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弛 《小康》2005,(5):13-13
最近,听到国家“取消农业税”的伟大举措,颇有感慨。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和过去耕种土地没有区别。农业生产依然摆脱不了低水平徘徊的困境。我们必然放弃过去“以农为本”所产生的特殊体制,改换为一个新型的“市场体制”。就是说,改变农民的“农业身份”,来一场“产业革命”——恢复农业是经济组织而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要彻底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基层问题,“取消农业税”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取消农业税以后,基层财政困境就显示出来。最近看到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副县长段梅英说:“安徽的财政很难。现在税费改革了,2005年都…  相似文献   

2.
为“一进一出”创造生长点韩长赋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开始的。十八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村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也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新的起点。几亿农户是中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道出农民的恐惧,也造成了农民生病“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 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障体制,不但是关系农民健康的大事,更关系到中国人整体脱贫致富的大目标。 去年开始,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实施,中国农民希望通过这一制度彻底解决看不起病和不敢看病的难题。然而,“万事开头难”,农村合作医疗推行情况也同样遭遇到欢迎、怀疑和观望几种观念的交锋。 普及农村医保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要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农村存在的“三乱”问题,必须革除“草根行政”的弊端,改革我国农村基层行政体制。一、“草根行政”的主要弊端“草根”,英文是grassroots。用“草根”一词来指中国农村行政基层,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中国农村的“基层”,与农民面对面的打交道,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的确是像草的根一样重要,是我国行政体制大厦的基石。我们这里的“草根”,不仅包括各乡镇行政政权,同时也包括村级行政政权。“草根行政”最明显的特点是直接性,即直接与中国农民打交道,传递党和中央政府的政策,直接接受农民的意见与监  相似文献   

5.
《群众》2009,(2):47-49
30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的序幕,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得中围的农业生产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局限性,尤其是土地以户为单位经营的局限性开始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民继乡镇企业辉煌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北京、山东、浙江、安徽等省份农村农业产业化的成功,为中国农村跨世纪之行描绘了一幅幅繁荣昌盛的壮丽景貌。农业产业化作为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启动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变革和小...  相似文献   

7.
《决定》第一次在党的全会决议中阐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决定》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1978年以来,随着以“包产到户”为形式的农村改革的展开,原有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相似文献   

8.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武汉市新洲区从实际出发,坚持都市农业发展方向,进行结构调整,推进特色农业发展,2004年迎来了8年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好水平。新的一年区委、区政府面对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不高。结构还不优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加快都市农业发展。实现“都市农业大区”的目标,在科学规划、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和农村劳力转移等方面都有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8,(12):31-34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从农村发端。30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尤其是改革初期的5个和近5年的5个共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引领着农村的改革发展。30年来,湖北历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相似文献   

10.
从“民工潮”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吴焕开改革开放唤醒了八亿农民。他们睁开眼睛,抓住命运之神的手,不管前途是畅通无阻,还是举步维艰,踏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漫漫长路。开始,人们用欣喜的眼光目送这一支支队伍。但是,不久,人们的目光便从欣喜变成了疑虑。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北京、海口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车站、码头,突然出现“大兵团”。一批批农民扛着简单的行囊,从火车上、轮船上走下来,汇集成一股股人潮——“民工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民工潮”。一些人来不及多想,也不愿多想,慌忙翻开50年代的旧报纸,捡起早已封。尘的陈词,把这些农民统统斥之为“盲流”。我们不难看到这股“民工潮”中到处晃动着青年的身影。找出“民工潮”的成因,探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办法,不仅是经济学家的任务,也是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一、改革开放使被旧体制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了出来改革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生产经营和分配实行“大锅饭”制度,农产品实行统销统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前的农业就象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其实,农民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不得不将就着挤睡在农业这张既简陋又不温暖的“大床”上。当时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1.
新论摘编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新中国历史上已有过两次“解放农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一次“解放农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使全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免除了700亿斤粮食的地租,粮食产量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5%,也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18%。第二次“解放农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采取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从人民公社的制度中解放出来,1978年到1985年,农业附加值增长55.4%;农村居…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8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如何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效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过程中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持放任主义态度的做法,积极发挥国家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记者认为,从体制上确保县、乡公务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保证。日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拜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 杨汝岱:你说得对,都是国家公务员,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杨跃辉 《创造》2002,(2):40-40
村民自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是我国农村社会进步的又一壮举,是顺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亿万农民伟大创造的进一步肯定。江川县于1999年10月—12月在全县开展撤村建委工作,村民自治进入实施阶段。村民自治在农村推广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有人称是“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历史性工程”,有人称是实现了“庄稼人的夙愿”,还有人称是继新中国诞生后农民翻身得解放,从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和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当家做主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这条泥腿子踩出来的路,是奔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14.
王耀斌 《前进》2004,(10):16-18
几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发展模式和战略途径,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进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朔州实际的农村小康建设新路子。一、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含量,创新粮食生产经营体制,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首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2,(2)
一部着意凝重的片子《天下粮仓》,看得人心里头沉沉的。论古思今,其实在中国这个素来善说“民以食为天”的古老国度里,有不少可以一以贯之的道理。前些时才开过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一次提出了沉甸甸的主题——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 要真心实意把农民当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新的一年才揭开日历,中央所急切关注和要求全国各级干部急切关注的,无疑是这个词——“农民”!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最早是从重新认识和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上面拉开帘幕的,而中国社会经济每欲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17年来,山区农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绝大多数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一部分农户正向小康目标迈进。山区农村长期落后,归根到底还是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非农经济比重大小,突出地体现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上。一、必须重视山区农村工业的发展李鹏总理指出: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定要下硬功夫抓好山区农村经济的调整,探索农业、工业、贸易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为有12亿人口的中国,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好《村委会组织法》,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根据我国9亿人在农村的国情,农民的富裕程度,农…  相似文献   

18.
陈海波 《新东方》2009,(5):19-23
一、“三农”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就形成了视农业为安天下、稳民心之根本的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西汉文景二帝指出“夫农,天下之本也”,南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写道,“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把农业生产与富民强国紧紧联在一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农民独立价值的发现与充分肯定以来,随着对中国社会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根本改造必须从农村开始。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指出,“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通知豫政〔1997〕40号(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广大农民群众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又一伟大创造,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韩国很快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然而,由于农村改革的滞后和作为工业化的代价,韩国农业衰退,城乡两极分化严重。由于农耕用地被大量征用开发和城镇化的推行,农民陷入贫困化,并大量流亡城市。在朴正熙维新开发体制下,如何解决农民的贫困化,消除城乡差别,振兴韩国农业,成为朴政权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促进韩国社会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朴正熙政权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开发政策,并由政府主导在全国大力推行“新村运动”,以改善农村的生活和经济环境。朴正熙的农村开发政策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