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川陕革命根据地创立未久,根据地政府即致力于发行苏维埃政府自己的货币,直接服务于流通川陕苏区的经济金融。川陕革命根据地曾流通行使布、纸纤维币及银、铜金属币,它们彼此之间的兑换可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限于篇幅,本文仅述苏区货币流通中的狭义兑换:布、纸纤维币兑换银、铜金属币。川陕革命根据地流通行使的货币是可兑换货币,兑换中有一定的兑换比价,兑换中有一些变通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四方面军是我军三大主力之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创立于黄安七里坪,先后开辟和发展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三月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和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一起,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为了全面地研究长征,继承和发扬我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本文试图以长征的历史过程为线索,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对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历史功绩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区域建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到1932年6月,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了3个道委、27个县级革命政权,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诞生了10支成军建制的部队,是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鄂、豫、皖交界处有一块凸起的地方。它北挽缓缓流淌的淮河,南滨舟贯樯拥的长江。这就是大别山区。 人们对大别山区并不陌生:这里,一九二一年建立党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别山区土地面积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分属于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共有三十八个县(市),总人口为二千五百多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这里的人民作为“自然资源根据地”的主  相似文献   

5.
郭红敏 《侨园》2013,(9):18-19
<正>解放战争时期,河南省鲁山县一度是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首府所在地,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商业比较发达。鲜为人知的是,1948年4月25日,在鲁山县召开的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鲁山报告》,这篇报告被专家称作是"邓小平早期经济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曹素芳 《学理论》2014,(2):149-150
1920年到1950年期间,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兴起了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神兵运动。这场运动对于红军在此地开辟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牵制、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扩充了红军兵源;开辟、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的范围;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廉政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尽管过去历代封建统治者不能完全做到廉政,但作为主流文化是要求廉政的。毛泽东深受优秀传统文化薰陶,自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始,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廉政思想就在逐步形成和发展。毛泽东的一生是廉政的一生,他的廉政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一、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时是草创,毛泽东廉政思想在萌芽阶段。对于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机关,要求它接受群众监督,对贪污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9)
习仲勋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总结照金、渭南等根据地的经验基础上对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正确的领导与决策;他在根据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了土地革命、繁荣经济、廉政建设、普及文化等一系列的根据地建设活动,灵活运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南梁革命根据地进行创建、建设与扩大,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有了最后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伊胜利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第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纵横福建、江西、广东、...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即陕甘边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由于其"特殊性",在土地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同时也成为党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及北上抗日的出发点。作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是加强党的建设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典范,其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西北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出发,历时两年,纵横湘鄂川黔滇等15个省,长驱6.5万里,最终到达陕甘地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此期间,在遥远的北方城市——天津,党组织领导社会各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斗争,直接或间接地在行动上给予红军长征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红梅盛开的岁寒时节,我们来到地处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四川省营山县小桥公社,拜访一百零二岁的老红军任益智。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在半百之年参加红军,为人民英勇战斗;到了古稀之年又回乡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如今仍在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任益智的家座落在小桥公社场镇的街东头,距营山县城二十二公里。走近他的家门,我们就看到门楣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  相似文献   

13.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 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 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红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我党发动的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之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一九三五年初先后建立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包括关中)、陕北(包括神府)两块革命根据地。陕北和陕甘宁边两块根据地幅员达到了北起长城,南至淳耀,西接环江,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域扩大到陕北、陇东一带的三十余县。在当时,这是中国北方唯一的苏  相似文献   

15.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从1935年10月,党巾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军纪严、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21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长征二万五千里,以旷世亘古的英雄壮举,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版图上写下了辉煌一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矗起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作为一名亲历那艰辛之旅的老战士,每每回想起那难忘的岁月,更是感奋不已。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用生命和鲜血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迁徙。在万里征程中,红军勇士们以大  相似文献   

18.
张友坤 《各界》2011,(8):78-79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相似文献   

19.
王元 《各界》2014,(7):42-46
1933年9月21日下午,陕西耀县,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薛家寨外,持续一整天的激烈枪声开始逐渐稀疏,红军阵地巍然不动,而围攻的国民党军和地方民团精疲力竭,纷纷溃退下去.  相似文献   

20.
戴茂林  赵晓光 《各界》2011,(7):76-78
高岗、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他是陕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死后,他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