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支持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帮助罪错未成年人修复断裂的“社会腱”,从而复归社会,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的状况、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特定地区研究数据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以国家统计局、各省市司法厅(局)公布的数据为基础,发现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存在政府人员与财政不足、社区服务机构缺少、社会工作者规模有限以及困难家庭支持不力等问题,应当通过明确政府权责、拓展社区参与空间、完善社会工作保障机制以及加强困难家庭帮扶等途径予以完善,以形成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孙平 《中国司法》2009,(2):38-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其合法权益应受司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据此,本文提出,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弱化劳动改造,强化义务教育的司法保护。谨以此文唤起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2,(7):95-95
北京市将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调动多个部门力量,采取各项监管、教育和帮扶措施,有效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健康成长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缓刑人员是社区矫正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心理、生理尚未成熟,因此羁押及刑事审判的过程会对其带来极大的冲击。被判处刑罚,埘未成年缓刑人员而言是一个严重的突发事件,对其本人及其家人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未成年缓刑人员存认知和情感上出现功能失调而无法应对种种闲难,从而可能出现离家出走、重新犯罪等行为。因此,如何存未成年缓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中应用危机干预模式进行介入,使其取得心理平衡,对于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纵观世界各国法律,无不将关怀和保护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方面,以法律手段保障培养出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的人。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罪犯尽量采取非刑事处罚及非监禁措施,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特别是2012年3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给人们传播信息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的不良信息,引发未成年人种种偏差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突显。,网络不良信息正成为新时期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主要诱因。要积极寻求对策以遏制和消除网络不良信息,既包括法律对策、技术对策,也包括管理对策、综合治理对策等。  相似文献   

7.
郝苗 《法制与社会》2013,(20):196-197
"优势视角"模式下的社区矫正,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发现、培育和释放未成年犯罪人的内在优势,改变过去只关注于未成年人"问题"的矫正模式。未成年人的人格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塑性,采用"优势视角"模式进行人格矫正能够实现未成年人人格的向善"建构"。"优势视角"模式下的社区矫正的实践策略是:工作人员应和未成年人之间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工作人员应利用社会调查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发现"优势";工作人员应运用各种优势激发未成年人潜在的抗逆力。  相似文献   

8.
韦文  吕登明 《中国司法》2014,(10):66-68
正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比例明显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的特点,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同时,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加大了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力度,尽量采取非刑事处罚及非监禁措施。面对犯了罪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对他们的监管教育和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总结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势头、新特点,为预防研究工作打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控制可有效地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传统的社会控制模式主要是从国家、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去思考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构建立体层面的社会控制能促进未成年人犯罪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宪君 《中国司法》2006,(10):51-53
本文通过对健全劳教审批程序、完善监护责任体系、落实教育保障措施、构建安置帮教网络等未成年教养人员司法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力主构建一个场所、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未成年司法保护网络,有效控制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的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已经开始成为了当今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犯罪,并且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犯罪开始触及刑法的高压线。因此本文在确认了刑法视角上对于未成年人的定义后,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特点和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阐述后,对未成年人行为及心理矫正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力生 《法制与社会》2011,(21):225+237-225,237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的品行与他的成长环境、教育是分不开的,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由于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与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关心存在着盲区和死角,导致青少年的犯罪率在不断地上升。更令人吃惊的是未满14岁的孩子由于家庭对其教育、关心不够,导致偷窃行为时有发生,人小胆大的未成年犯也从一般的侵财性案件演变成暴力性和残忍性犯罪,他们的犯罪手段正在日益成人化、智能化,这种现状令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多从宽规定,在程序法中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处理的程序规定,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发展逐渐呈现暴力化、低龄化、团伙化的趋势,未成年人对社会的危害行为越来越严重,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从刑法视角下,分析未成年人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未成年人心理矫正措施,从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齐航 《法制与社会》2014,(10):194-195
未成年社区矫正是将犯罪人置于社区中矫正的一种非监禁刑执行方式,其目的就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未成年违法犯罪者重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格体系。本文首先回顾了社区矫正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内容进行分析,着重了解未成年缓刑犯社会矫正的研究方向及发展模式,然后从对象、矫正方式、体制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从不同理论角度,分析未成年缓刑犯社区矫正的相关问题,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缓刑犯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胡湘文 《法制与社会》2010,(35):159-159,169
作为一种能充分彰显人道合理配置和社会效果的犯罪处遇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正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借鉴。我国于2002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继而2003年7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而拉开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对未成年人犯罪人将有利于其以后的发展和重新融入社会,防止其再犯罪。“社区矫正”立足于对犯罪人个人利益的重视,强调个人经过改造后能更好的回归社会,因此,未成年犯罪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缓刑可以有效消除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但是目前人民法院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缓刑比例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特点、观念的缺失、社会考察制度不完善以及立法上的缺位、审判组织的非专业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需从立法、审判制度、审判组织、判后执行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08,(11):27-27
重庆市垫江县杠家镇司法所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特别注重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感化。该镇未成年人胡某.男.现年17岁.因违法犯罪于2006年10月1日被垫江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今年被移交至杠家镇司法所实行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刑事技术》2008,(3):48-50
我国指纹管理工作自1905年开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指纹采集范围仅是犯罪分子和违法人员。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现已建立了数千万份十指指纹档案,北京市公安局到目前为止已建立数十万份违法人员和犯罪分子十指指纹卡,利用已建的指纹档案破获了大量各类刑事案件。然而近几年利用指纹档案的破案率逐年下降,全国未破案现场指纹就有数十万枚。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今更是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其盲目性和不计后果等特点让我们不容忽视,如果解决未成年人犯罪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又让我们不能将他们等同于成年人,也就是不能用惩罚成年犯罪人的手段来不加区分的用于未成年人犯罪。于是,结合国际上的趋势,本文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般适用社区矫正的惩戒措施。文中将就进行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我国现行的未成年犯试点实行的不足以及对其的补充完善做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