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1925年,父亲出生在江苏一个小商贩家庭里,由于孩子多,日子过得很艰辛。父亲十几岁就离开江苏,外出打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的生活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他是别人眼里的倔老头,却是我心里的好父亲。1949年,父亲随王震将军的部队从酒泉来到乌鲁木齐,在天山南北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1957年,父亲从乌鲁木齐到了农一师十场支农,也就是现在的农一师六团。一有空,父亲总会和我聊起他以前的"光  相似文献   

2.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3.
我大半辈子都在同坎坷多舛的命运苦苦地抗争. 我出生在只有一户人家的山沟里,8岁之前没吃过糖,也从未走出过山沟.10岁那年,父母带我来到小兴安岭山区.这里没有学校,也没有孩子上学.我哭喊着要上学.父亲只好送我到十几里之外的一所农村小学读书.每天我风雨无阻地走在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山路上.冬天,手脚冻得又红又肿,耳朵冻得直淌黄水,脚上至今还留着冻疮疤.我遇到过野猪,遇到过坏人,遇到过狼.狼把我的大黄狗咬死了,等我哭喊着跑回家找来父亲,只找到一堆狗毛.13岁那年,家搬到佳木斯,那时我疯狂地爱上体育.15岁时小学还没毕业,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从家里偷走户口和行李跑到体工队当专业速滑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5.
父爱无垠     
吴志国 《正气》2000,(1):53-53
新世纪的头一天———2000年元旦 ,是我亲爱的父亲83岁生日。父亲17岁那年因生活所迫 ,独自离家闯天下 ,阅尽人间坎坷 ,饱受世态炎凉 ,最终走上了一条革命之路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我和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集中在他离职休养后的这十几年。这期间 ,父亲离职不离休 ,继续为社会做工作 ,由于成绩突出 ,曾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军模范离休老干部等多种奖励 ,并且两次进京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 ,虽然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 ,但50年来父亲的关爱和教诲 ,使我终生难忘。1949年8月 ,父…  相似文献   

6.
教诲益终生──回忆父亲任弼时任远志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我的父亲则是我一生的老师,尽管我15岁才见到他,19岁时病魔便夸他而去。"大女儿,你回来啦!"抗战胜利后第二年,我15岁时,爸爸才有条件派人到湖南接我们与他团聚。6月,人们带我和妹...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6,(9)
正我是陈潭秋烈士的长子,但我5岁时就离开了父母亲,由外婆抚养,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到重庆,直到1949年(21岁)还生活在蒋管区,对父母亲仅仅留下一些稚嫩的、模糊的亲情记忆,没有受到他们的革命教育和熏陶。对于父亲的了解,源于解放后听与父亲共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的述说和他们所写的回忆文章以及有限的、残存的档案材料(父亲陈潭秋写下的少部分文章和工作报告等)。尽管如此,父亲在我的心目中仍是一个既伟大又平凡,可敬又可爱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1924年,我出生在肇州县李家粉坊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4岁时母亲去世,7岁时父亲积劳成疾身亡,我被家徒四壁的叔父收留.从12岁起,我便到大户人家打工,经常忍饥挨饿.1932年6月,日军侵占了肇州县,百姓的生活更苦了.我亲眼看见日本人动不动就抓劳工、杀人.  相似文献   

9.
我的文学梦     
1我2003年从固原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当时的我步入20岁门槛,思想却单纯无知,还继续做着校园时萌生的文学梦。接着便实习,后来便待在家里,与母亲一起度日。从记事起就背上书包离家去读书,10多年中从未在家里连续生活半年以上,而这一待就是一年多。期间,我也试着找过工作,但发现上师范时那些共同爱好过文学又远离文学的同学几乎都在固原城各个角落"挣扎",书店、报社、超市,大家打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好父亲     
<正>亲爱的父亲,您36岁时生我,72岁时离开我,陪我整整度过了36年。您离世已15个年头了,但您却好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您永远活在我心里。对我而言,女儿认为您是天底下最优秀的父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11.
我叫樊琪,现年 43岁,因贪污罪被韩城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0年。   我曾拥有过值得骄傲的昨天。   我的父亲是六十年代第一届陕西师大毕业的教师、优秀的共产党员。由于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从上小学、初中、高中我都是班上的好学生,功课门门优秀。 1976年, 19岁的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到沈阳军区某部边防独立师服役。临走时,父亲对我说:“到了部队你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训练,干什么要像什么,生活上要向最低的看齐,政治上要向最高的看齐,学习上要向最好的看齐。”父亲的这几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在部…  相似文献   

12.
李艳颖 《党课》2011,(9):102-103
父亲,你去世两个月了,如我,却如同两个世纪。我是那么深地爱着我的儿子,才知道,你是多么深地爱着我。四岁到七岁,我是跟在你身边一起生活的。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你给我埋下了很多种子。我曾经怨过你,恨过你,跟你争吵过,  相似文献   

13.
风雪送礼人     
我既怕送礼,也怕受礼,怕到什么程度?有随便涂鸦的小诗为证:门外,进去出来费徘徊。尊严如血流趟悲哀。我不稀罕那份精彩给一片藤蔓吧让我攀缘而上逃开!回想起来,怕送礼的情结可能源于这样的经历。因为独子,十几岁时家里便给我定了亲,且年年被父亲逼着去拜年。那年,我苦着脸,拿着礼物上路了。  相似文献   

14.
正入党抗日1921年2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北张庄村,原名叫周德先。我家人口多,本来生活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但遭遇荒年,爷爷、伯父和奶奶相继去世。九岁那年,长年闹病的母亲又离开了我,从此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出去跑买卖,家里也就只剩我一人。后来父亲两次被冤枉入狱,为救父亲家里花了多少我也算不出来,只知道家里仅有的六亩好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从此,我家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5.
“人间万事出艰辛”,夜阑人静,伏案灯前,当我细细品味着江泽民同志这一诗句时,青少年时代的艰辛往事,便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忠厚耿直的父亲虽说早在解放初期就入了党,又一直担任村里的大队长、党支书等职,但由于从不肯沾公家一分钱,有时还倒贴着资助乡邻,所以,家计的确艰难。我至今记得还很清楚,在农业合作化的那个年代,一天上午,秋阳灿灿的,我背着母亲用碎布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读书了。过了个把月,便趁父亲上街的当儿,活缠死磨地让他给我买了支钢笔。傍晚,父亲搂住我,边递笔边叮咛…  相似文献   

16.
亲走了,走得从容、安详,甚至没有声响。他是去年4月7日清晨突然去世的。起床时,他说想喝点水,母亲便到外屋去倒,进来时,父亲已倒在一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去年春节,全家人祝他健康长寿,父亲说,84岁是个坎,我恐怕迈不过去了。果然应验了他的话,应验了那句久远的古谚。四年前父亲被发现患有心脏病,且伴有心衰,此后的日子便每况愈下,后来发展到全身浮肿,医药的作用也愈来愈父不明显了。但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始终没有躺倒在病床上,走路也不让人搀扶。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总是说没什么。这些年来,我的心一直悬着,感到…  相似文献   

17.
慈母泪     
方亮 《党课》2006,(9):80-82
初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我还很小。可从那时起,这首歌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上。 母亲16岁那年,外祖父就去世了。母亲硬是用她那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一个五口之家的重担,还供小姨和小舅念完了初中。在几件老式家具的陪伴下,母亲走进了与她身世相仿、体弱多病的父亲的生活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和父亲是那么恩爱,他们从没打过架、拌过嘴,甚至连说重话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当和同学谈及这些,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掩饰不住的羡慕,我都倍感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18.
刘晓霞 《党建》2004,(7):40-40
在我40岁的人生阅历中,也曾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但是,能够改变我人生态度的感动、让我懂得感恩和珍惜的,是一张伴随父亲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被父亲珍藏了56年的临时党员证。去年父亲80岁,满堂儿孙都筹划着给父亲过大寿,尽管一切都安排妥当,可是父亲总是摇头。在父亲生日那天  相似文献   

19.
正在倡导宣传优良家风的氛围中,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在我家营造的家风虽不可言,但可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积淀,我逐渐明白父亲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我的父亲,从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爷爷学木工活儿。成年后,父亲不甘心贫穷落后,到外地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亏损。回家后,父亲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木工活儿。为了还债,父亲做了将近100个大理石茶  相似文献   

20.
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了我工作的广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事情,因为从父亲的嘴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不知道的农村事。当父亲说邻居吃低保时,愕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邻居在村里不但不是贫困户,而是一户生活富裕的人家,儿子是一位乡干部,早己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日子都过得舒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