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刘扬中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始于50年代初,1951年10月14日由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5国组成中美洲国家组织,使中美洲成为拉美最早推行一体化的地区。60年代5国正式建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但6...  相似文献   

2.
中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刘扬中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始于50年代初,1951年10月14日由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5国组成中美洲国家组织,使中美洲成为拉美最早推行一体化的地区。60年代5国正式建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但6...  相似文献   

3.
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的小国 ,多年来政局稳定 ,享有“中美洲的民主橱窗”“中美洲的瑞士”等美誉。近年来 ,哥斯达黎加经济发展较快 ,颇受世人的瞩目。 1 998年哥斯达黎加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 6.6% ,1 999年增长 8.3% ,( GDP)由1 998年的 1 0 8.6亿美元上升到 1 41 .4亿美元 ,人均 ( GDP)由 32 0 1美元增加到 390 0美元。通货膨胀率由 1 998年的 1 2 .36%降至 1 999年的 1 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哥斯达黎加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重视社会的协调发展 ,贫困人口和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哥斯达黎加贫困家庭的比重由 1 996年的 2 1 …  相似文献   

4.
1988年6月1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学院政治系教授,美国研究美拉关系和中美洲问题的著名学者戴维·马雷斯应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座谈,介绍美国对中美洲的政策。关于中美洲的现状,马雷斯教授认为,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因素影响着中美洲形势的变化。60年代中美洲经济发展相当快,但出口经济完全被跨国公司,主要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社会两极化和边缘化十分严重,除哥斯达黎加外,寡头统治地位显要,萨尔瓦多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关注中美洲发生的政治危机,而事实上,中美洲不仅面临政治危机,其债务问题也十分严重。债务问题不仅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其和平进程的进展。本文拟就70和80年代中美洲5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债务问题的特点、原因及其解决前景作一分析。一、中美洲外债的特点 70年代中美洲5国的外债问题并不严重,1970年外债总额只有13.5亿美元,大约占当年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峡,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西接哥斯达黎加,北临加勒比海,连接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土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人口263万。巴拿马运河从南至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巴拿马运河区、地区金融中心、科隆自由贸易区和商船队是巴拿马经济的四大支柱。服务业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903年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元与国家货币巴波亚并行流通,这有助于巴拿马在近40年里把年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以下,成为拉美宏观经济最健  相似文献   

7.
中美洲地区是指墨西哥以南,南美洲大陆以北,处于太平洋与加勒比海之间的地峡,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6国。中美洲危机自70年代末以来持续十余年,是美苏地区争夺的热点之一,给中美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近年来随着美苏关系趋向缓和、中美洲各国的和平与发展要求日益强烈,中美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变化,其发展趋势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 7国 ,总面积51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约 32 0 0万。中美洲是拉美最早推行一体化的地区 ,迄今已走过了 4 8个年头。中美洲一体化进程历经初创、停滞、重振和发展四个阶段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及其挑战 ,中美洲国家加快了地区一体化步伐 ,积极拓展与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联系 ,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 ,由于中美洲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 ,一体化进程仍布满荆棘。一 中美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1951年 ,在拉美经委会的推…  相似文献   

9.
中美洲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大陆中部地区,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最近刚独立的伯利兹。它的总面积为五十四万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两千万。历史上,巴拿马并不属于中美洲,它在1903年独立前一直是南美洲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10.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东濒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南同哥斯达黎加相邻,北与洪都拉斯接壤。全国面积为十四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是中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湖泊和火山之国”尼加拉瓜境内火山林立,湖泊密布,向称“湖泊和火山之国”。它的70%领土由连绵  相似文献   

11.
1821年,中美洲五个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1823年合并组成中美洲联邦。1838年联邦解体后相继成立共和国,即现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1981年总人口约2,100万,占整个拉美人口的6%,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约200亿美元,占整个拉美总产值近4%。目前这些国家基本上仍是落后的农业国,农产品在经济部门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连年战争的破坏,各国经济更加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尼加拉瓜革命无疑是二十多年来世界政治斗争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场革命从形式到内容以及它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本文就尼加拉瓜革命中的宗教问题谈几点看法。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是中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1984年人口为三百一十六万。全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是拉丁美洲天主教徒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次于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之一。但全国教士数量不多,仅有三百余人,平均每七千名教徒  相似文献   

13.
美拉关系的新趋向周余云5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墨西哥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随后,出席了在哥斯达黎加举行的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和在巴巴多斯举行的加勒比首脑会议。访问期间,克林顿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就贸易、反毒、移民和环保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分别...  相似文献   

14.
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的拉美政策走向周余云1997年5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墨西哥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随后,出席了在哥斯达黎加举行的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和在巴巴多斯举行的加勒比首脑会议。访问期间,克林顿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就贸易、反毒、移民和环保...  相似文献   

15.
拉美要闻     
拉美要闻(1996年5月15日至9月4日)加拿大和中美洲6国反对美治外法权5月15~17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5国总统及伯利兹总理应邀访问加拿大,与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外交部长阿克斯沃西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  相似文献   

16.
国体:古巴的国体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他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国体均为资产阶级专政。政体:古巴的政体是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中美洲6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以及加勒比海的海地和多米尼加的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格林纳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牙买加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以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由总督代表,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多米尼克则为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摘自《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资…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24日我们离开巴拿马前往多米尼加,从巴拿马城乘坐Copa航空公司的飞机往北飞行两个半小时抵达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哥(SantoDomingo)。世界洪门总会副会长、多米尼加洪门致公总堂顾问何瑞浦先生,多米尼加洪门致公总堂主席方金傲先生,旅多华侨总会主席谢荣修先生等20多人到机场打着横幅热烈欢迎代表团。  在南北美洲之间的海洋上,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之间,有一群热带岛屿,横贯3200公里,通称为加勒比海群岛。总共有13个国家和12个属地,多米尼加是仅次于古巴的第二大岛国,面积约4800多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华侨华人约3万…  相似文献   

18.
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 7国。 80年代是中美洲各国“失去的 1 0年”,具体表现为巨额对外贸易逆差、高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大多数国家社会指标恶化等。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包括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武装冲突及冲突对邻国的影响 ,不合理的宏观经济结构和政策 ,以及拉美地区的债务危机和贸易条件恶化等外部冲击的影响。 90年代 ,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分别在 1 990年、1 992年和1 996年结束内战 ,中美洲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各…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月14日,危地马拉基督教民主党总书记比尼西奥·塞雷索·阿雷瓦洛就任总统,结束了自1954年以来军人在这个国家长期统治的局面。这是继1984年5月萨尔瓦多基督教民主党领导人何塞·纳波莱昂·杜阿尔特当选总统后,中美洲国家中第二个基督教民主主义势力获胜的国家。此后不久,在哥斯达黎加总统选举中,基督教社会团结党的拉斐尔·安赫尔·卡尔德隆仅以微弱的少数败给民族解放党候选人,未能当选为总统。上述事实说明,随着中美洲“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基督教民主主义势力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中美洲的政治舞台,对中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转变是过去6年里全球局势最重大的变化。受这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由美苏激烈争夺所形成的中美洲地区冲突也随之降温,步履艰难的中美洲和平进程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没有世界格局的变化,中美洲和平进程就不可能出现转机,其后的发展也难以想象。纵观6年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一阶段(1987~1988年):旧格局动摇,陷于僵局的和平进程出现转机。1987~1988年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的量变与渐进阶段。此前,里根从东西方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将中美洲置于其拉美政策的首位,给予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4国的援助比对其他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