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其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其实践基础,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实践是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思维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领域的实践诠释.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党以来十年革命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所作出的一个哲学总结,它正确地反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思想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样态。  相似文献   

4.
"文革"结束后,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理论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区分科学的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的英明决策,这是"文革"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这一英明决策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然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那里的情况与中国迥然不同,如何用它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明白了这样一条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绝对真理,只有把它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科学理论,并指导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①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以中国的话语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正是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北京共识"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是从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发展模式,拓展了我们的思路.但"北京共识"不能取代"华盛顿共识",并不具有普世意义.对"北京共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研究"北京共识"需要对中国有确切的定位,要重视"新德里共识"的挑战,同时"北京共识"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建党学说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特征,深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总结苏联剧变的教训,对正在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概念源流考——兼论毛泽东的"革命党"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与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紧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针对无产阶级政党使用“执政党”概念。列宁、斯大林首先在苏联一党制条件下确认共产党是苏维埃政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概念使用的曲折过程,与毛泽东的“革命党”思维有关,也与对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密切相关。今天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是毛泽东的“革命党”思维和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的结果,也是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他参加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突破这种模式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弥足珍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加以继承,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15-19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云南省社科联、省社会主义学院、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共同主办.会议受到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同志就做好会议工作先后做过两次指示.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央编译局顾问顾锦屏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杜燕凌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宗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教授等作了大会发言.与会者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这一主题,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当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宗旨。作为这一理论中国化的滥觞,毛泽东不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开创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政治前提,而且发起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运动。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及其实践探索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陈学明教授认为,从整体上并联系中国实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索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正确途径。此外,它有助于我们增强把"回归马克思"与"推进马克思"结合在一起的自觉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有正确的态度。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学术争鸣,我们特将陈学明教授与本刊记者的谈话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这不仅体现在思想前提与理论渊源、国情依据和时代背景、思想方法和实践基础方面的一致性,而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但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首要问题,而且对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向,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关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概念与中国学者的理解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国际战略,指毛泽东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对于当代世界形势与格局的总体把握及其制定的团结谁打击谁的政策;二是对外军事战略,指运用军事实力等手段遏制、打击敌人潜在威胁或威胁的政策;三是指毛泽东具有特色的战略思维,如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纸老虎"理论等.中国对外政策主要指在毛泽东国际战  相似文献   

16.
齐鑫 《法制博览》2022,(5):72-74
人格权作为公民权利的具体表现,对其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做法.名誉权作为人格权基本组成,《刑法》作为后顺位权利保护手段,需对其适用的范围加以一定合理的限制.本文以侮辱罪对名誉权保护为分析对象,从理论分析、实践适用、传播性理论等多角度分析其构成要件"公然"是"行为的公然"还是"结果的公然",为司法实践过程提供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标志着我党理论上更加成熟,是我党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本刊记者采访了研究国际共运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先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9日至10日,"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主办的.  相似文献   

19.
新书快递     
《1923-1945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瞿秋白到毛泽东》MarxistPhilosophyinChina:FromQuQiubaitoMaoZedong,1923-1945;NickKnignt;KluwerAcademicPub,2005.本书通过考察瞿秋白、艾思奇、李达和毛泽东的活动和著作,探讨了20世纪20至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应当脱离当时国际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尤其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背景。从当时苏联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情况来看,中国此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哲学的解释都是相当正统的。该书探讨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具体主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福利国家的改革,而导致这场改革的,既有来自全球化的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还有践行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需要,由此提出了责任与权利均衡的积极福利政策,和更加关注就业能力提高的"社会投资国家"概念."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论证福利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责任和权利关系,具体目标是减轻政府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个人责任感,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调整中,个体的社会责任和技能培育是新政策的关键.但是,这些改革的实施遇到了许多麻烦,效果也不如人意.尽管如此,有关社会投资国家的理念和实践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