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周恩来对文艺领导学说的贡献○李左人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由党来领导,这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论述过的。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明...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1982年4月所作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讲话中说:“教育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说理的教育,一种是形象化的教育(主要是文学艺术)。”早在四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说过:“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对于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讲话,都指出了形象化教育在革命事业中,在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党中央在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战略方针以后,又作出了在思想战线清除精神污染的重大决策。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发挥形象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2年5月,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已历时五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我国步入改革开放新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人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两位党的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将长期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挥指导作用。”①今天我们重温这两篇讲话,感触尤深的是,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紧紧把握改…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全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地评价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地阐明了我党关于发展文艺的理论观点。这篇讲话是继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7,(20)
毛泽在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历史的检验证明,《讲话》的基本精神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新时期的文艺工作仍然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讲话》的中心内容是阐述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1百多年中,指导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文艺运动。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不但有所继承,而且结合中国革命和文艺运动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吴明举(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李春玉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思想特别是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作了科学、系统的总结,结合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一...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我们整整一百周年了。他给人类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其中也包括关于青年、关于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论述。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忠实继承人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青年的科学理论。胡耀邦同志最近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讲话强调:“青年同志应当胜过老一辈”这  相似文献   

10.
吴盛杰 《学理论》2014,(6):33-34
毛泽东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而文学艺术作为这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毛泽东的重视,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动的各种针对文艺的运动都体现着毛泽东的这种重视,从中也可以分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容和特征。列宁斯大林主义是这个思想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为着领导,必须有预见”,“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02、203页)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增强预见性,是新时期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方面。 一、适应时代要求,高度重视预见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预见。《礼记·中庸》篇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就是在为统治者的重大活动进行预测所作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比以往  相似文献   

12.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从各个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本文仅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光辉论述,结合当前清除精神污染,批判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  相似文献   

13.
“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指出:“早在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向全党提出了这个战略任务。现在,这个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培养接班人的问题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是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永远掌握在信仰马克思主义、忠诚于无产阶级的手里的大问题,是防止和平演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正是从这个战略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离开河北西柏坡奔赴北平(北京)之时,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进京赶考”的话题。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能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五年初,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此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问题,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但是应该指出:党的“四大”,并没有真正形成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思想,而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二五年冬至一九二  相似文献   

16.
5月10日至12日,全国文艺界五百多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学术讨论会,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继承和发扬我国革命文艺传统,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由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解放区文学艺术研究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北京鲁迅博物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北京市文艺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这次“学术讨论会”,吸引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者达五百多人。他们中有八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他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决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整个晚年,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对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必须作具体分析。他从40年代末起,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图谋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惕性越来越高;在高度警觉当中,他的某些提法,又是不科学的,或者是错误的。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反“和平演变”战略思想是正确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这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党的宝贵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8.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根本指导方针,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他多次强调,没有近代工人阶级,革命就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99页)建国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学习也还比较正常,对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自五十年代后期起,由于日益发展的“左”倾思想的指导,干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逐渐被频繁的“政治运动”所代替。特别是到了“史无前例”的那个“革命年代”、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阴谋集团打着“红宝书”的旗号,竭力推行实用主义,疯狂歪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毛泽东选集》第283页)社会主义经济从总体上讲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