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4,(20):62-62
新加坡政府日前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这份计划是“智能城市2015”计划的升级版。未来10年,新加坡将在已实现“智能城市2015”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智慧国家平台”,建设覆盖全岛数据收集、连接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将新加坡打造成全新的“智慧国家”。  相似文献   

2.
对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举世瞩目。因为这是我国人大、政协换届的“两会”.是体现中国政坛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两会”.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发表引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施政纲领的“两会”。简约的会场和朴实的会风.让人耳目一新。特别令人回味的.是领导同志讲的“普通”话.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3.
对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举世瞩目。因为这是我国人大、政协换届的“两会”.是体现中国政坛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两会”.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发表引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施政纲领的“两会”。简约的会场和朴实的会风.让人耳目一新。特别令人回味的.是领导同志讲的“普通”话.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4.
党政机关是党和国家为行使职能而设立的各种机构,是专司党的建设、国家权力和国家管理职能的组织。因此,它是否具有活力,即是否拥有生机蓬勃的力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创建“活力机关”,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2012年2月14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里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这个奖项是对他在"人居科学"领域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的最高肯定。他就是吴良镛,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相似文献   

6.
人物     
吴良镛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吴良镛,2月14日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这位如今看起来身体已有些虚弱的老人,却曾经用他身躯里蕴藏的那种巨大能量,为中国的建筑业求索一生. 作为梁思成事业的继承者,现年90岁的吴良镛倾其一生探索中国建筑业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穆祥雄,1935年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获得过14项全国游泳比赛冠军,9项国际游泳比赛冠军。他曾在9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三次打破世界蛙泳纪录,被誉为“世界蛙王”,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9.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10.
2023年5月7日,吴良镛先生迎来了自己101岁的生日。这位荣誉等身的世纪老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从建筑到规划,再到人居环境科学,是吴良镛一生的学术轨迹,也是他毕生的追求。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1.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1):14-14
退休的官员首先是人.与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他也可以干。但官员作为我们行政体系中的执行者.在某种层面上又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这样,每个公民的个体行为只要不是违法的.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国家公务人员除外。政府官员要是在企业兼职,或做了顾问之类的虚职都要遭到质疑.并马上自己辞职。当然.在夜总会把守大门除外,美国高地市的市长一度因“官不聊生”,  相似文献   

12.
田一枫 《学习月刊》2010,(11):44-44
今年以来,动荡不已的泰国政局,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透过复杂的政治乱象.人们不难看到.在泰国政治舞台上轮番登场的政治力量.都是打着“民主”旗号。通过“街头政治”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其结果却是造成无休止的政治动乱.引发多起流血事件,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图说天下     
◆谢家麟、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大漠深处最后的赤脚医生。17年来,他背着医药箱在沙海里行医,一副瘦削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老百姓的健康。慕名而来的患者,视他的卫生室为天底下最温暖的家。虽已是闻名四方的名医,可他决不当“迁徙的候鸟”,因为他甘当患者心头的“月亮”。他就是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殊荣的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医生梁春荣。  相似文献   

15.
我这位老乡啊,在这个世界流星一样划过。22岁的有限生命,让这片热土成了好人的故乡。关于他的书籍、影视、图片……将那张艳阳天似的笑脸深深“存盘”在几代人的脑海。他留下的故事、日记、文物……变成几代人抵御不良思想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6.
今年52岁的杨福祥是深圳市政府下属一个事业单位的干部。谈到对此次深圳大运会的感受,他认为.深圳出台的很多措施确实“太折腾”:不仅“折腾钱”,还“折腾市民”。  相似文献   

17.
从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刘少奇就成为这场政治运动中首当其冲的斗争对象,基本上失去了所有发言权。特别是进入8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红卫兵以后。刘少奇面对党内外不断掀起的口诛笔伐批判浪潮,头戴“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制定者”“帽子”的他几乎到了百口难辩的艰难地步。尽管处境日甚一日的艰难,但刘少奇面对险恶困境却始终没有气馁。1967年4月和7月,刘少奇曾有过两次公开的书面“答辩”。这应该是刘少奇两次绝无仅有的最后申辩,也是他生命进入倒计时之前对如潮诬陷所作的最后抗争。  相似文献   

18.
李治平 《学习月刊》2013,(23):53-53
舜王禅让“三作”指的是什么呢?据古代传说,舜王传位给大禹时.他向大禹提出了三点.被称之为“三作”,即“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逝近五千年.  相似文献   

19.
徐宝来 《湘潮》2013,(11):48-48
杨立三是新中国建立后首任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国家首任食品工业部部长,权力不可谓不大,但他时时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的一员,从不干损害群众利益的事。  相似文献   

20.
邓稼先:为中国"两弹"大漠埋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稼先是新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可谓“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死后才名扬天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