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是由美元贬值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将会延续下去,所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和外汇储备安全,将构成未来5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美联储连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美元大幅贬值和全球性通胀,意在向国外转嫁危机损失。因为美元的70%在国外流通,全球货币储备的60%是美元资产,而我国外汇储备的70%是美元资产。  相似文献   

2.
一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贬值将影响我国的国际经济关系;可能引发东南亚地区新一轮竞争性汇率贬值,引起世界金融体系的再次动荡;会影响港币汇率的稳定,增加特区政府捍卫港元与美元联系汇率制度的难度;有可能使我国的通货膨胀再次高企;会加重我国偿债负担等。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加快外贸行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实现出口贸易的战略调整。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是世界难题,对通货膨胀的历史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通货膨胀之源。1937年至1949年,中国经历世界经济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纸币以惊人之速贬值,货币政策完全失效,高通胀引发经济总崩溃。以现代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这一轮长达12年的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是:财政赤字催生"通货膨胀税",引起纸币滥发;货币信任危机强化通通货膨胀预期,加剧通胀;官僚资本掠夺导致市场信心崩溃,通货膨胀完全失控。以史为鉴,民国通货膨胀危机对中国今后防治通货膨胀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发行和控制,不仅有着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的压力,而且会受到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非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困扰.投机资本的走势对于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及效果,有着深刻影响;而消费行为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则更为深刻地影响;而消费行为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则更为深刻地影响着资源现时与跨时期最优配置.研究通货膨胀中的货币、投资与消费行为的特点,不仅对研究通货膨胀的起因与治理对策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探求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有着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2003年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日本经济深陷通货紧缩以及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共同催生了人民币升值论。作者认为“升值论”夸大了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出口对美、日等国经济的消极作用,却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的外贸、外资、就业、物价和经济稳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逼迫中国在目前的局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放松外汇干预是不合理的。中国可以也能够采取扩大进口、消化外汇储备、放宽购汇条件、抑制投机资本流入等政策措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有效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金流通的基本走势与加强管理的若干建议陈元生近年来,社会对现金的需求日益增大,市场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对通货膨胀形成较大的压力。为了解当前现金流通的基本情况,研究加强管理的对策,最近我们在北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一、近十年现全流通的基本走势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无论是其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或是结构性的推动理论都存在着令人质疑的地方,都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现象,是市场运行的结果,而不是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通过对人类逐利行为的研究,发现在经济的发展中,会出现资本的自我增量与自我贬值同时并存的孪生现象。从而揭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沟通货币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近期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货膨胀压力在进一步加大。本文选用了2007年-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M2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近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具体关系。综合运用协整分析、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关系,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1、M2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M1、M2,能够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  相似文献   

9.
1、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理论可能性1994年汇率并轨至今 ,我国的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是巨额顺差 ,因此 ,从理论上看 ,人民币应是一直面临升值压力的。其之所以保持了名义上的稳定主要来源于两个原因。其一 ,中央银行通过在上海外汇交易市场上吸纳过剩的美元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导致了中国外汇储备从1994年初的240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1500多亿美元。其二 ,人民币的稳定是针对美元的 ,实际上人民币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及竞争国家货币的综合实际汇率最高升值曾达40 %以上。只是由于这一阶段美元呈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1985年、1988-1989年,以及1993-1995年三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三次通货膨胀都是货币超量供应引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是引起投资冲动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投资热、行政干预是通货膨胀的助推器;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是三次通货膨胀的共同原因,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国际因素对中国物价走势的影响不断加大.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的成胁,但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注入的大量资金,有可能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因此,中国在防止通货紧缩的同时,还需警惕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变迁。在明初,白银并不是合法的流通货币,但由于明朝社会内部的变动,特别是明朝在对外贸中长期保持顺差,在明朝中后期通过私人海上贸易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为白银的大量流通奠定了基础。白银货币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逐渐完成,而明朝的白银货币化猛烈刺激了中国的白银需求,进一步拉动了海外私人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的双向互动,见证了明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成为了明朝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使得明朝参与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初步架构,在世界贸易的整体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数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的直接诱因是不兑换货币的过量发行,而其背后则是深层的制度性缺陷。金银本位的废止以及缺乏制约的货币发行权的存在,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即便恢复金本位存在困难,面对通胀,制定一部严格的货币宪法,对货币发行行为加以规范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12月份以来,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元贬值和中国通胀压力增大的双重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4月10日早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920,一举突破7.0关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易纲副行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缓解贸易顺差过大;合理调整积累与消费关系,逐步扩大消费需求;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卡甘模型对动态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下,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恶性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稳定的货币增长,而不是由于私人经济中任何固有的不稳定性。货币当局应该加强对货币供给增长的控制,防止当前的通货膨胀向潜在的恶性通膨转化。  相似文献   

16.
迷失的货币与突发性通货膨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下半年我国物价有明显抬头倾向,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以期遏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然而,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并没有稳住物价水平,2003年 9月后物价越过“拐点”以较大的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通货紧缩后突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试图以“迷失的货币假说”来解释突发性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以丰富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并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中国汇率制度并轨以来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广受关注 ,尤其是最近国外政界及学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频频发难 ,鉴此 ,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一讨论。综合历史因素及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本文认为国际收支顺差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直接原因 ,而现行汇率制度则是深层原因 ;应进一步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 ,从根本上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同时要加大进口力度 ,调整贸易结构 ,渐进放开资本项目 ;要警惕某些国家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达到其服务本国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利实现我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研究确保人民币稳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问题,还关系到争取人民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的大问题。为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通货膨胀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从实际出发得出一些抑制防止出现通货膨胀、确保人民币稳定的重要启迪,并对如何实现"持续的无通货膨胀的增长"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勒纳条件认为,若一国的出口弹性与进口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则本币贬值可改善本国国际收支。自1995年以来,无论是按照CPI还是EPI计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币值一直被低估,升值压力确实存在;中国出口和进口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前提条件。但对2000年SAM冲击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不能得到按照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贬值有助于中国贸易平衡项得到改善的结论,即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不适用。研究结论:第一,应该慎重对待人民币升值问题,通过温和、缓慢的升值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小;第二,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改善中国贸易平衡项;最后,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国内就业压力将有可能对资本形成、个人所得税和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通缩环境下的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野 《理论前沿》2003,(19):35-36
按照经济学理论的一般解释,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目前国际上对通货紧缩的普遍理解为“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2003年3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撰文指出,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坚挺,截至2003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上升态势,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已经明显趋缓,相反国际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容忽视。一、国内通货现状分析高盛公司在2003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