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基本理论当中,全面小康和以人为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张和观点。下面就“以人为本和全面小康”这个题目,谈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全面小康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方位提升。协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实现途径,全面小康又是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利益的观念,确保人民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改革创新,而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必须有社会主义法治保障和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女性发展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女性发展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女性要共建共享全面小康,既要依靠自己,也要争取男性支持,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4.
张雪忠 《党政论坛》2010,(12):24-24
1979—200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小康目标整整30年了。30年来,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前进,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中国的小康进程,我们可以拎出一连串的数字,八百、一千、一万亿、三十万亿…这是一个不断提出小康数字目标并一步步变为现实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5.
建设农村小康文化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大农村发展小康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的一大课题。在“十一五”时期,需要从国家政策、文化产业、文化机制以及农民创造性等方面下手,大力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小康,本意为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经济状况。 最早赋予小康新的时代内容,把小康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作为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的人,是邓小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之家”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小康的概念。 邓小平把中国式四个现代化定位于“小康之家”,并非意味着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降低了。这种新定位吸取了我们党在以往的经济建设中不顾客观实际,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而提出的一些高目标和高指标的教训,坚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农村不能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如何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就成为当前及今后全党工作的头等重要的任务。湖南省湘阴县委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湘阴的步伐,切实解决农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农村党建工作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从2002年12月开始在全县418个村实施了村第一支部书记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转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发展、实现小康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转型则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村没有小康,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农民没过上小康生活,不能说中国人过上了小康生活.那么,农村如何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梦”?农民怎样才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呢?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至关重要,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安化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让安化农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0,(5):13-14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创建明星小康镇的基础和条件。明星小康镇建设,经济实力是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创建明星小康镇就是一句空话。几年来,镇党委确定了“稳一、促二、兴三”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小区、私营经济区为龙头,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渠道。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工业区已成为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外向型为主的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而,当我们在翻阅有关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关标准时却惊讶地发现:我们已经小康了?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还是国民生活,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就,"全面小康"的十大基本标准中已有八项达标并且超额完成。可无论是百姓心里还是决策层的脑中,"数据小康"和"全面小  相似文献   

12.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小康构想"之地苏州,展现了最生动的画卷,书写了最亮丽的答卷。紧扣"高水平",对照"全面性",苏州肩负为全面小康建设"树样板"、为现代化建设"探路子"的重任,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强富美高"蓝图在苏州变成现实,书写了中国梦的苏州小康篇章。聚焦"强富美高"创造"小康奇迹"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最早印证"小康构想"之地。1983年邓小平南下调研,从苏  相似文献   

13.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16日,他乘车来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这个村原来叫"荒茅田",近年来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改名为"花茂",寓花繁叶茂之意。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非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的彻底终结,后小康时代我国减贫工作将面临重大战略转型,即由整体性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持续性化解相对贫困。聚焦相对贫困治理,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路向选择,是消减返贫和新致贫风险的现实要求,是破解"精神贫困"与"能力贫困"难题的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应以综合协同思路凝聚治理合力,实现贫困治理由"超常规"向"持续性"转型,协同推进贫困治理与区域综合开发及社会保障建设,巩固"扶志扶智"长效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性指标 ,西部地区要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只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增加农业收入或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 ,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空间 ,尽可能降低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创造条件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 ,创新发展乡镇企业 ,发展城镇支柱产业 ,普及 9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民培训工程 ,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全面小康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把握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淮安"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全体淮安人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大力弘扬新时期"淮安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民生改善,早日实现"淮安梦"。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向世人宣布,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通过精准扶贫,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建设小康及小康社会以来,人们比较关注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生活发展程度及其发展阶段,而对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特殊性质的认识方面则存有一定的偏颇或忽略。在时间与空间的政治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直面的是国际平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直面的是国内平台,小康社会问题直面的则是可望又可及的近期平台。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特殊性质,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有某种存疑。那么,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特殊性质究竟是什么呢?文章试图从比较分析小康与大同社会原本意义上的异同,小康社会与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底线入手,阐释小康及小康社会客观上所具有某种"私"及"天下为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公"及作为未来情景的"天下为共"两者之间不可或缺的相互依存性特质,拟提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以利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一位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运样一条建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我们相信,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一定会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消灭贫困,已经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坚实一步,这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伟大壮举。站在百年目标的最后关口,冲刺全面小康我们奋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我们信心满满!一百年跋涉,懂得我们从哪里出发,才懂得英勇斗争、凯歌前行的动力何在;百年凝思,看得清峥嵘岁月、沧桑巨变,才看得清扬眉吐气、傲然屹立的底气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