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是日本真言密教的创始人,奈良朝(710—794)至平安朝(794—1184)日本佛教改革的奠基人、汉学家、诗人、书法家,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一 日本奈良时期,在全国摄取唐文过程中,相继由中国传入佛教六宗(华严、法相、三轮、具舍、成实、律宗),当时作为国家佛教,在镇护国家中曾出现僧侣擅权,导至政治危机,以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为寻求佛教与神道教融和途径,遂派最澄、空海入唐求法。804年,空海随藤原葛野扈遣唐使入唐留学。805年5月,拜长安青龙寺国师惠果阿阇梨为师,专修金刚智系、善无畏系密教,从昙真学梵语翻昙,接受胎藏界灌顶、金刚界灌顶、阿阇梨位传法灌顶,被授与印度正统密教圣典、曼荼罗、佛像、法具等。从而,使空海成为密教的正统八祖毗卢遮那如来—金刚萨埵—龙猛燕萨—金刚智三藏—不空三藏—国师惠果之后的第八代传人。  相似文献   

2.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大约经过了 1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公元11世纪却在印度本土消失,或者说,被印度教所同化.为什么佛教会被印度教同化,佛教与印度教到底是什么关系?佛教产生之初,虽然反对印度教的种姓歧视,倡导众生平等和无神论思想,但是它也吸纳了印度教奥义书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解脱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的思想与印度教逐渐接近,它放弃了无神论思想,开始把佛祖释迦牟尼神化,奉他为全知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另外,大乘佛教的理论过度玄虚化,晦涩难懂,脱离了广大民众.7世纪,佛教密教化.密教大量吸收印度教性力派的理论、仪礼和咒语等,故使佛教在理论和修行上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使它与印度教难以区分,这为佛教最终被印度教同化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在他的《源氏物语玉小节》一书中指出:《源氏物语》的本质在于""。《源氏物语》对于日语学习者特别是专业日语学习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由日本平安时期(公元749-1192年)的著名宫廷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代表日本物语文学最高水平的古典小说,堪称世界名著。那么,这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它在《源氏物语》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李海涛 《当代韩国》2014,(4):125-128
正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左右传人越南,公元4世纪传人韩国,公元6世纪传人日本,以中国佛教为核心,以越南佛教、韩国佛教、日本佛教为受容国,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东亚佛教文化圈"。就传播方式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主要是中国佛教,更准确地说,在前近代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传佛教,为此东亚佛教文化圈亦可称之为"汉传佛教文化圈";就传播内容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  相似文献   

5.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文化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神道与佛教关系是日本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核心课题。中国的日本研究者,从黄遵宪到朱谦之,都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本国志》(1887年)中将神道、佛教、氏族、社会合在一起论述(礼俗志四),可见对神佛关系的重视。并且注意到宗教方面日本虽最重神道,但是最澄、空海时代,即"推佛于神,复援神于佛,于是日本之神无不佛矣。"到朱谦之的《日本哲学史》(1964年)更指出二者在日本"互争宗教的支配权"。后来王守华、王金林等神道研究者对神佛习合问题从"本地垂迹"说到"反本地垂迹"说,展开了论述。继承朱谦之及王守华的学统、当今日本宗教  相似文献   

7.
井上毅(1844-1895年)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担任文部大臣期间,实行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和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森有礼一起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始者”。本文试就井上毅的教育思想做一全面的介绍和探析。 一 井上毅于1844年出生于日本熊本藩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幼年时即开始学习系统的儒家经典,受儒学影响很深。他所在的学堂虽然也以儒学为正统,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实学”学风,注重朱子学的“存养省察,实践躬行”的学问观。这使井上毅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态度和思考方式,对他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井上毅已步入青年时代。系统的儒学教育和“实学”学风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忠君爱国”和“崇尚实用”的观念,面对国家兴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8.
韩国自古以来就在许多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除吸取了对自身有益的儒家思想、佛教、道教文化等内容之外,韩国哲学界还在不断摸索和探讨的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发行的,由黄心川教授任主编、李甦平教授任执行主编的《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韩国卷》一书,选出15位具有代表性的韩国著名哲学家,采用评传题材,按出生年代次序排列,对他们的生平和思想作了评述。 佛教哲学是韩国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书特意将新罗时期著名的佛教哲学家元晓作为评传的对象,这也是惟一人选该书的佛教代表人物。 元晓(公元617年~696年)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大部分流传到高丽中叶,至李朝时期已经佚失很  相似文献   

9.
元晓是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著名学僧,其佛学思想不仅对韩国佛教,乃至对整个韩国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和日本佛教也有一定的影响。元晓的代表作《金刚三味经论》和《大乘起信论疏》至今仍享誉东亚和中韩日三国佛教领域。然而对于元晓这样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在中国还很少有人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2002年5月由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出版的《元晓佛教思想研究》一书可以说是中国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的首次尝试。该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金勋副教授。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固有宗教是神道教,这是一种体现农耕社会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多神教。神道教号称“八百万神”,举凡山川草木、车船家什,乃至自家的厨房厕所,无物而不有其神。在佛教传入以前,神道教也不曾有过明确的教义。 佛教的传入,使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别开生面。 早期佛教中的华人业绩 在中国和日本的史书上,都有关于中国南北朝时梁人司马达等到日本岛的坂田地方营结草堂宣讲佛法的记载。这大概是我们可以找到的佛教传入日本的最初事迹。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3年,即佛教传入我国400多年之后,司马达等人虽然没有赢得很多的信众,却不失为日本佛教传播的先驱。后来日本有名的止利佛师,便是司马达的孙子。 佛教以一定规模传入日本,大约是6世纪中叶,即比儒家经典和汉字的传入大约晚100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平安前期儒家用贤政治思想的倡导者,菅原道真的个人思想除了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之外,与佛教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通过对平安前期社会对佛教的接受、菅原道真与家族信奉的吉祥天信仰、菅原道真与法华经信仰、菅原道真与观音信仰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把握菅原道真与佛教的渊源关系,了解菅原道真家族以及菅原道真父母的佛教信仰从不同方面对菅原道真的佛教信仰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和南亚诸国,使上述诸国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深刻。“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其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  相似文献   

13.
以1905年11月17日签订的《日韩保护协约》为契机,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面对亡国危机,韩国民众通过义兵运动与教育救国运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恢复国权运动。所谓教育救国运动就是通过和平的大众运动的形式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普及教育,对民族思想进行弘扬,对一般群众进行启蒙教育,为此,创立学会就成为教育救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这些学会中的西北人(黄海道、平安道、成镜道出生的人)的文化,以及为了普及教育而创立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会——西北学会为例,试图考察从西北学会的创立到日韩合并的数年间,这些学会究竟为韩国民族意识的提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崎延吉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和农业实践家。他关于农业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对日本的农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山崎延吉的农业教育思想对于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始于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彻底改变了日本佛教的命运,由此产生的新文化语境与思想生态对日本佛教题材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近代以来约150年间的日本佛教题材文学,其中的佛教思想接受模式呈现了从信仰、怀疑、理性主义到多元宗教观的变迁,实践了与佛教地位转型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转型。而多元信仰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无暇顾及自我磨砺,急功近利的宗教心理使得"他力思想"和"恶人正机"等方便法门取代了注重修行的正统佛教思想。新生代僧侣作家的登场则将传统僧侣文学和现代文学融于一体,既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僧界,亦使佛教更多地介入了现代世俗生活,他们作品中呈现的多元宗教观亦符合当下日本民众的多元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是日本平安迁京1200周年纪念。公元794年(日本纪元延历13年),桓武天皇把京城由长冈京迁到平安京,即今京都。从此开启了京都。1075年的建都史,缔造了烂灿辉煌的京都文化。 具有千年以上连续建都史的城市,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我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虽然也是千年以上的都城,但历经12朝代,具间曾有过很长的间隔。都城故址也有多次大幅度变迁,不似京都的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7.
外国教育史研究可从教育自身内容丰富性的角度从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史,二是教育制度史,三是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史;但在实际的外国教育史研究中这三个部分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尤其象朱文富博士对(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①这样的课题的研究更是应当结合的,或者说要浑然一体的,而事实上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令人满意地做到了。他在对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理论建构时,从日本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出发,把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1868~1880年为产业移植与职业教育的创立、1880~1885年为产业勃兴与…  相似文献   

18.
黎君 《德国研究》2007,22(2):24-30
李国豪既是我国桥梁理论的先驱和开拓者,又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成就卓著的教育活动家.他亲身体验、参与了中外高等教育实践并直接领导了同济大学改革开放、向现代大学迈进的整个过程.他所倡导的同济多科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主张恢复同济办学的德国传统等,对同济大学的跨越发展给予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成为同济大学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很早(至迟在公元五世纪下半叶)即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有着长期深远的影 响。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传统思想在长期输入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走向成熟和繁荣 的时期。这一时期,道家相关文献(原典及各种注本)已大量输入,日本学术界各家对老庄等 道家典籍已有广泛、充分的研究,道家思想在日本虽未形成显赫的学派,但已渗透于当时一 些著名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之中,发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森田疗法——来自日本的认知行为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田疗法是20世纪初日本精神科专家森田正马创立的带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心理疗法,主张通过"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割断"注意过分集中"和"感觉过分敏锐"之间的精神交互作用或者解决思想矛盾,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中既注重行为的调整又注重认知的改善.因而,森田疗法可以看作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形式,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