科普界著名作家,为你讲述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方方面面。《风华之恋》殷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定价:34.80元《青春三部曲(第1  相似文献   

3.
<正>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服用维生素C可防感冒、果汁和海产品不能同吃……这业些所谓的"健康常识"听着耳熟,但却是谣言。目前,果壳网发布了"辟谣10大最流行生活谣言榜"。1.宿便是健康杀手,排宿便保健康真相:"宿便"并非一个医学概念,它是商家创造出来的概念,各种宣传中,"宿便"的危害皆为夸大其辞的商业宣传。2.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真相:"酸性体质"只是一个"伪概念"。人体的不同体液pH值也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并从谣言和网络两个方面描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产生网络谣言的多种因素——事件自身因素、传播载体因素、传播主体因素、网络"粉丝"文化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提出了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的若干建议,即应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网络谣言预警机制等方面综合处置。  相似文献   

5.
与微博谣言相比,微信谣言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就传播类型而言,微信谣言大多属于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型谣言,传播动机具有强烈的"形象管理""利他主义"传播动机;同时"熟人社会"特征导致微信的自我净化动力不足,而私密化的互动情境在确保沟通内容隐蔽性和社群情感牢固性的同时,也使外部力量的监控和引导难以介入;因此,微信谣言虽然传播强度不大,但是沉淀时间长,无法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辟谣。  相似文献   

6.
以往我国政府谣言治理是以法律规制为主的,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中对"谣言"的表述与日常用语中对"谣言"的表述没有严格区分,导致人们容易产生对"谣言"都可以进行打击的认识误区。同时,立法上对于个别谣言犯罪规定了弹性较大、门槛较低的犯罪构成,因此,时常出现强制力在谣言治理中滥用的现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法律规制为主的对谣言的治理模式,不断遭遇质疑,秉持政府理性治理谣言的呼声逐渐增强。政府理性治理谣言首先应充分理解谣言是民意不当表达的本质和网络自媒体时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特点,坚持理性思维多元治理,提高政府治理谣言的效能,实现谣言治理与民意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苏铁军 《中国减灾》2013,(9X):47-47
<正>"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一面举国抗震救灾如火如荼;另一面,谣言却大肆兴风作浪,比如有人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论文改头换面,称在2007年7月的一份学术刊物中,欧洲、美国和中国的专家早就预测出汶川2008年将发生地震……每至灾难发生,谣言便如影随形,这几成规律,这些谣言破坏力和杀伤力极大,可谓是灾难中的第二战场,倘若失守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取得第二战场上的胜利呢?我们还是先从历史中,找出正反面两个经典的著名案例,通过对比寻找答案。反面案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淝水之战"。统一了北方的一代雄主苻坚,在淝水战役中,令自己的前秦大军  相似文献   

8.
当今,每个人都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滋养了以网络谣言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谣言"的产生。与传统谣言相比,"新谣言"具有危害大、传播广、易滋生等特性,为当今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该文以"四新"为主旨,即从新谣言、新媒体、新功能、新思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透视新谣言产生的本质原因及具有的特征,分析新媒体作为载体为新谣言的演变带来的新影响,以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剖析新谣言所具有的新功能,进而提出应对新谣言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常在博物馆、拍卖场、书籍和电视剧中看到"玉如意",其实,如意还有木质、金银质、牙质、珐琅质等多种质地的。"如意"之名本身便带有吉祥的寓意,它的柄常被装饰成云纹或灵芝头形,与其名称相得益彰。如意究竟有什么实际用处?它独特的造型又由何发展而来?为何这一小物件要做如此精美的装饰,又为何承载着美好的愿望?我们感到身上瘙痒时,便会需要挠痒的工具"抓手"。如意正  相似文献   

10.
<正>在温饱成问题的时代,吃是大事,见面就说,吃了吗?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享受层面从物质转向精神,"麻将浪潮"风起云涌,问候语变为手气如何?当网络"农场"在神州大地上铺天盖地,见面时问得最多的是:今天,你偷了吗?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1)
正和当代相比,古代的谣言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和目的。那么,谁在制造10W+?网络时代谣言的重灾区当属父母的朋友圈,事实上,那些流传甚广的谣言并不是现代人有了网络才发明出来的。跟网络造谣、传谣不同的是,古代谣言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更成熟——最常用的是童谣、谶纬等形式;跟许多无厘头网络谣言相比,古代的谣言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和目的,其效果和影响超越了现在许多条“朋友圈疯转”。古代的谣言怎样传播?古人把造谣简称为“谣”,把传谣简  相似文献   

12.
姜胜洪 《人民论坛》2012,(18):52-53
政治谣言何以大行其道从中东的茉莉花政治革命到美国华尔街的社会运动,从"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性的道德良知检讨到"乌坎事件"抗争性自治诉求,从愈演愈烈的网络政治传谣到大张旗鼓的辟谣运动,一股全新的"微政治"力量正借助于信息传播的强劲力量,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潜在地塑造着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借助微政治势力而大行其道的"政治谣言"具有何种特征?该如  相似文献   

13.
正微信团队有一款名为"微信辟谣助手"的小程序,里面存有各式各样被标记为谣言的朋友圈转发帖。朋友圈里的谣言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关于安全健康。其大多冠以一个关怀或警醒式的标题,甚至以医生、专家之名来提升可信度,诸如"注意了!奶茶喝多了,有可能影响你生孩子!医生已证实……""中小学生不得饮用纯净水,到底怎么回事?""专家已证实,这三种蔬菜致癌率最高,有些人天天都在吃"等等。事实上,细观全文,其所谓的科学依据、实  相似文献   

14.
罗屿 《小康》2013,(6):76-78
从实验室到货架,一瓶化妆品会经过怎样一段旅程?成分类似的产品,价格为何天壤之别?东西方人皮肤特质的不同,是否也影响化妆品成分选择?国有品牌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世界接轨?中国古人素来注重"嗅觉审美",否则不会用"吹气如兰"形容气息如兰花般散发淡淡芳香的女子,也不会有诸如"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这样的《定情诗》。就连《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关于香气的描绘。如《中秋夜大观圆即景》的联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至于宝钗吃过冷香丸  相似文献   

15.
<正>当地震谣言发生以后,如何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置,是对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执政能力、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本文以山西省"2·20"地震谣言为例,提出一些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新闻:某大学新闻学博士竟然不会写消息。稍有点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消息是新闻学中一个最为简单的文体。作为一个新闻学的博士,写消息应该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是"杀鸡焉用宰牛刀"般的一桩小事。但是,为何这位博士却连最简单的文体都不会呢?笔者认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折射出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让权力远离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在学术圈,本应"只问是非,不记利害"的学术圈为何演变为"只问利害,不问是非"。人们不禁要问,学术腐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食素渐渐成为时尚。那么,什么人适合食素?人们在食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为大家解答。1.在选择食素前需要考虑个人体质吗?答:通常,素食分为两大类:可以喝牛奶吃鸡蛋或至少吃其中一种的"蛋奶素"和完全不吃任何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蛋奶素"一般不会明显影响营养素供应,而"纯素"需要科学安排膳食,避免营养素的缺乏。  相似文献   

19.
史载: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于门外,下人问他:您喜欢吃鱼,为何不受呢?公仪休深刻地分析道: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接受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就难免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要徇私枉法,徇私枉法就有可能被罢官。如果我的相国职务没有了,这些人也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楚天主人》2012,(6):39-39
网络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环境,但并非人人都能善用手中的"麦克风"。近期,一些谣言借助网络满天飞,发人深思的是,这些谣言尽管事后被证实虚假,但却传播迅速而且广泛,甚至被添油加醋,导致恐慌。谣言之祸患猛于虎。至于有一些谣言,可能损害社会诚信,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误导价值伦理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更是害莫大焉。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谣言行之不远。但必须承认,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盛行以来,谣言也乘上了科技的"东风",上传更便捷,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