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我省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的面积较广。每年春季牛、羊由于肝片吸虫侵害而死亡的数量相当大,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控制本病流行,我们于1988年采用对肝片吸虫发育各个阶段(感染后1~4周的早期幼虫、4~8周幼虫、超过8周的成虫)均有作用的肝蛭净,进行防治肝片吸虫最佳时间的观察,以在适当月份进行驱虫,达到羊只春季无肝片吸虫寄生。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最近3年间,较系统地应用肝15号(F-15)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观察试验,其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佳。 (一)肝15号不同剂量的驱虫效果 选同群放牧的自然感染肝片吸虫阳性绵羊23只,分设20、10、5、4、3、2mg/kg 6个试验组,分配给各组的羊依次为2、2、5、3、3、2只;空白对照2组,各有羊3只。各试验组均按体重、剂量经口投服肝15号粉剂,观察120小时后,连同对照组一起剖检。结果:各试验组均未见到肝片吸虫的活成虫和活童虫杀死的成虫和童虫全部解体为粘液样,各剂量驱杀成虫及童虫的效果均为100%;而两个对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3~1984年先后对56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进行了驱虫试验。随后又于1984年底到1985年初,对28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一步用可利苄做了最小有效剂量的试验,同时对4只健康绵羊做了毒性试验。在肯定可利卡对不同日龄(特别是幼龄)肝片吸虫有特效、毒性低、安全系数大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连续给药的方法,探讨了其对肝片吸虫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3~1985年,我们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对84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试验,并对4只健康羊做了毒性试验观察。确证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肝片吸虫有很高的疗效,且用药安全。随后又对19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小剂量多次连续给药预防肝片吸虫感染的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了验证可利苄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11月,1986年9月分别在四川、吉林及甘肃省的部分肝片吸虫病流行区对绵、山羊进行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西北部牧区牦牛肝片吸虫感染率相当高 ,导致牦牛消瘦 ,生产性能下降 ,严重时可引起母牛不孕、流产 ,公牛繁殖力降低 ,甚至死亡。为选择高效驱虫药 ,笔者于 2 0 0 1年 7~ 8月 ,在川西北牧区两个牧场选择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进行了肝蛭净的驱虫效果试验。  材料和方法 在川西北牧区两个牧场选择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 12头 ,采集粪便 ,用循序沉淀法进行肝片吸虫粪便虫卵检查 ,称重 ,按体重投服肝蛭净(瑞士汽巴 -嘉基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6 0 80 0 5 ) 12mg/kg。投药后 7d再采粪便 ,如上法检查肝片吸虫粪便虫卵 ,计算虫卵减少率 ,判…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治疗东毕属血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的高效药物及方法,我们于1986~1990年开展了本项试验,提出了合并用药治疗混合感染东华属血吸虫和肝片吸虫的药物组合、投药途径及适宜剂量,达到高效、安全、一针治疗两病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氯苯磺酰替苯胺驱杀绵羊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童虫的效果观察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观察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对绵羊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效果观察和大面积防治试验,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药物 丙硫苯咪唑为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合成的试制品,批号80627。 (二)试验动物 广西某农场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及胃肠道线虫的成年黄牛22头,体重125~308公斤。 (三)试验方法 试验前经粪检全部肝片形吸虫阳性和大部分胃肠道线虫阳性的牛只,于投药前二天连续进行临床检查和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清转氨酶、肝功能及肾功能等检验。 试验时牛只逐头用磅秤称重,随机分为五组。治疗试验分三组,每组5头,按下列剂量  相似文献   

9.
三氯苯唑(Tricl Abendazole),商品名肝蛭净,是一种合成化学药物。自80年代初问世之后,经过世界一些国家实验证明,对反刍类动物感染肝片吸虫的任何阶段,都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我们于1987年9月4日至1988年3月3日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的延边黄牛进行了用药剂量的研究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药物及投药方法:药物从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有限公司进口的肝蛭净10%悬液。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的每头牛的用药量吸入装甲注射器内,经反复振荡后于清晨空腹时经口1次投服。 2.试验动物:选用患肝片吸虫病的延边黄牛82头,经粪便检查虫卵30个以上、并经过临床检查无其他疾病的成年牛作为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牛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10.
绵羊360只,分三组。试验组投放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1枚/只,阳性药物对照组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驱虫剂,分别于投药前及投药后7、30、100和170天进行虫卵计数,称取体重和毛量。结果表明,投药后7和30天,试验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投药后100天,试验组驱净率为85.5%,阳性药物对照组驱净率为26.4%。给药后170天,试验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羊只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剪毛量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边虫感染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边缘边虫DS—1株接种除脾易感牛,制备出补体结合试验诊断抗原,并建立了边虫感染牛总量为0.2ml的微量补反诊断法。所制备的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牛的补反检查,符合率为100%;自然条件下感染牛补反检查的符合率为92.3%;安全区牛无假阳性反应。人工感染牛于第10天可测出补反抗体,30~40天抗体滴度达到高峰,60天后开始下降。边虫补反抗原与瑟氏泰勒虫、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牛血清无交叉反应,与正常红细胞免疫牛血清反应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酶法和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 头健康水牛血清及肝匀浆中一氧化氮( N O)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 ,研究了水牛血液和肝组织中 N O 和 T N Fα的正常水平以及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慢性、急性感染组水牛血清 N O 含量均从感染肝片吸虫后第3 周开始逐渐升高,并在第5 、7 、11 、13 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一直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波动,直至试验结束;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肝组织 N O 含量也高于对照组。慢性和急性感染组水牛血清 T N Fα都从感染后第5周开始升高,并分别在第7 、15 、21 周和13 、17 周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反映肝损伤的特征性酶谷草转氨酶( A S T) 、谷氨酸脱氢酶( G L D H) 和γ谷氨酰转肽酶( G G T) 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果提示, N O 和 T N Fα可能参与宿主抗肝片吸虫和介导肝片吸虫诱导肝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选择6只平均体重13.75 kg±1.35 kg、8~12月龄的山羊.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山羊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研究山羊血浆中NO和TNF-α正常值以及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第3周血浆中的NO开始升高,持续至15周,TNF-α感染后第5周开始升高,一直持续至试验结束;病理剖检发现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肝肿胀,且有明显的损伤病灶.试验结果提示,NO和TNF-α可能参与了肝片吸虫损伤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六十年代后期提出,七十年代得到较全面发展的新的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外用于检测实验动物和牛羊肝片吸虫感染,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且适用于预测化药治疗的效果。国内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但缺少早期诊断方法。为此,我们于1984年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羊肝片吸虫病,现已明确本法检测实验感染羊对肝片吸虫抗原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5.
蛭得净(Acedist)系六十年代末问世的驱肝片吸虫药,其有效成分为溴酚磷(Bromphenophos),化学名:4,4’,6,6’—四溴—2,2’—二苯基(二氢磷酸)水合物。国外许多学者(Rruyt,1969;Reinders,1969;薄井,1970;杉浦,1972等)对牛和绵羊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此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的童虫、成虫均有效,尤对成虫更有卓效;不仅可用于治疗,兼可作为预防。广西农学院(1986)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牛的驱虫试验,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藏系牦牛、绵羊肝片吸虫的生活史,给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1984~1986年对藏系牦牛、绵羊肝片吸虫的生活史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 (一)虫卵发育的观察 1.取虫卵(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胆汁,经反复沉淀)若干,分装在盛有清水的若干个烧杯中,分别置于4℃以下、10℃、15℃、20℃、25℃和29℃的恒温条件下进行避光孵化,每天取样品观察孵化情况。 2.虫卵在10℃条件下停止发育,15℃条件下需54~76天才能孵出毛蚴;20℃条件下需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省38个县633个乡(镇)的1121头耕牛(黄牛366头,水牛755头)用蠕虫学局部剖检法在其中45头牛的瘤胃内检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总感染率为4.01%,在不同性别的黄牛、水牛无显著差异,而与年龄呈正相关。该吸虫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分布于潮湿低洼地区。另剖检768只山羊和91只绵羊,均未发现该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8.
过去防治家畜肝片吸虫病主要使用硫双二氯酚、硫双三氯酚、硝氯酚、肝三号和肝九号等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驱杀肝片吸虫成虫,对童虫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最近国内出现的驱杀肝片吸虫新药双酰胺氧醚,因剂量太大而推广困难。肝15号是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所研制成功的一种磺酰胺的卤化衍生物,是目前可用于临床的高效低毒兼具驱杀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的特效药。羊按2~6毫克/公斤,牛按12毫克/公斤的剂量一次口服对4周龄肝片吸虫童虫具有100%的驱杀效果,所有受试动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联氨酚噻药给绵羊口服100毫克/公斤,对感染六周大的各期肝片吸虫的驱除作用确有100%的效果; 而且对年老的肝片吸虫也有很高的驱除作用。同时对绵羊自然发生和人工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效果也高达94~100%。 此种治疗制量,对羊没有任何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用层析法制备的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annulata)抗原用于ELISA试验,检测62头份带虫牛血清,阳性符合率96.67%;在疫区检测150头份牛血清,阳性率80.43%;在瑟氏泰勒虫流行区检测454头份牛血清,有交叉反应,阳性率28.19%;检测89头份安全区牛血清阴性符合率100%。用正常红细胞抗原和环形泰勒虫抗原分别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牛作了特异性试验,结果ELISA前者OD值为阴性,后者OD值为阳性。2头人工感染牛于接种后14~20天测出抗体,30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其中1头牛接种后12个月ELSA值仍明显高于健康于。环形泰勒虫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边缘边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抗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瑟氏泰勒虫血清,有3/4的阳性反应率,证实环形泰勒虫与瑟氏泰勒虫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